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资金正在入市的证据

财富   财经   2025-02-02 20:16   江苏  

我找到的能给中国股市带来健康的方法就是——“责任资金入市,与市场化资金共享定价权”。    

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个方法中包含的新概念,需要大家深刻理解我上文所讲的那些情况。中国股市的现状就是几乎所有掌握定价权的机构都会被人性驱使成为利益导向者,走向割韭菜盈利模式,而要限制这种模式泛滥就必须在外部有完善的法律和严厉的监管来干预和控制机构的行为,才能逼迫他们走向价值规律和价值投资。但是中国现在又没有完善的法律系统,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那怎么办呢?还是一句话,用另一种力量来约束,只不过这种力量不是法律,那它是什么呢?我称之为责任资金在中国股市已经发生“责任资金”参与市场定价,推动市场健康的方法。这条路我称之为:“责任资金入市与市场化资金共享定价权”,这个方法已经在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而且正在强化中,下面我们看一下存在于当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这种方法的具体表现。


责任资金正在入市的证据  


下面的数据是2024年各行业各板块涨跌幅的分行业统计和A股各风格指数表现

表 1  2024年A股各板块涨幅表现    

图 1 2024年A股各风格指数表现    

数据来源:WIND    制作:凌通盛泰


统计数据揭示2024年低估值银行和大盘蓝筹股出现了明显的逆势上涨,而下跌的股票都是早期估值比较高的,虽然经过连续下跌,但在2024年仍旧在下跌,这一现象和数据客观上证明了到2024年中国股市的涨跌已经与价值规律相对吻合了。也就是说2024年市场的涨跌逻辑已经逐渐的回归价值规律,市场的健康度在曲折中增加。市场理性度上升错误的估值体系开始纠正。这是由于什么原因所导致的?


从最基础的金融常识上可以知道任何一个板块的股价,实现了明显的上涨,一定是有主动买入的资金推动,任何一个板块持续的下跌,一定是没有主动买入的资金,而是大量卖出的资金。基于这个基本金融常识。在2023年底之后,银行板块、低估值板块、大盘蓝筹板块明显的上涨。意味着在他们身上出现了持续主动买入的资金,解决了银行股、低估值板块、大盘蓝筹长期没有主动买入资金的困境!这些主动买入银行股、主动买入低估值、主动买入大盘蓝筹股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根据公开发布的数据,到2024年6月30号中国股市资金实力最大有定价权的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持有量少之又少,和过往大体一样:

图 2 截至2024年中公募基金对银行持有量    

到2024年年底根据公募基金十大公募基金的回报数据很差,以及整个公募基金在2024年的回报数据很差,推算出整个公募基金没有买入那些在2024年已经平均上涨百分之几十的银行股、低估值和大盘蓝筹股。

图3 2024年规模最大公募基金收益

数据证明推动过去一两年低估值银行板块大幅上涨的资金不是市场内的主动公募基金,当然也更不可能是游资,所以可以得出不是市场内的存量资金回归了理性,开始顺应价值规律推动了这些低估值的上涨。真正的推动力量是来自市场之外的承担维护市场稳定的“责任资金”,2023年下半年,中国股市持续的下跌走向了崩溃,为避免危机国家队投入了近万亿的资金,主动买入沪深300指数型基金,这种主动买入给长期没有资金的银行板块,低估值板块提供了一定比例的资金,推动了银行的上涨,相关证据和论证请参看凌通盛泰书写的文章《凌通盛泰观点:还会出现大部分股票下跌银行股上涨》。9.24后市场上涨,国家队救市资金停止了买指数,但是银行股、尤其是国有银行股仍旧在明显上涨,说明9.24之后仍旧有资金在主动买入低估银行股,这个主动买入的资金来自哪里,通过公开信息这个资金里面包含着保险资金,保险公司发布了增持举牌中国大型银行股的公告:    

