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资金与保险资金如何影响银行股投资?【董宝珍成都见面会 互动】

财富   财经   2025-01-25 20:30   安徽  


投资人问题


我是一个业余的投资者,我自己也做股票。 2021 年年底的时候买的银行股,当时我还不知道董老师哈,因为我自己也关注银行股嘛,所以可能那个系统,就给推了董老师的文章给我,我就认识了董老师,正因为认识了董老师呢,就坚定了我持股。从 2010 年底到现在基本上银行股都没有怎么卖,所以现在想当面感谢一下董老师,坚定了我持股的信心。

我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长期的持股过程中关于这个仓位的配置凌通盛泰有没有做调整因为23年下半年到24年上半年应该是国有大行涨的更多24年下半年之后呢可能城商行涨的更多一些咱们会不会根据涨幅调整仓位?


第二个问题,您觉得20年主要的上涨是责任资金,我也是比较认可的,责任资金确实是想引领潮流,让大家都知道国家的政策方向,但实际上从24年来看,这个资金量也不是特别大;我觉得另外一个就是保险资金,24 年保险资金持有银行股的量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我看到一种观点说“其实 24 年保险资金也在大肆的购买银行股,他们现在是被动的去购买更多的高息银行股,因为国债利率是2%,银行股是基本上5%以上的股息如果后期国债收益率上涨3%而银行股息到4%那其实银行股可能相对于国债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到时候是不是考虑会抛出很多的银行股


董老师:


回答第一个问题:


我投资茅台创造了一种精神经济学,就是精神产品的价值与劳动和物质资源无关系跟情绪情感体验有关系


那么在银行博弈过程中,我们在研究银行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认识到银行是复杂产业。比如说有一个机构投资者现在决定追买银行,在他这个决定做出的三年之内,他很难理解这个行业的本质,因为这个行业是复杂产业,需要时间去了解。


一家银行的未来经营状态更多的决定于什么呢我们认为就是由区域经济决定的是由客观的经济环境和背景决定的股东结构决定的,而跟管理层的关系不大


大家注意看房地产危机,崩盘的大部分是什么房产企业?是不是国有企业很少崩盘了?同样的道理在银行上同样有效。私营银行是很容易出大事的,所以我们慢慢的也知道了,就是逐渐的就认识到:体制是终极保障


所以我们基于以上认知的深度,一开始就把银行投入到区域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那么后期我们再调整幅度也不大。


我们很少调整的,没有根据涨跌做调整,调整幅度不大,增加过一些“含国量”高的银行。就是股东国有股成分比较高的,因为这是一种安全保障。


我真正卖出一个银行的真正原因是:发现它的业务模式有问题,但实际上我卖出以后它还在上涨,但是我不会因为它上涨就认为我错,因为我认定了它的业务模式缺陷。大部分人只关心净利润,但是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


其次,我们拥有杠杆,我们的杠杆有一部分是施加到指数上的,有些标的我们是通过指数去买,达到间接持有。尤其是刚才谈到了场外期权,我们场外期权投资的主要方向就是指数。指数都是被动的持有,所以这个情况下指数肯定没办法去调仓。


回答第二个问题:

我们这个团队是中国价值投资界几乎唯一而且可能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认为价值投资跟标的没有关系价值投资者的财富跟不是来自于标的


大家知道来自于哪

理性呀

逆向投资呀

别人恐惧你贪婪啊


我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是完全反对股权派的价值投资真正的理论大师是格雷厄姆格雷厄姆一生没有研究过基本面一直是买错误,买别人恐慌时候形成的错误


错误最严重的是中国香港市场上的A股上市银行,因为交易者是外国人,香港的主要资金是国际资本,国际资本先天性否定中国,所以他给的估值是低于,A股低百分之几十,同一个银行低百分之几十

所以A股是错误定价最严重的。


但是大陆稍微高些,而且我还认为估值修复率先有可能是在A股先行。因为责任资金先把中国大陆的股市责任弄起来,所以客观上存在着A股估值修复完以后在香港会有第二轮次


所以我设计一个战略就是两轮次的操作。如果A股的估值达到1

或者1.23倍的市盈率香港那边还0.8我会卖掉A股转战香港。


这就是我说的标的是道具重要是别人的错误”。


保险公司的资金肯定是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投入。需要买高息资产以覆盖成本,但是不足以形成扭转性的,因此一定是有一个非市场化的资金在跟进。


道法自然,我完全是自然等待,我也不干预他,实际上我们的资金加上杠杆是已经超过了有些上市中小银行的真实流通市值的,我实际是是有能力干预小银行的市场交易结果的,但我也不干预我就认为自然的力量会自然发生,我就等着就行了。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涉及到证券市场分析及股票研究探讨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对任何人的证券投资和股票交易的建议和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收益和风险自担。  



凌通价值投资
凌通价值投资是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