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团队在下川渝将会带去哪些观点?

财富   财经   2025-01-10 09:04   北京  


我认为就是村里肯定要有动作,不要着急,给村里留点时间,新的主席经验是丰富的。今天就是重蹈了2024年1月的覆辙,为什么重蹈1月的覆辙? 2025 年 12 月 31 号就开始下跌?

这就是咱们中国机构投资者固有的行为,排名周期结束了,排名是基金经理们的私人利益,因此一定要保自己的利益,所以一定要保到 12 月 31 号,那么过 12 月 1 号排名就结束了。出资人利益算个啥呀?

管的那么宽干啥呀?就不管了!

这样的一个行为特征会形成每年的1月初中国的机构投资者都集中抛售,集中抛售会形成阶段性买盘不足,形成快速明显的下跌,就制造了恐惧,恐惧和恐慌在一个非理性的市场会自我强化,如果没有监管层快速抑制,快速关于反向拉升输入流动性,马上就会崩盘。

24年1月份就没有人代表社会的利益去抑制, 25 年这个机制又重演了,然后如果再不抑制灾难就会重演。新主席来的使命就是促进中国资本市场走出健康的走势,他应该是知道这个逻辑的,那么他有个准备过程,现在看来就是准备阶段,要守护住。如果守护不住,历史就会重演。

首先,中国股市不健康的根本原因就是机构投资者比散户还非理性,因为散户跌的多了是不卖的,而且散户也没有说12月31号集中卖出这一说,所以散户其实现在看来比机构投资者更稳定。中国股市机构化以后,市场的健康度是下降的,这个是中国股市最需要重视的。

其次,在机构投资者主导市场定价权以后,市场的理性度健康度下降主要是谋私,比散户们更加非理性。

以上问题那要想根本解决就是强监管,而且还要改变市场结构,改变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要严格执法。

但是新主席上任一年的时间实际上市场的结构性缺陷没有解决,但是大家注意啊,2024年全年涨幅第一的竟然是银行,竟然铁树开花了,而且2024年大盘蓝筹低估值的股票是所有类型股票中涨幅最大的。

所以 24年市场的资金结构和结构性缺陷没有解决,但是市场理性度提高,证据就是低估值的在长,高估值在跌,这绝对是理性度的证明。

那为什么2024年市场的理性度相对提高?这个就是我要去西南去川渝在成都1月11号要跟大家讲的一个重点话题:“结构还是过去的结构,但是市场低估值涨40%呀!”

过去大盘股是不会上涨的,现在就是大盘低估值成了领涨的,这个变化特征跟价值规律是趋同的,价值投资的春天来了。

那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市场化机构都没有社会责任,也不践行价值规律,所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其实是非市场之外的逐渐的在不断的入市,不断的成为市场中重要的力量,这股力量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客观上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方向的一个重要的绝对决定性力量。

我这次去成都就是要揭示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24年6月的时候我在深圳跟咱们出资人交流,当时出资人讨论的还是“旧王崩溃了”,旧王就是兰兰坤坤,新王肯定要崛起。

也就是说还是认为定价权仍旧掌握在公募基金手里,换的只是从兰兰坤坤变成另外两个了。

那现在看来半年之后公募基金已经是不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已经开始逐渐成无关紧要了,日益边缘化了,随之而来的是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以及其他类资金主体。

现在大家都感到的其他类主体是保险资金,政策上也天天说保险公司入市。但实际上有一个情况大家还没有意识到保险资金是图谋分红的,所以你看保险公司大规模买银行股的时候主要是在哪买的呀?是不是在H股买的?H股上的分红率7%。

所以这一次我提出一个理论就是履行承担社会责任的资金日益在中国股市主流化。这个主流化深刻的影响了股市的变化逻辑变化特征,那些完全在公募基金主动管理公募基金时代掌握定价权的那些药和酒是不是已经趴窝了?

注意看啊,最近一年2024年市场的涨跌的变化规律跟前几年不一样了.前几年是逢药必涨逢酒必涨逢矿泉水必涨逢酱油必涨,也就是说过去几年中国股市的估值跟体制关联越弱估值越高,跟体制关联越密越对社会经济至关重要关乎国计民生的石油电信银行保险越跌。

但是23年下半年开始,这个风格就越来越明显的发生变化,早期药酒酱油醋边缘化下跌,而那些过去一直不被公募基金当回事的就开始上涨,这个上涨作为一种现象背后深层次是资金结构变了和公募基金边缘化两个因素决定的。

第一个是出资人寒了心了,信任丧失之后老百姓不再追加资金。

第二,政策上也看透了,培养公募基金目的是维护市场稳定,践行价值规律,结果培养了20年,把他们培养成掌握了定价权以后,完全走上了收割的老路。公募基金做大以后,实际上就是说出资人的财产是损失的,只有公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经理是获利的,这无论如何不能持久的。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老的赛道吃药喝酒矿泉水全部不行了,取而代之的就是人们过去唯恐避之不及的大盘蓝筹。

一定是有资金推的,这个资金是哪来的呢?这个资金实际还不是市场化资金,我个人基于合理的逻辑推测认为是某种政策性资金,因为实在没办法了,谁也靠不上。

这就是以市场结构变了,这个资金是政策性资金,如果这种分析是确正确的,实际上就解决问题了。

有人说:“去年你看好的银行涨了40%,那么25年26年怎么样?喜好低估值资金壮大还是缩小?

我个人研究认为,包括咱们团队研究认为,非市场,过去咱们管它叫国家队也罢,平准基金也罢,还是政策性资金也罢,都是觉得资本市场的问题比较严重,需要介入,这种介入应该是战略性介入,是一个历史大潮,在历史大潮展开的时候,我们来到成都了要把这个大势让大家看一看。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涉及到证券市场分析及股票研究探讨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对任何人的证券投资和股票交易的建议和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收益和风险自担。  



凌通价值投资
凌通价值投资是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