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2024年第6期介绍

学术   文化   2024-07-26 19:01   北京  


艺术设计月刊

2024年第6期

1958年创刊/总第374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PREFACE

写在前面





又到一年的毕业季,艺术类院校也到了一个特别忙碌的时段。与一般的理工类或综合性大学不同,艺术院校的毕业环节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毕业设计或毕业创作已是每年的社会热点,观众人数持续增长,院校的展览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个现象既是好事,也是挑战。专业教育如何面对社会的检验?又应该以何种面目向社会汇报? 毋庸讳言,社会关注的背后是热切的期待,期待创新成果,期待新的优秀人才。同时,毕业设计又是多年教学成果的综合性呈现,与最后的呈现相关联的是整个教学周期,因此围绕毕业设计的讨论往往涉及整个教学体系,而非一个短的时段。


本刊连续十多年形成的小传统是每年组织一期关于毕业设计的专题讨论,选择一个具体专业,邀请若干院校共同进行,如是已经历了三轮有余。对每个专业而言,每次间隔5~6 年,还是能感受到不少变化,而每次的讨论也会激发后续的教学思考,总体上形成一个较为良性的反馈过程。在一年年的讨论中,我们既能感受到不同专业的特殊性,也能看到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与观念迭代,充分地体会到设计学科的特点。今年是服装设计专业的集中展示与讨论,颇能反映对一些热点问题的思虑。


对于服装设计而言,其背后是庞大的时尚产业,各院校一如既往地注重结合各自地域的产业优势资源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并组织教学。可喜的是,在此基础上,一种普遍的文化意识得到了强化。这种文化意识并未将年轻学子的视野约束住,相反是在一个更为开放的国际化视野中形成并得以表现出来,显示了更为自信的文化态度,也使得审美的维度大大拓展。在展示出的这批优秀作品中,同学们不仅有较为强烈的问题意识,勇于触碰尖锐问题,而且在形式语言的探索上尝试了更多新的构成逻辑。今天的设计教育,日益强调在技能训练之外,如何培养基于问题的自组织学习能力。尤其在信息资源更加开放的局面下,设计教育需要思考的更关键的问题是避免让课程束缚住新的可能性,因为知识形成的模式和路径也都在变。


今年我也现场观摩了本学院的毕业走秀,为同学们的精彩设计所感染。毕业展或走秀对年轻学子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产业化的环境必然要抹掉棱角,增加试错成本和回避风险。而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人们更愿意看到的是锐气、对未来的想象、对当下的理解,以及对文化的新的表现。产业往往有其惯性和惰性,时尚产业的主要对象似乎永远是女性,但秀场中为数不多的几套男装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并为之一振。今天的男性在时尚方面的需求也已与过往大不相同了,时尚产业的“弱势群体”也在谋求自强。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普遍的焦虑,但技术永远是支撑性的力量,而非目的,智能技术的一个有趣特点是不断降低应用技术的门槛。对于设计教育而言,真正困难的并非对技术的追慕与适应,而是对人性的洞察和文化的创新表达。教育者需要有更多思考和判断,在新浪潮汹涌的形势中看清并找到立足点,站稳脚跟,如此方可言教。


方晓风



特别策划:毕业设计·服装设计

栏目主持:李拓、王小茉


主持人语

时隔6 年,《特别策划》栏目再次以“毕业设计·服装设计”为主题,以毕业设计为切口,讨论当前国内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评价体系,分享特色办学经验。按照小型研讨会、学术论文和优秀作品展示的组稿模式,并考虑到代表院校之间的差异,我们邀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6 所院校共同完成。


与其他设计专业相比,服装设计尤其重视产教融合。在就业导向的基础上,新型产教融合成为各院校整合资源、反哺科研、厘清自身学术目标的主要方式。对“产”的认识,也从与企业合作,拓展为对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把握和探索式塑造。由此,各个院校在强调跨专业时,“为何而跨”和“跨向何处”也变得更为重要,路径清晰。紧随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对服装设计教育的影响是本次毕业设计的重要话题。一方面,学界对此展现出积极开放的态度。另一方面,外部变化在要求设计学科任课教师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不断迭代的同时,更在促使我们反思什么才是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所以,从专题发表的毕业设计成果来看,大部分作品超越了简单的形式变化,关注材料、结构、工艺等服装专业的核心内容,尝试探索与主题相适合的服装设计语言。


毕业设计的核心价值是“实践”。所谓“思而不学则殆”,实操、实践是学习的手段之一。实际上,毕业设计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方式、成果展示与思考总结。回顾2018 年的“毕业设计·服装设计”专题,当时大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如何发展设计学特质,如何避免同质化等。


如今,各院校依然关注专业建设,但是显然,思路、规划和愿景更为明确、多样,行动也更为果敢、高效。(王小茉)


《2024 年“毕业设计·服装设计”主题研讨会综述》


编辑整理:王艺函

内容摘要:每逢毕业季,《装饰》杂志会聚焦一个专业组织一期毕业设计专题,并邀请院校专业负责人及一线教师共同研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特色、评价体系和毕业设计教学理念。2024 年,专题再次聚焦“毕业设计·服装设计”,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6 所院校教师的研讨发言中,可以发现技术与产业更迭引发的服装设计教育变化


