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 伊利格瑞:《我,你,我们:迈向一种差异文化》

文化   2024-07-12 13:43   上海  

伊利格瑞:《我,你,我们:迈向一种差异文化》





我,你,我们:迈向一种差异文化

[法]露西•伊利格瑞 著 米兰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年6月


“如果我和你之间没有不可减少的差异,就不可能有我们。”


法国当代著名女性主义思想家露西·伊利格瑞经典作品中译本首次出版


作者简介



露西·伊利格瑞

(Luce Irigaray, 1931-)


法国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曾分别获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三个博士学位,与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埃莱娜·西苏并称为女性主义研究的“三驾马车”,在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精到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他者女人的窥镜》《非一之性》《东西方之间》《性差异的伦理学》等。伊利格瑞的性别差异伦理思想是当代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译者简介


米兰,毕业于复旦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现居巴黎,已出版译作《法国大革命思想史》《美杜莎的笑声》《占据》(安妮·艾尔诺作品集)等。


内容介绍



本书为伊利格瑞代表作之一,收录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演讲文章、采访及所写短文,着重讨论女性主体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这一主体将有别于男性主体并独立于男性主体而存在。伊利格瑞从对于西方男权传统的批判中寻找女性话语的可能,努力倡扬真实的女性自我。作者提出了如何在语言、外表、母性(自然和精神)、年龄和健康方面“成为”女性,关注分析和纠正男女之间所谓的不平等,并理解和重视彼此之间的差异。


精彩片段


小小声明:平等或差异


西蒙娜·德·波伏瓦


哪位女性还没读过《第二性》?哪位女性不曾被它激励?哪位女性还没因此成为,怎么讲,女权主义者?确实,西蒙娜·德·波伏瓦是本世纪唤醒女性的先锋之一,她提醒人们女性受到了多大的剥削,每位有幸读过此书的女性都因此受到鼓舞,少了些孤单,多了些决心,决心不再服从,不再受甜言蜜语的骗。


那么西蒙娜·德·波伏瓦做了什么?她叙述自己的生活,辅之以科学的信息。她勇敢讲述自己生活的每一步。就这样,她帮到了许多女人——以及男人?帮她们获得更多性自由,尤其为她们提供了那个时代所能够接纳的社会文化模式:作为女性、女教师、作家、伴侣而活。我相信,她还教会她们在生活的不同阶段更加客观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西蒙娜·德·波伏瓦还做了更多。她对社会正义的理解使她支持某些女权主义者的活动与事业,签署她们的请愿、与她们一起行动、鼓励她们在《现代》(Les temps modernes)期刊上开设专栏、给她们的书作序、参加她们的电视节目、与她们交朋友等,用这些方式帮助她们在社会上崛起。


精神分析的时代



我虽然是《第二性》的读者,却跟西蒙娜·德·波伏瓦走得不近。为什么呢?因为代际差异吗?不完全是。她也跟年轻女性打交道。问题不在年龄,不仅仅在年龄。我们的立场存在着重大分歧,我也曾希望靠友谊和互助超越这些分歧。可到头来并不是这么回事。我以对姐姐说话的口吻给她写信,附上自己的作品《窥镜》(Speculum),西蒙娜·德·波伏瓦从未回信。我承认,自己因此相当伤心。我以为她会是个细心而聪明的读者,像姐姐那样帮我一把,解决这本书在学术上、在体制内给我造成的困难。哎呀,希望就这么落空了!西蒙娜·德·波伏瓦唯一的举动是问起我的另一本书《精神错乱者的语言》,因为那时她正好在写与此相关的老年问题。对于女性解放,我们并未交换过意见。


再一次,该如何理解两个女人之间的这种疏离?她们本可以也本该合作才对。西蒙娜·德·波伏瓦有所保留,因为包括我和美国女性都遭遇过的学术体制困难,对她来说很是陌生,难以理解。除此之外,西蒙娜·德·波伏瓦和让—保罗·萨特一直对精神分析有所抵触。而我受的是精神分析训练,这对思考性别身份很重要(即便这一块已经存在既有理论和实践)。我还有哲学的教育背景,精神分析也是其中一部分,是理解意识和历史进程的一个阶段,在涉及性的定义方面尤其如此。