图4平安增持银行股

保险公司这样做是基于保险公司自身利益和经营,在固定无风险国债收益率跌破2%之后,对于需要给保险公司客户提供固定回报的保险资金,需要寻找更高股息率的资产,银行股提供5%左右的股息,对保险公司是一种最好的投资标的。根据上市保险公司的公开数据,在疫情爆发后中国基础利率下降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就开始增加对高股息资产的投入,保险公司对高股息投入在过去4年多是一贯的,从疫情之后就开始了,但是银行等低估值板块的股价上涨是2023年底开始的,因此除了保险资金,还有另外的重要资金也参与了对低估值银行股的买入,而且这种买入在持续强化。这个保险资金之外的资金是谁?它从哪里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追问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推动中国低估值板块的估值修复不是来自市场中的资金?按理说市场中的资金都是追求利润的,买入低估值一定会获利,但是为什么市场资金10多年了,一直不买低估值,哪怕亏损也不买低估值?    

答案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主流有定价权的资金,一方面,在市场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强有力的监管之下,走向了收割盈利模式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掌握定价权的主流资金还存在一种意识形态的偏见,中国的低估值板块主要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尤其是银行与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密切相关,这些掌握定价权的主流资金,受到白宫意识形态的洗脑,痴迷于华尔街金融观念,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会最终崩溃,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不能成功,他们被意识形态战俘虏,成为白宫意识形态的追随者和华尔街金融观念的信徒,全面否定中国经济体制关联的资产的价值,他们认为与中国体制关联的包括银行在内的国有企业最终会消失,从而现在的低估值是一种价值陷阱,不向这个领域投入,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股市上医药股、消费股高估值的原因。

整个中国股市各大板块的估值有这样一个共性,估值高的都是远离体制的喝酒吃药,估值低的都是金融等大型国有企业。这些跟体制密切关联的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估值高;与体制的关系紧密度越高,低估越低。在中国股市内部掌握定价权的主体,哪怕这个掌握定价权机构本身也是最终国有控股的,但是具体掌控投资的那些人,完全被意识形态洗脑,完全否定中国与体制关联的资产的价值。

这是一种可怕的局面,再不改变会有不可想象的风险和后果,实际上中国股市过去几年的崩溃就是因为没有资金去买低估,低估值上涨是符合价值规律的合理走势,只要低估值上涨市场就不会崩溃,但是掌握定价权,尤其是负责具体投资的那些人被白宫洗脑后,完全站在中国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对立面,对跟国家体制关联的资产进行全面的打压和远离,导致股票市场出现不该出现的困难。这种局面必须结束,不能再拖下去了!

于是消除意识形态偏见,清理白宫意识形态和华尔街观念,需要一种全新的支持中国与体制关联的国有企业价值的资金对冲、消除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错误的西化观念。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一段时间,包括银行股在内的低估值板块,获得了资金支持,这个资金的出现目的是解决市场内部资金否定与中国式现代化体制关联的国有企业价值,消除因此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危害,并且让股市清理意识形态偏见,无法发挥出拉升经济作用的问题得以解决。

因此出现在低估的国有企业身上的资金是来自市场之外,为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股市拨乱反正的资金!你能想象股市经历这么严重的危机,在现实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股市低估值板块带领整个市场走出稳定健康的牛市,以创造消费拉动实体经济摆脱挑战时,市场迟迟不能走向正轨而且走向了崩溃后,相关决策层会无动于衷,不采取强有力的实际政策吗?