赓续与前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文脉溯源与毕业设计

李迎军

内容摘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源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时创建的染织美术系,本文回顾了老先生们确立的“继承传统、关注自然”的研究方法,以及“赓续传统、前瞻未来”的发展理念。此外,本文以今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为例,总结了整体设计作品呈现的四个思考与实践方向,构想学科未来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时尚生态概念下的个性化教育路径探讨——以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为例》

凌雅丽

内容摘要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一样,培养结构也会截然不同。面对原有相对单一的设计人才输出的学科培养模式,最快速的改进方式是让每一门核心课程都发挥出个性化的特征。从核心课程的专业发散性中分离出细分专业方向的时尚人才,譬如时尚插画家、时尚买手、独立设计师等。这一切也离不开师资传授的多元化理念,根据个体的特征制定更精准的教授指引方向,再通过整个学院未来发展的长期定位——时尚生态系统的建设,不仅在时尚资源上持续建构,也通过外在新鲜设计血液的加持,形成短期内改革变化中的快速尝试与迭代,以及长期目标下多层次的时尚小生态系统的筑建与累积。互相扶持,共同融合,最后形成完整的商业艺术理念构建下的新学科建设体系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万 岚、李雨施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定位与组织情况,评估了该专业在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现状与特点。文章首先界定了毕业设计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系统分析当前教学模式,揭示了服装设计专业在技术革新、市场需求变化和跨学科教育兴起等新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提出了未来服装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强调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建议,以帮助北京服装学院进一步优化毕业设计教学,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和教育趋势。

  
《北京服装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新文科”背景下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毕业设计探索

周洪雷、马玉儒

内容摘要面对社会新形势的挑战与机遇,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在保持原有“倒金字塔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前沿研究型教师组特色课程的打造,并积极审慎地推进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加大产教结合力度。同时,提出跨服装媒介与多学科协同的培养理念,建立院系、企业、社会多维联动设计师培优与推广战略,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可提升中国服装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设计人才为目标,进行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和毕业设计创作的教学开展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服装与服饰设计系时尚教育创新与实践

张立川、赵远方、杨晨啸

内容摘要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依托大湾区时尚产业优势背景,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导向,在人才培养定位与育人模式机制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从课程模块构建到毕业设计进行了迭代升级;并结合大量产学研校企合作项目与科研项目,以课程为载体,以时尚设计大赛、跨界合作、时尚展演为平台,促进了高水平育人成果的产出;以理论指导创新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完善,通过对数字化虚拟设计、跨界融合设计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在时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时尚教育未来发展趋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探知、体验与可持续:浙江理工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培养理念与创新实践

冯 荟、戚孟勇、胡 迅

内容摘要在科技驱动产业创新的新时代,探索校内外协同育人模式,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同频,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在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中,依托长三角完备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构建了观察能力、可视化能力、表达能力及转化能力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探索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机制与方法,以可持续人才培养理念及实践应对未来变化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学人问津

栏目主持:李  拓


《宋代金银器的夹层工艺考》

齐东方

内容摘要:金银器中的夹层工艺,是将构成器物的胎体分两层制作,完毕后将较小的内胎体放到较大的外胎体中套接,形成双层中空的效果。目前所知出现于宋代,属于“高档产品”。夹层器物流行是由于商品化生产,追求用最少的原料获取最大利润,在宋代金银器总体上以轻薄为特征,但面对不同的消费者,这一聪明巧妙的发明,使得对器物简易与精美的要求间的矛盾得到完满的解决,外表厚重奢华,却节省了原料。其结果又使艺术效果大变,为富贵之家制作这种高档的夹层器物,既可以炫技,也能炫富,还能展示权威,甚至讲述故事





个案点击

栏目主持:贾 珊

《街道、画廊或是剧场?第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新街”展区再认识

李晶涛、崔笑声、张雪莹





设计实践

栏目主持:田 君

面向孤独症儿童的功能游戏设计研究——以社交游戏设计实践为例

房 杰




民俗民艺

栏目主持:赵毅平

从“陪衬点缀”到“独树一帜”:蜀绣锦纹针的现代衍化发展

刘一萍、刘 彦、卢 明
马口窑陶坛迎神赛会图像考释

王 莹、邹晓松、王子文




史论空间

栏目主持:周 志

晚清女服“西厢记”纹样的隐形叙事设计

黄乔宇、刘瑞璞
中国图案集的编辑和使用看陶元庆的图案思想

谭小飞



院校风采

栏目主持:赵 华、周 志


《艺术遗产课程“走出去”与“引进来”教学实践探讨——以云锦织艺课程为例

夏燕靖
《走出功能与场域分离的中国设计艺术史教学

程雅娟
《从装饰性到主题性:20 世纪50—70 年代越南磨漆画引介的影响探析

赵 笺

“事件思想”在社会创新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蔡淑娟
“名物”观史:古代设计文献课的教学探究

许欣悦
《园林美学体验课程探究——以南京古典私家园林空间调研为例

金 萍
《沉浸式表演新趋势下的舞台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以舞台表演道具设计单元为例

张茈文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史论专业教师成果与学术交流



《装饰》精彩回顾


《装饰》2024年第1期“非遗 · 乡村振兴”
《装饰》2024年第2期“设计理论”
《装饰》2024年第3期“量化研究”
《装饰》2024年第4期“清宫文房
《装饰》2024年第5期“运动设计”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

装饰杂志
中国装饰杂志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中国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