哲学和精神分析的双重训练,使我反思女性解放时有了不同于追求性别平等的维度。这并不妨碍我参与并推动为女性取得这样那样权利的公开示威:避孕权、堕胎权、公开或私下暴力受害者的司法援助权、自由言论权等,女权主义者普遍支持这类示威,即便其意味着应有维持差异的权利。

然而想要这些斗争以不仅仅是主张的方式进行,并最终实现法律面前的性别权利对等(而必然有差),就必须让女性(及其伴侣)获得另一种身份。只有当女性发现其作为女性而不仅仅是母亲的价值时,才能享受这些权利。这意味着重新思考数世纪以来的社会文化价值并对其进行改造。包括对自己进行再思考与改造。


女性:平等或差异?



在我看来,作为女性而要求平等,是把真正的目的表错了意。要求平等,预设了比较的可能。而女性究竟想要与谁相比而平等?以何事相比?与男人相比?以工资相比?以公职相比?以何种标准?为什么不与自己相比呢?


稍微严格分析一下关于平等的种种诉求,就能看出其对于肤浅的文化批判确实有效,在女性解放方面却不过是乌托邦。对女性的剥削基于性差异,也只能从性差异出发来瓦解。我们这个时代,有些思潮、有些女权主义者高声疾呼取消性别。即便这样的取消有可能实现,那也只能意味着人类的终结。人类之所以分出两种性别,是为了保证物种的生产与再生产。取消性差异的想法,意味着召唤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彻头彻尾的种族灭绝。其实,重要的是对不同性别的专属价值作出定义,使其在两性面前均能奏效。最重要的是发展一种对两性均施以尊重的“性文化”,这样的文化目前尚不存在。人类历史上, 妇权时代、母权时代、父权时代、男权时代事实上是不同的时期,因此文化方面,我们的性地位其实取决于代际差异,而非性差异本身。也就是说,在家庭中,女性必须充当母亲,男性必须充当父亲,但我们缺少积极的伦理价值,让同一代的两种性别组成不仅有生育力,而且富于创造力的人类伴侣。要创造并认可这样的价值,最大的障碍在于数世纪以来,父权与男权模式或多或少隐秘地掌控了我们的文明。扭转一性压迫另一性的情形,赋予或重新赋予女性以文化价值,实现两性权力之平衡,此乃单纯的社会正义。事到如今,这一点比波伏瓦写作《第二性》的时候更加明确了。


不经历这一步的话,女权主义的努力有可能摧毁女性,广义上看,则有可能摧毁一切价值。其实,平等主义有时候确实把大量精力花在反对某些积极价值上,漫无目的地做无用功,因此解放女性的运动才会出现危机,才会受挫,发生周期性退步,无法持续影响人类历史。


只有通过思考性差异,通过重写两性权利义务以体现其社会差异,男性和女性的平等才有可能实现。


各国人民能在次要却致命的敌对上达成一致,却意识不到首要且不可小觑的对立在于两性的划分。在这方面,我们依然是文化的孩童。要紧的是女性斗争运动、女性社会团体乃至每一个女人,都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它们关乎尊重生命与文化,关于从自然向文明、从精神向自然的不停跨越。女性的责任与机遇在于推动世界演化,而不是在这生命存亡攸关而日新月异的世上进行清醒却消极的内部竞争。


尊重西蒙娜·德·波伏瓦,意味着把她以自己的方式开展的社会正义理论与实践工作进行下去,而不是把她为许许多多女性以及男性开启的解放视野再度蒙蔽。这一视野,有一部分一定是她往日孤独而长久地漫步于自然荒草间发现的。她对该话题的体会和叙述,正如她所传达的其他信息那样,不该被人遗忘。



法国理论
本公众号主要从事法国理论的研究、译介以及文化批评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