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2024年第4期介绍

学术   文化   2024-06-21 19:02   北京  


艺术设计月刊

2024年第4期

1958年创刊/总第372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PREFACE

写在前面





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文化复兴已成为日益紧迫的时代任务。文化复兴既是强调对自身传统的深刻理解和清晰认识,也是在新的语境下,通过新形式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再次呈现。传统本身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包含了一部分固有、确定的内容,同时又包含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立场的、带有历史印记及个人视角的解读,是一个开放书写的动态过程。对“传统”二字的理解本身是需要谨慎讨论的问题,笼统、大而化之的理解将导致对传统文化诸多细节的遗漏,难以获得全面、深刻的认识。


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伴随着现代学术的发展逐渐走向深入。早期研究多集中于政治、军事、经济等传统史学领域,近年来则开始转向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出现了一批专门化的、细分领域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常以《诗经》中的“风”“雅”“颂”作为一种分层结构。其中“风”即民俗、民间文化;“雅”则是文人、士大夫文化;“颂”则对应了国家、宫廷文化。因而,过于概括地讨论传统是带有风险的,容易形成认识上的混淆和理解上的偏差。在设计学科中,常见的偏差有:刻板、静态地看待传统,以符号化的方式解读文化,导致成果不及预期,难以达到活化存续、古为今用的目的。


需要明确的是,分层的文化结构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间互不相干。相反,彼此影响、转化才是历史中的常态。其中,“雅”这一部分承接“风”与“颂”,是一条隐形的文化纽带,而这也是亟需更为充分、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颂”所代表的宫廷文化多有典籍记录,相对充分的文献提供了研究路径;“风”所代表的世俗文化则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带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相较另外二者,文人、士大夫代表的“雅”文化在历史兴衰和个人起伏间常有断层,是文化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清宫文房这一空间类型深受民间及文人文化影响,组织本专题的初衷是希望利用相对丰富的实物及文献材料,将清宫书房作为研究文人文化的一个切入点。为此,本刊组织了一次研讨会,邀请领域内专家共同讨论,希望从多个侧面、更为立体地呈现宫廷书房的面貌及其背后的审美逻辑。


在宫廷生活中,书房是十分特殊的一种空间类型。据相关研究,仅清漪园一园,书房建筑便有数十处。可以想见,相较实用功能,书房更多时候是一种“点景”之用,展示、象征了帝王审美及文化价值取向。书房这一小天地呈现出的是更趋近于文人的趣味、格调,皇室的奢华、权威、等级格范不再是装饰重点。大量宫廷造物也围绕书房这一空间类型展开,其中既有崇古、摹古之风,又有自然真趣。这也令人想起清代皇帝的“变装”:在绘卷中以文人、隐士形象进行自我塑造,以一种符号化的形式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渔樵耕读”四逸。


本期在“清宫文房”这一专题下,汇聚诸多方家文章。这种组织形式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开端,希望借此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理解,走向更为深入的层次和阶段。随着全球文化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复兴面临重重挑战,也恰逢良机,获得了活化及发展自身的可能性。精进研究,深耕于书斋和田野,为传统文化的保存发掘和当代转型提供支持也正是学人责任。


方晓风



特别策划:清宫文房

栏目主持:赵 华


主持人语


书房以及文房器用是中国独特的文人文化的承载,是中国文化从物质到精神转变的重要表征。文人化审美渗透到不同的层面,超越身份,成为宫廷帝王和普通士人养志寄情的精神世界。文房清供,亦愈发朝着整体环境与个人精神相协调的趋势发展。而清宫文房,又有其更加独特与复杂的因缘际会。


因清宫文房从史料到实物、空间都相对丰富,有翔实的研究资料和基础。同时,清代帝王由于其身份特殊,除集合鉴藏大量历代文房古物瑰宝,也成为不同文化、生活方式和场景交融的承载者。也由于不同帝王个体精神世界的差异,其在建构和使用体现个性和追求的书房中,亦留存大量反映政治、历史、文化、工艺、技术等值得探究的线索。这些线索勾连着时代之外的文化累积,帝王之外的文人阶层,宫廷之外的民间造作、海外交流和进奉等。


本期专题特邀多位专家学者,以研究论文+主题研讨会的形式,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清宫文房展开交流讨论。当多维观点并置,可以看到从多学科不同视角出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切入点,如以物质转向为核心的历史研究,以及考古、美术、图像、建筑、园林、工艺、技术、知识谱系等方向的研究和考辨。


