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值上涨,“责任资金”现身救局【董宝珍成都见面会 3/4】

财富   财经   2025-01-20 20:10   北京  


政治局几次三番发布公告,提出了股市的具体目标,而这些目标也正是政治局所设定的。然而,目标未能实现后,相关职能部门接连加码。且可以预测的是,如果股市依然无法实现以低估值引领的稳定健康牛市,政策还会继续加码。


因为在当前的形势和压力下,不采取这一措施是不行的。如果你不尊重这一点,客观上来说,这就是唯一的活路,其他的办法行不通。你无法撑住房价,也无法支撑其他领域。因此,第三条非常重要。即便现在股市经历了一些曲折和波动,最终也不会再回到过去那种走势,而是会朝着高层期望的方向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策将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这是铁板钉钉的,因为没有人想死。



那么我们来看看,2024年,银行股上涨了43%。43%几乎属于牛市的表现吧?


正常情况下,应该归入牛市之列。


低估值的大盘股也上涨了26-28%。这些都可以算作牛市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已经开始显现出一些情况,特别是市场存量资金的问题。我们稍后再详细探讨。


那么,我们把问题推向一个关键点:市场存量资金是为了挣钱的。现在,它们眼睁睁看着低估值股在他们的怀疑中逐步上涨。


那么,市场资金是否会自觉地去买入这些低估值股呢?会吗?


我再补充第二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关的。是否会马上买入低估值股呢?答案是不会,至少一开始不会。


为什么呢?


因为我觉得大家对市场失去了信心。大家对这些资金和机构的行为感到失望,原因各有不同,但大家普遍失望。现在,公募基金是处于净赎回的状态,股市涨起来的时候,投资者赎回基金。而那些被套住的资金虽然不赎回,但信心已经丧失。也就是说,他们不再相信市场。


我的看法和大家的答案一致,市场资金不会马上买入低估值股。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中国的主流机构投资者,除了保险公司以外,普遍存在对体制的意识形态偏见。他们认为中国的大盘国有股之所以被低估,是因为依赖于类似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尽管这些企业已经存续了几十年,但他们仍然怀疑,未来可能像苏联一样,突然崩溃,所有的投资都归零。虽然我自己写了很多书,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主流机构普遍持这种观点。他们的思维方式类似于韩国人对待美国的态度:不称“爸爸”就称“爷爷”。这种意识形态的偏见,导致他们无法看清中国市场的真实情况。


其次,他们的盈利模式并不依赖于低估值的投资。比如说,低估值股票从0.5倍市盈率涨到1倍,按照他们的观点,可能需要五六年才能翻倍,这样他们的募资就很困难。他们需要快速的收益,必须是一年五倍的涨幅,才能刺激大众的贪欲并获得资金。这样的盈利模式,本质上就是“庞氏骗局”,通过快速的回报来刺激投资者的贪欲。这也导致了市场上很多股票呈现A型走势,这种走势实际上是在进行“收割”。


这种盈利模式不需要践行价值规律,只要能“收割”投资者就行。加上意识形态的偏见,他们自然不会去买低估值股。



如果他们真的买入,那也很可怕。因为一旦这些资金进入市场,他们可能会将低估值股票推成这种“收割”走势,而不是按照价值规律来进行投资。换句话说,市场上有很多资金没有践行价值规律,而是在进行短期的收割行为。


现在的市场结构和定价权掌握在那些不遵循价值规律的资金手中,而这些资金的目标是“收割”社会大众。



昨天证监会又召开了座谈会,讨论加速公募基金改革,推动引入长期资金。实际上,中国需要尽快进行资金结构改革,推动践行价值规律、符合社会自觉的资金逐步成为市场定价权的主导力量。当前的政策符合价值规律,但问题在于,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配合这些政策的实施。



从2024年开始,低估值板块的上涨,尤其是银行股作为低估值板块的一部分,涨幅达到40%。这背后并非来自市场的自由资金流动,也不是游资、外资或公募增量资金,而是来自于其他渠道的资金。我们不能忽视这个资金来源的现实。


事实上,这些资金的存在,客观上是与中央政府的战略意图相符的。它们是政府组织的“责任资金”,是为了维护国家社会利益而进入市场的资金。


中国股市已经出现了长期无人买入的低估值板块上涨四五十个百分点的事实。


你可能会看到有篇文章在追问,这些资金从哪儿来?是有资金吗?


