文/东银西博、水中龙
【编者按】部分学者认为,通过苗族古歌和部分史料将族源追溯到九黎三苗有攀附之嫌,苗族和九黎三苗无关。随着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深入和研究样本越来越多,人们通过对现代族群和古代遗址中人类基因的提取,逐步合理地推测了民族的来源。本文结合23魔方祖源《中国苗族群体父系单倍群及民族血统构成情况简介》(以下简称23魔方)、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等各类机构公布的考古遗址以及各民族基因研究的数据,逐步梳理出了苗族族源,是否就此打脸苗族古歌传说了呢?
一、苗族基因和血统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先对这些基因有这么一个概念,即“父系遗传”是区别于“母系遗传”的一种遗传方式,父系Y染色体可以通过,也只能通过男性后代一代代相传,也就是说只要没有什么突变,你的儿子的Y基因是和你一样,如果有突变也会在Y基因里体现,并可以反过来追溯你的父亲是谁,所以我们搞亲子鉴定,可以用来做法律依据,就是这个道理,那么这个Y基因也就天然地成为人类追溯始祖的密码所在。
那么我们苗族的父系Y基因主要构成是什么呢?
根据现有271个样本数据研究,苗族父系Y基因构成主要包括O2(旧称O3,现为O2,为苗汉所共有)、O1b、O1a、C、D、N、Q这些类别的基因,其中O系最多,基本上占了65%,其中O2是主体基本上占了46.6%,O1b、O1a分别占了11.6%和6.4%,其他非O系的C最多,占比11%。
苗族父系Y基因类型表
不同数据苗族父系Y基因构成对比(其中老O3基因即现在的O2)
二、苗族三大方言基因差别有多大?
苗族有三大方言,很多人认为三大方言可能源头是不同的,只是解放初期各个族群自报民族上来整合的一个民族,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具体如下表,其中:
1.苗族三大方言的主体:都是O和C、D、N四大类型基因,整体占比都超过了90%,其中O2占比接近一半,由此可见苗族三大方言血统的一致性,并非整合族群,其他基因构成略有差异。
2.东部方言:除了O系、C系之外,还有N系、D系基因,以及其他方言没有的Q系基因,另外东部方言的C系比例接近20%;O1占比33%左右,不过O1a的占比较小,只有6%。
苗族东部方言父系Y基因构成
3.中部方言:O1比例比较大,占比接近35%,其中O1a占比较大,接近20%;D系和N系占比较低,只有4%和1%。
苗族中部方言父系Y基因构成
4.西部方言:C、D系基因占比较高,占比分别接近15%、12%,O1的占比极小,总体8%左右,远小于中部方言和西部方言,N系占比较少,约5%。
苗族西部方言父系Y基因构成
另外,而从23魔方得出的结论来看,苗族第一大高频的基因父系基因类型是O系,即O2a1b2a1a1a1a2a1a2a-N5 类型(含下游)占到了苗族群体人口的 10.64%;第二高频的类型为C系,即C2b1b2a-CTS10923 类型(含下游),占到了苗族群体人口的 6.99%。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大方言的主体来源是一致的,全部都出现的基因类型是O2、O1、C、D;占比最高的是O2、O1b、O1a和C,由此可见,苗族并非一个整合的民族,而是有一个以O系为基础融合C系基因形成的血缘相通的民族。
所以,只要我们搞清楚了以上这些基因的来源,其实也就搞清楚了现代苗族的族源。
三、通过基因来看苗族的祖源在何方?
现有的古人类遗址中,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东西南北各大系统的文化都已经提取到了古人的基因,我们如果按照对应类型来看,主要就有几大分支,即:
O系基因:三苗人、百越人、东夷人(代表为大溪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
N系基因:狄人、东夷人(代表为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
D系基因:羌人(代表为齐家文化)
C系基因:东夷人、胡人(代表为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Q系基因:匈人。
我们对比了苗族三大方言父系Y基因和古代人类遗址基因,发现苗族基因主体的基因中O2和O1b,与大溪文化(6000年前)、吴城文化(商代)的古人类基因最为接近;O1a则与良渚文化古人类比较接近;C系基因主要出现在山东大汶口文化区域,而这些基因交汇之处,正是九黎部族所处的江淮一带。
苗族与大溪文化父系Y基因对比示意表
大溪文化父系Y基因构成
从23魔方得出的结论来看,苗族第一大高频的基因父系基因类型是O系中的O2a1b2a1a1a1a2a1a2a-N5 类型,就是O2a2O2a1O2a2-M7的下游,可以说是大溪人的直系后裔。
吴城文化父系Y基因构成
良渚文化父系Y基因构成
大汶口文化父系Y基因构成
由此可推测,苗族大股东的起源在大溪文化,而随着大股东的拓展,大溪古人的基因O2和O1b是苗人的原始股,也就是说苗族大概是在5000—6000年之间形成。而考古上,长江中游的彭头山文化-高庙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属于同一体系下的文化,我们结合社科院考古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王家塝墓地》得出的结论,屈家岭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向北向东拓展到了仰韶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中期和良渚文化。
在江淮一带与良渚、大汶口进行了交融,真正形成了现代苗族的主体,因此追溯历史,苗族主源起源于长江中游,而五千年前在江淮一带逐步融合形成九黎三苗部族,这是现代苗族集团的肇始。
屈家岭文化与周围文化的互动关系
这和古籍记载、苗族古歌传说中蚩尤率领九黎部族北上逐鹿,驱逐炎帝,并与黄帝战于逐鹿之野的记载,似乎不谋而合,也就在苗族逐步向东、向北发展过的,吸收了大汶口文化的C(18%),以及良渚文化的O1a(7%),在逐鹿战败后,又逐步退回南方,形成东到鄱阳湖、北至大别山、南至南岭、西至洞庭湖的强大三苗部族。
四、基因推测苗族三大方言迁徙路线?