更难得的是,几位学者抛出问题,对习以为常的知识展开思考和追问。如黄振萍从清宫文房的政治文化出发,在历史学视角的物质文化研究中,探讨清王朝文化中多身份共存与相互生成的关系;韩倩通过对乾隆帝的鉴藏,梳理整个哥窑知识的生成,思考在知识谱系中可能产生的演化和错位;贾珊从设计学视角展开追问,探究文房系统的多重影响因素,等等。


多重研究观点、问题、方法并置,折射出以清宫文房为载体的多元繁杂的信息,也为工艺史、设计史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案例思考。(赵华)



《清宫文房研讨会纪要》


赵 华

编者按:文房清供从汉代开始兴起,到明清进入繁荣阶段,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尤其是清宫文房,无论是空间、陈设、家具、工艺、材料,还是围绕文房发生的历史或日常事件,以及中外交流等,文房作为载体,无不折射出复杂层面的历史和文化问题。本刊召开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多元的视角,展开对此专题的讨论和交流。


以道观物:清宫文房中的政治文化

黄振萍、徐 畅

内容摘要收录于《西清古鉴》的松花石砚,是清王朝所特有的文房用品,其来源于赠予行为,有着特别的政治文化意蕴,反映出清王朝不同于以往传统王朝的特性。但是,这一特性不能像已有研究那样以“汉化”的争论来概括,如同《是一是二图》及其题画诗所呈现出来的,清高宗的实践是在“道”观念下展开,这不是“汉化”与“非汉化”这种二元对立的现代性观念,而是体现出人与物之间的共存与相互生成的关系,超越了原有本体的特性,从而走向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研究清代文房,要回到历史语境,超越“以物观物”,走向“以道观物”,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艺术的魅力


《乾隆三希堂的陈设装修与理念升华》

王子林

内容摘要:三希堂的陈设装修分两个阶段,乾隆三十年前南间装饰有《三希堂记图》、桌案等,北间装饰有通景水画、楠木雕竹节纹宝座等,从桌案上及画中的陈设看,三希堂是因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而装修成的一所鉴藏室。三十年后,对三希堂进行了改造,突出了松竹梅主题及体现的高洁品德,将鉴藏室上升到修养的高度,正如乾隆《三希堂记》所言“非尽为藏帖也”,明确了三希堂的追求,升华了三希堂的境界


《古物与清宫书房》

陈彦姝

内容摘要清代宫廷的艺术收藏极为丰富,部分工艺美术类古物延续前代赏用结合的观念。清赏之余,还在书房中作为文具或雅器使用,构建出既有文人特征、又具皇家风范的宫廷书房空间。强大的帝王意志引出新的鉴藏行为,乾隆时期的刻诗、包装和组合式收藏是其代表。这些行为拓展了艺术品的题跋形式,丰富了收纳展陈方式,还增加了趣味性和设计感,也融入了书画和工艺制


《他山之石:故宫博物院藏日本砚箱考辨》

李骐芳、展梦夏

内容摘要:砚箱是日本的特色文房,清代大量进入宫廷,不少留存至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砚箱可以分为宽扁、窄长、长高、筝式、芭蕉扇式等5 大类,较日本本土使用的传统砚箱样式更为繁多,说明其中有专门的外销品种。日本砚箱的发展历史、功能定位与中国砚盒不同,不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因此,康雍乾三朝的造办处对部分砚箱进行了改造。与此同时,日本砚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代文房的装配。日本砚箱作为清宫文房中的特殊品类,反映出清宫文房求新、求全、个性化、重欣赏等特点


从书房到文房:文人审美在清宫文房中的彰显与流变

贾 珊

内容摘要:文人书房和文房器物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清宫文房作为兼具皇家与文人双重色彩的内容,其研究往往聚焦于器物本身,而这种审美上的交互关系被讨论得仍不够充分。与皇家园林一样,皇家园林中御用书房也深受文人园林书房空间的影响,尤其是直接受到清代文人园林中书房区域的影响,此时书房区域已经演变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而非明代园林中常见的独立且小型的书房建筑。文房器物和书房空间要构建共同的话语,以适应其在书房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其风格流变的机制则更为复杂,除了工艺、材料的推动,大体系对它们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本文试图从环境的视角、家具模式的驱动,以及器物的变迁等角度抛出文人审美在清宫书房中扮演角色的问题,并基于此提供观看清宫文房的不同视角


书斋与秘境:嘉庆时代继德堂书房的陈设与使用

张燕芬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清宫建筑、文献、实物,从陈设角度考察嘉庆帝在继德堂的三间书房。发现味馀书室、知不足斋不仅是颙琰的几暇之所,还是其自箴自省、怀念恩师、供佛礼拜的心灵之地;宛委别藏不仅是嘉庆一朝皇家文化事业的代表,亦是清仁宗是右文重道的见证