没有,没人说过低估值上涨本身是社会利益最强大的需求,它的上涨实际上是客观上配合了社会利益的需求。所以,在逻辑上,一定是社会的组织者已经行动了,已经下场了。


前几天我们公司开了一个投研部的会议,讨论了这样一个关系逻辑问题:过去中国经济一旦出现困难,中国政府就会通过财政投资来修铁路、修公路、修机场,对吧?其实,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本质就是给老百姓发钱。你是一个建筑公司,原本没活了,我给你修条铁路,你就有了工作,又能发工资了。发了工资,你就能消费,经济就能活跃起来。是这个意思。


但这个观点现在已经执行不了了,因为中国的铁路、公路建设已经相对饱和了,修铁路修工厂的需求不再那么迫切。你不可能再去给喜马拉雅山装电梯,虽然有人提出了几万亿投资,把黄土高原推平,改造成良田,下面还有专家在讨论这个话题。


然而,另一个观点逐渐浮现了。他们说,既然直接修铁路、公路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为什么不把那几万亿资金直接投入股市呢?买股票,跟修铁路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理解这个意思吗?直接把财政部原本用来修铁路的那笔几万亿资金,拿去买股票,把低估值拉起来,持有低估值的资产就相当于当年建筑公司员工拿到了工资。从没有工资到有了工资,社会的困难也随之解决了。


这是不是一个合理的逻辑呢?实际上,这个观点已经出现在了《人民日报》上,成为了一个公开讨论的议题。这个观点,很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


但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股市的低估值上涨和巨额资金来源不明的现象,难道这一切不是已经有了合理解释吗?我的观点是:如果低估值能够上涨,那么一定有巨量资金在背后推动。这个巨量资金,肯定不是来自市场的,它来源于哪里呢?谁是受益人?


我认为,它应该来自于那些掌控社会资源的力量,正如那位理论爱好者所说,既然修铁路修公路的需求没有了,为何不直接把财政资金投到股市呢?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逻辑合理吗?


现在,这条逻辑是唯一能够解释低估值板块上涨的现象的合理路径。如果我的推测是对的,那么这些资金在接下来肯定会继续加强,而非减弱。因为它们要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现在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比如,工行的市净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倍以上,甚至能翻一倍,这在特殊时期是完全有可能的。


格雷厄姆曾说过,资产价格最终会与其内在价值趋于一致。所以,在特殊的时期,资产价格稍微偏高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市场需要信心,投资者需要信心。



这就是我这一套逻辑,我现在愿意听听大家的意见。其实,我后面有一个观点,就是种种现象的剖析,应该有一个责任:资金由政府掌控,负责中国整体安危和国家发展的资金,在市场上无法通过低估值崛起来拉升经济时,政府便亲自出手了。这个做法也是合常理的。比如说,面对一个重要的大客户,原本你相信员工能够妥善处理,结果员工处理得很糟糕。这个时候,重要的大客户不能丢失,只好亲自出手了。这样的做法,不是很合常识吗?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把明年春天的事情提前到今天来讨论。


真正发生的,是战略质变。战略质变!


前段时间,我发布了一个视频,火爆全网,我提到中国股市将要行政化。其实,这就是我所说的行政化,就是这个意思。市场化把中国带到了什么地步呢?市场化的结果就是,所有主流资金都在市场化的环境中“涨起来”,最终都走向了“割韭菜”。所以,教条主义是害人的!过去依靠房地产支撑,今天房地产垮了,如果股市再不撑起来,经济就陷入困境,变得像日本那样停滞。所以,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才看到了这类现象的发生。低估值的股票涨了四五十个百分点,工农中建的股价也翻了一倍。结果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做空银行的资金大增,说这些股票涨得太多,预计两周之内必崩盘。可是,过了几天,又有人开始解释银行股上涨的原因,做空银行的资金开始撤退。


这些人对时局缺乏深刻的理解。时局的根基是价值规律,低估值必涨。但是,低估值上涨已经十年未见,是因为没有资金投入。过去十年没有资金落实也无所谓,但今天不落实,就等不起了。所以,必须迅速落实,资金到位。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涉及到证券市场分析及股票研究探讨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对任何人的证券投资和股票交易的建议和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收益和风险自担。  



凌通价值投资
凌通价值投资是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