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丨我与恩师60年(第四章·四)
文摘
教育
2024-10-15 06:00
山东
学员们都深深敬爱着我这位像大哥、像救星似的老师,我成为林场年青人的良师益友。下课后,我并不回办公室,而是与这些大男大女们,坐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谈天说地,有时候学员们问我什么学历,我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们,我的学历不如他们。大家都诧异我的学历如此之低怎么还能给他们上课、还讲课讲的这么好。我就把我和老师多年的交往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都羡慕我这一辈子有这么好的老师,说我的命真好。大家将我围在中间,听我讲在山东农村一边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一面忍受贫穷刻苦学习的往事,同样是一代人,我还是一个农村人,也没上过多少学,要不是有个终身之师,哪来的学问教他们呢?一个月的学习班,在紧张和愉快中很快度过,我的朋友骤然增多,生活骤然丰富,一个暑假度过大半,学员们对学习班十分满意,一个月的突击补习,光试卷就作了十几份,然后是讲读练习,学员们充实了许多。我和工会主席都分析过,其他林场知青的文化和本场水平都一样,但补习与不补习定然不一样,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何况,这种补习班的学习方式本来就是应对考试的,肯定会有效果。“知青招工培训和在校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一样,考试目的与在校学生也不一样,知青们的目标就是考上工人、当上工人,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打一个关键性的大胜仗!正因如此,他们的培训应该打破常规,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得学会考试。会考试,是一项事半功倍的技能,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是取得高分获得成功达到培训目的不法二门。这就要他们发扬团队精神,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在学习和考试时要协作,协作是必要的、必须的,你告诉你的这些学员们,唯其如此才能取得更大把握;你帮了别人,你也必将获得别人的帮助;二是个人的考试技巧性,这技巧我不用展开说,你斟酌而行。”老师的这封信我的领会是,这种考试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应当打破常规考试的要求采用一定的考试手段。于是我把在学校日常教学和考试中学生们流行的作弊“技巧”传授给知青们,这样做是违心的,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啊。由于我们林场在林业局这次招工考试前,未雨绸缪办了补习班对知青们进行一个月的培训,我作为培训老师,汲取了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我们林场的知青们在招工考试中取得让全局目瞪口呆的成绩:全局招工名额210人,按照全局人口平均或者按照局下属单位平均计算,我们林场不过能有十七、八个人被录取;可是按照这次统考成绩择优录取,我们林场五十四名考生却在录取线之上有四十八名!而且有四个人进入前十名,有十二个人进入前三十名!这样局面让局工会和局劳资处十分为难,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太不可思议了!他们暂且不敢公布成绩,而是向局党委汇报,到底是完全择优录取还是照顾全局,局党委做出的指示是:择优录取与照顾全局相结合。这样,把我们林场的录取分数线以上的四十八名削减为四十名,将八个指标让给考试成绩最差的储木场。据我们林场的工会主席说,有好几个林场的工会主席埋怨他:“你们林场招工考试前办文化补习班的事情为什么秘而不宣,在自己林场这样办了,生生地夺走了别单位的录取名额。”大家得知我们林场录取率大大高于全局平均录取率,从林场场长到被录取的知青包括他们的家人无不兴高采烈,有几个被录取的大龄知青设宴招待我和另一位授课老师,这几个青年人哭一阵笑一阵,喝的酩酊大醉,这几个五大三粗的年轻人站在我们两个授课老师面前再三鞠躬致谢,弄得我们很不好意思。学习班结束,我感觉到最大的收获有三点:一是对自己的文化知识教学水平和学生管理能力有了一种新的认识,甚至想到,自己努力,说不定将来能登上大学讲坛,那才叫成功;二是与这五十多名青年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也发现了他们中间有许多优秀的年轻人,这些人将来都是林场的新一代人物,自己与他们的师生情谊在今后有深远影响;三是在工作之外自己竟然挣得了一份不小的收入,这几十块钱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工资。自从把家迁到东北以来,自己一个人拉扯着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后来母亲和女儿接连患病去世拉下一大笔债务,平日把每个月的工资消费都精确到元、角、分,一下多收入这些钱,打乱了我平日的支配计划,可以提前堵上一笔债务。
作者:邢德文
来源:作者原创授权分享
编辑:太平郎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