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主任,“在当地治疗好几周了,尿蛋白降了,肌酐300多一直降不下来,是怎么回事儿?比较担心,有什么好办法?”
肾病,这个听起来就让人烦恼的病,事实上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及时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很多患者的肾功能都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之所以肾病患者的病情,会悄无声息地进展为尿毒症,是由于在重视程度、治疗方案、干预时机上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肾病进展过程中,哪些才是最值得我们警惕的“隐形杀手”?
从症状的角度来讲,重症看似可怕,实则是诊治过程中的小插曲;真正可怕的,是久病。
这就像是我们平时说的“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重症的患者,虽然会有大量蛋白尿、全身水肿、恶心呕吐、甚至有肾小管坏死、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但大多都有针对性的药物来控制。
只要找到病因,对症下药,病情往往能得到快速缓解。
但久病就不同了,它就像是慢性病一样,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肾脏,等到病情严重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不怕尿蛋白、肌酐都高,就怕单纯肌酐高。
这两个指标,在肾病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正常情况下,肾病早期炎症阶段,会有尿蛋白升高,但随着肾损伤加重,尿蛋白会逐渐减少,血肌酐则逐渐升高;
一旦进展到肾病晚期后,肌酐高则成为主要指标,尿蛋白变成少量或微量。
如果一个患者的肌酐升高了,但尿蛋白还很多,这就说明他的两个肾脏还有相当一部分肾小球处于损伤状态,而没有完全坏死。
如果能把这部分损伤的肾小球挽救回来一部分,肾功能就有好转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上有的患者肌酐能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不怕肾小管坏死,就怕肾小球坏死。
肾脏是有一团血管组成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本质上是一条管道的前半段和后半段。
在病情的初期,如果肾小球受损了,就会导致蛋白尿;肾小管受损了,就会引起肌酐升高。
但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唯一可以再生的,对于高血压、高血糖、肾毒性药物引起的肾小管受损,通过及时的去除诱因,肾功能是有机会恢复的。
但病因一直无法得到控制,随着病情进展,致病因子不会只损伤这条管道的一段。
当肾小球硬化,就会引起肌酐升高;肾小管间质受损,会引起肾脏萎缩。
一旦球管俱损,肾病的进展速度会加快,尿毒症风险会逐渐增大。
索芬
主治医师
全国高级中医研讨会成员
临床实践
擅长:中医疗法治疗各类肾脏疾病;
诊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有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对中医中药有着深入研究。
扫码添加 优先指导
手机/17603289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