乾隆内府书画装潢中的苏州制作——丝绸包首、玉别子和漆木匣的内涵

周少华

内容摘要:乾隆内府的书画装潢材料常由苏州织造配做,其中,丝绸包首、玉别子和漆木匣内涵丰富。御笔书画包首喜以缂丝制作,乾隆的慕古情怀推出了系列主题纹样。玉别子的刻做成为苏州刻字技术崭露头角的契机,内外的交流引出了后来蔚为大观的刻字活计。苏州利用领先的雕漆工艺为乾隆珍视的书画配匣,后来频繁包办书画装潢透露了宫廷与地方造作力量之间的消长。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赵 华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的纸上推演与策展阐释

刘国梁

内容摘要:2022年8月30日至11月30日,于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对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进行阐释与探讨,力图赋予书房意象以时代精神。展览以文物展品回望古代,以艺术家作品关怀当下,引发观者对“当代如何走进传统,传统如何启迪当代”的深入思考。本文以执行策展人的视角,以科学的态度重新审视展览知识的生发系统,从展览的背景、知识来源、展览标题和主视觉设计分析、展览点文物的设置等四个方面为大家在纸上推演这场筹备两年有余,集合了筹展组和艺术家几十人心血,将故宫展览往前推进一步的展览。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 冯


《新场景、新定义,为运动创造新世界:梵品的家居健身品牌之路》

赵毅平

内容摘要:通过居家健身器材满足日常锻炼的需求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2021年成立的家居健身品牌梵品,经过设计服务和ODM 业务的多年历练,在近几年迅速成为领域内的引领性品牌,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梵品聚焦于居家健身的场景,深入研究人、产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健身产品的品类创新和设计创新。梵品对于产品定义、用户价值与品牌思维的深入思考和践行,让我们看到设计对于一个新创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设计业界来说,也颇具启发性。本文根据对梵品的采访及其他材料撰写而成。




特别关注

栏目主持:李  拓


《铸就新质生产力,加快中国工艺美术深度转型》

才大颖

内容摘要: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五次理事会在济南召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才大颖以“铸就新质生产力,加快中国工艺美术深度转型”为题做总结发言。他讲道:新时代需要新动能,新目标需要新举措。本文由才大颖理事长的发言编辑而成。




设计实践

栏目主持:田 君

乡村适老化改造服务设计研究——以新龙村试点为例

刘 屹、钟 芳、刘 新




史论空间

栏目主持:周 志

空间、岛台与收纳:中式厨房的新形态研究

聂 影
雅意闲朴绣天然:晚明上海露香园对顾绣的影响

云嘉燕、周向频

日常设计史何以可能

张 磊、 贾鸿英


个案点击

栏目主持:贾 珊

《以阿里乡村特派员为引擎的地方创生模式研究——以江西寻乌县为例

陈星海、葛舒悦





民俗民艺

栏目主持:赵毅平

从“搭偏水”到“修转角”:武陵土家“干栏—合院”的品类衍变与建构转译

赵衡宇
广东飘色与福建铁枝的表演形式与工艺风格比较研究

许 哲





教学档案

栏目主持王小茉


基于乡土聚落“人地关系”考察的实践教学转型探索

王平妤、黄 耘、孟凡锦




院校风采

栏目主持:赵 华、周 志


《多触点穿戴产品中的自适应形态优化设计——以皮肤压力监测产品设计为例

谈欣洋、韩 挺、肖成君、汪佳文
《建筑光环境的用户视角:自然光调节的参数化设计案例研究

薛 娇、范佚阁、赖达祎、岳佳彤
《TOD 无障碍辅助服务系统设计研究——以上海市站点为例

张 湛、曹博琛、杨雄杰

增强现实技术驱动儿童教育积木产品创新设计流程研究

董占勋、李亚鸿、贺星涛
新能源汽车城市展厅的品牌体验设计策略研究——以奥迪品牌为例

傅 炯、袁婧怡
《社会创新系统构建中共创设计作用研究:基于4 个生活实验室案例的比较研究

宋东瑾
《车路云一体化交通管理系统人机交互设计研究

刘 岗、赵轶男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师作品



《装饰》精彩回顾


《装饰》2024年第1期“非遗 · 乡村振兴”
《装饰》2024年第2期“设计理论”
《装饰》2024年第3期“量化研究”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

装饰杂志
中国装饰杂志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中国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