1.东部方言参与逐鹿之战,并与北方游牧民族发生了深度的交流
苗族东部方言迁徙路线猜想示意图
基因所显示的迁徙可能性,竟然与东部方言古歌《从苗族古歌看湘西苗族的迁徙路线》暗合。东部方言古歌说,苗族原来居住在西部的大山中,然后顺流而下,到东方下游的兄弟部族中进行联合,然后北上扩张,后来战败回到老家,然后逐步迁徙到洞庭湖以西的地区,后来参与建立了楚国,最后虽然楚国灭国,但这一支苗族还居住在苗族原来的基本盘地区的湖北和湖南等地。所以我们看到东部方言苗族有一点东越的基因,C系基因占比极大,接近20%,由此可见,东部方言苗族深度参与了逐鹿之战。
2.中部方言东进良渚,和吴越文化关系密切
苗族中部方言及瑶族、畲族迁徙路线猜想示意图
中部方言的部分学者始终认为苗族人和良渚文化、吴越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基因分析中也到了支持。在中部方言苗族基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中部方言的良渚文化基因占比接近了20%,是三大方言中占比最高的,而且其中C系基因占比不算多,而中部方言古歌中逐鹿之战的传唱较少。由此可见,中部方言苗族所属的这支古苗人少量的参与了逐鹿之战,主要是东进长江下游,参与了良渚文化、吴越文化的形成,当然大部分可能是出于江西吴城文化地区进行开发,创造了吴越文化,随着生活空间的竞争压力,沿着长江支流赣江、湘江、资水、沅江逐步向西南迁徙,随越人一路向南的,可能形成了现在的畲族和瑶族,再有部分进入黔东南的,成为现在的苗族中部方言。
1.西部方言既参与了逐鹿之战,也是三苗西迁的一支的后裔
苗族西部方言迁徙路线猜想示意图
我们在很多苗族族源追溯中,苗族西部方言同胞坚定地认为祖上是蚩尤、是三苗人后裔,在基因上也得到了明确。西部方言的C系基因达到了极高的14.6%,其中越南苗族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3%,由此可见西部方言深度参与了屈家岭文化北上逐鹿中原的历史;而属于青藏一带的D系基因达到了12%,其中圭亚那苗族的D系达到了25%,是苗族三大方言中最高的一支,可见苗族西部方言同胞深度吸收了四川甘肃等西北族群的基因,正好符合古籍所谓“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的记载,三苗有一部分融入了西戎,也有一部分西戎融入了三苗,后来三苗这一支又逐步南迁到了四川、云南和贵州交界一带,成为苗族西部方言的迁徙源地。
五、总结:苗族是一体多元的民族
现在样本量比较小,而且很多古人类基因尚未提取出来或者尚未公布,是否已经能准确体现出1000多万国内苗族群体。这个不得而知,只能等以后样本量逐步增加、信息逐步公开后才会更清晰。
不过按照目前已公开的资料可知,苗族的起源于长江中游一带,即彭头山文化-高庙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这是苗族的血脉祖源的大股东(O2、O1b),然后随着长江中游人群向北扩张(《这个遗址,见证城头山文化的扩张》),在江淮一带遇到了良渚文化(O1a)和大汶口文化(C),形成了强大的集团,对应的可能是古代的九黎部族,可见苗族从四五千年前到现代,血统上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并不是一个整合的民族;后来战败后回到南方又形成强大的三苗,屡次逐鹿中原,后来战败族群四散,不同分支逃难到不同方向,融合了不同方向上的族群,逐步形成了现在三大方言。
由此可见,苗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信史料,但其口口相传的古歌古经并非无稽之谈,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我们从基因分析结果来看,不仅没有打脸苗族古歌传说,而且还从另一个层面佐证了苗族确实起源于江淮的古三苗部族居住的区域,而不是某些学者(包括一些苗族学者在内)说的现代苗族追溯始祖到九黎三苗是一种攀附。
古苗人部分西迁后,原来长江中游一带的古苗人留在了老家或者北上中原,逐步融入汉族大家庭中,也成了汉族较大股东之一。那到底苗汉之间在血统上有什么关系呢?且听我们下回分解。
本期校核:苗疆行纪、小岛、小草、风子、桃子、山*人等
关注即是支持,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