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园林研究、叙事理论、案例研究、保罗· 利科、山水观、设计理论
1
2
3
[1] 方晓风:《楼山和鸣的空间叙事艺术:中国传统造园新诠》[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3,第26 页。[2] 同[1],第28 页。
[3] 同[1],第28 页。
[4]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24 页。
[5] 同[1],第50 页。
[6] 同[1],第325 页。
[7] 以下是利科对他的《建筑与叙事性》一文的概述:“我想在居住行为中表现一种对于建筑行为的预塑形,因为想要寻求庇护所和想要来往交通(circulation)的需求描绘了住所的内部空间和来往交通途经的各种路径距离。而建造(constuire)行为就是通过情节构造活动所完成的叙事塑形的空间对应项。从叙事到建筑物,寓于叙事者和建造者的智识能力(intelligence)中的正是对于内在融贯性的相同追求。最后居住行为(I’ habiter)作为建造行为的结果, 被认为是在叙事中, 经由阅读所产生的‘再塑形’ 活动的对应项。而居住者就像读者一样, 他既满怀期待地迎接建造行为, 同时对它也充满着反抗和质疑。”[ 法] 保罗·利科:《记忆、历史、遗忘》[M],李彦岑、陈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第186 页。原文详见:Paul Ricoeur. Architecture and Narrativity[J]. Ricoeur Studies , 2016, 7(2): 31-42,ISSN 2156-7808 (online) DOI 10.5195/errs.2016.378.
[8] Paul Ricoeur. Architecture and Narrativity[J]. Ricoeur Studies , 2016, 7(2): 31-42,ISSN 2156-7808 (online) DOI 10.5195/errs.2016.378.
[9] 同[1],第59 页。
[10] 在这里之所以称为“陷阱”,是由于文学空间叙事理论的“空间”概念不但明显异于设计学的“空间”,并且其内部对“空间”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当我们说到情节的‘空间形式’时,我们只是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谈论的。(埃里克·S.雷比肯)空间模式并不具有体积、广延性、三维等空间所具有的特点。(加布里尔· 佐伦)”。详见陈德志:《隐喻与悖论:空间、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9 年第9期,第63—67 页。
[11] 叙事同一性(narrative identity)是指:叙事不仅是一种描述人类认同的有效隐喻,而且是人们通过不同媒介,借助生活叙事、历史叙事和历史虚构对他们的认同的实际建构。详见[ 荷兰] 约斯· 德· 穆尔(Jos de Mul):《从叙事的到超媒体的同一性——在游戏机时代解读狄尔泰和利科》[J],吕和应译、陈新校,《学术月刊》,2006 年第5 期,第29—35 页。
[12] 龙迪勇:《空间叙事学: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6 期,第54—60 页。
[13] 同[8]。
[14] 同[1],第47 页。
[15] 同[8]。
[16] 同[1],第56 页。
[17] 同[1],第59 页。
[18] 方晓风列举了三部章回体小说的纹理现象,“《金瓶梅》以‘偷情闹事、家庭争吵、弹唱玩笑、失物复得’ 等事件作为纹理,通过对这些不厌其烦的家常琐事的描述,营造了一派市井气息。《水浒传》将‘打斗杀人、喝酒吃肉、买刀卖刀、入狱出狱’ 作为纹理,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浓烈的江湖味道。而《三国演义》通过对‘诡计谋略、宫廷议政、唇枪舌战、攻城夺寨’ 等事件的反复描述形成了国家层面波澜壮阔的乱世背景”。详见方晓风:《楼山和鸣的空间叙事艺术:中国传统园林新诠》[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3,第56 页。
[19] 同[1],第134 页。
[20] 同[1],第172 页。
[21] 同[1],第275 页。
[22][ 美] 温森特· 克拉潘扎诺(Vincent Crapanzano) :《赫耳墨斯的困境:民族志描述中对颠覆因素的掩饰》[M],杨春宇译,引自[ 美] 克利福德、[ 美] 马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81—109 页。
[23] Robert Thornton. The Rhetoric of Ethnographic Holism[J]. Cultural Anthropology , 1988, 3(3): 285-303.
[24] 同[1],第325 页。
[25] 叶朗先生指出中国园林意境的着眼点在于整个人生、整个造化自然,是对有限对象的突破:“使游览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详见叶朗:《说意境》[J],《文艺研究》,1998 年第1 期,第17—22 页。
[26] 同[1],第325 页。
[27] 同[1],第86 页。
[28] 龙迪勇:《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J],《中国比较文学》,2014 年第4期,第25—43 页。
[29]“同伯[ 王士骐] 论诗文,多与异州异同,尝语余曰: ‘先人构身山园叠石架峰,以堆积为工。吾为泌园,土山竹树,与池水映带,取空旷自然而已。’ 余笑曰: ‘兄殆以为园喻家学乎?’ 同伯笑而不答。”[ 明]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第437—438页。有关弇山园和沁园两者之间的比较,详见[ 英] 夏丽森(Alison Hardie):《明代晚期中国园林设计的转型》[M],引自吴欣主编,柯律格、包华石、汪悦进等著:《山水之境:中国文化中的风景园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第215—224 页。
[30] 包华石(Martin Powers):《中国园林中的政治几何学》[M],引自吴欣主编,柯律格、包华石、汪悦进等著:《山水之境:中国文化中的风景园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第120—129 页。
[31] 同[8]。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