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纯:
李女士提问:当经济不好的时候,很多企业的经营出了问题,银行是只要企业能付息就会继续贷,难免产生不良和坏账,在财报上不能真实的体现。如果大量不良被掩盖是不是也就失去了评价银行低估的真实性?
董宝珍:
自2022年中后期,中国所有能提供财报的银行(包括一些非上市银行)的零售贷款都不良率上升,有一些银行只要还息就继续贷,就是说零售贷款上升。
中国经济整体是有点通缩,各行各业收入减少,房子不值钱抵押物就不值钱了,确实有一些经营性困难。如果是特别困难就确认不良,但是一些没有确认的是有学术基础的。就是某些状态恶化的企业是可以活下去,如果给他确定不良后抽贷,他就得死了。
比如,疫情暴发之后人民银行都说改变不良确认的规则,因为疫情突发的时候引发一个状态性困难,大家突然没钱了,银行实践操作中把90天以上的逾期视为不良,有的银行保守些是把60天以上的逾期视为不良,但是绝大部分银行对于30天以下的逾期是不做不良的。
因为状态性紧张是暂时的,经济往下走的时候,状态性紧张就多一些,如果强行确认不良就真的死了。着眼于长远,在状态性下沉的过程中宽松一些是有科学性的。
银行关注率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六大国有银行的关注率普遍高于其不良率,也普遍高于他的逾期率,是因为国有银行承担着比较多的社会责任。六大国有银行如果困难,中国财政部就会给他很多支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
现在很多企业经营不善,出现问题或者经营困难,如果一直这么往下走,状态性困难会转化成结构性困难真就不该死的也死了。
这种情况下银行唯一能做的就是宽松一点去认定不良。
状态性问题会不会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完全决定于宏观经济。
这就是股市必须走牛,经济必须提振。924推出那么多政策,政治局又提出这么多原则,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状态。
我们要反着看,总要反着看,不确定中有确定性,在最不确定的时候就会出现最确定。
股市一定走牛,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别的办法。房子不行,外贸不好弄,投资也很难投进,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只有股市走牛,太迫切了。搞活股市大家都有钱了,流动性都好了。
但是,最近在操作上突然游资给窃取了市场领导权,现在正在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敢把游资打残,要在背后组织真正的理性资金【平准基金】。
越是不确定说明越有机会,现在这个确定性会随着不确定性而更加明显。这就是我对李女士问题的回复。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涉及到证券市场分析及股票研究探讨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对任何人的证券投资和股票交易的建议和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收益和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