如果高层会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最有效的手段是直接在市场层面改变资金结构,在市场中输入主动践行价值规律买低估,主动去承担社会责任的资金,这就是我说的“责任资金”的含义,“责任资金”的责任体现在要到市场中按照价值规律买卖股票,还要按照高层的意志和规划,无条件的落实高层提出的战略目标。    

从2023年中国石油、六大国有银行等国有企业的走势已经摆脱了市场的下跌逆势上涨,这个符合价值规律本该上涨的板块开始走出估值修复上涨,让市场的健康度提升是“责任资金”入市,推动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合理健康的涨跌秩序。结束中国股市内部没有主动践行价值规律的理性资金,估值不合理导致的周期性崩溃和危机。这个”责任资金”入市要结束中特估、搞活牛无人响应的困境。

在市场没有非常严密的法律体制和监管体制的现实面前,市场内部的强势主体掌握定价权的机构,不会自觉的践行价值规律,而是专注于制造泡沫与收割社会大众。由此导致市场内部不能自然地回归理性,再加之主流机构被华尔街白宫洗脑形成根深蒂固的对中国经济,金融体制的否定,形成了对国有企业价值的否定,因此不会主动推动低估值的国有企业估值修复。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没有办法实现中国股市按照价值规律决定涨跌。

中国股市走向健康必须改变市场的资金结构,让践行价值规律、不否定国有企业价值的资金掌握定价权和市场的主导权。这是中国股市走向健康无法绕开的课题。新的资金既尊重顺应价值规律,同时不否定国有企业价值,新的资金在时间上还必须快速入市,因为很多现实的经济课题需要股市快速回到按价值规律决定涨跌的合理状态之中。这个资金就是“责任资金”。

迄今为止,所有的经济理论都有一个假设:所有的资金都是逐利的,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个观点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它完全正确吗?答案是否定的。证据来自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设有维护股市稳定的平准基金,不同的国家叫法不同,但性质是相同的,平准基金存在的目的是要承担一种责任,当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的极端高估和低估的时候,平准基金就会无条件地反向操作,避免市场过度低估和过度高估引发危机。

平准基金不是为了获利设立的,然而世界各国的平均基金都最终赚钱,设立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市场健康、消除市场出现的危机!其存在的目的和行为原则不是追逐利益,而是承担维护市场稳定的责任,平准基金维护市场稳定的根本手段和方法就是践行价值规律低买高卖。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的平准基金都不是为了赚钱而设立,但是所有的平准基金都赚钱的原因。

平准基金推进市场按照价值规律涨跌,消除市场的危机,平准基金就是我说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最典型的“责任资金”,把这个基金称为平准基金是从它的功效上能平准股市,但是从设立目的和责任讲就是“责任资金”。    

当下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股市稳定上涨,凭借低估值股票估值修复走出一轮“估修牛”成为驱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迫切课题,在这种情况下让平准基金维护市场稳定,维护市场“生死”的高买低卖原则,转向推动低估值股票估值修复走出健康稳定的牛市,继而拉动实体经济,形成全社会共赢。将平准基金只在崩溃时维护市场稳定的责任做一个优化,从极端状态下入市转向常态化入市,将外力维护稳定的责任优化为改善生态、实现市场自发的趋于稳定、合理,在中国经济的关键阶段,提供股市这个新的发动机。

自2023年后,银行股等低估值板块、大盘蓝筹股、国有企业持续逆势上涨,正是这种责任性资金入市并逐步主导市场的体现。924之前的国家队买入巨量的沪深300指数型基金,是被动的履行责任资金护盘任务,924之后出现的银行股、低估值板块、国有企业大盘蓝筹股的上涨是“责任资金”思想获得解放,思路升级的主动对长期估值错误,并因长期估值错误引发市场危机的板块进行估值干预,这是一种进步。且这种进步并没有违反平准基金作为责任基金承担责任的基本设立初衷。

当时市场危机已经消除,但从危机走出后市场仍旧不践行价值规律,坚持要走过去的割韭菜道路,游资活跃大规模制造A型走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责任资金”不进一步常态化入市,推动市场在低估值板块上做价值投资,924之后很快就会走向新的危机——杠杆牛2.0版。

此刻我就揭晓我提出的中国股市在无法快速完善法治和强势监管,无法避免市场割韭菜、不践行价值规律导致市场危机的办法:    

被称为平准基金的“责任资金”,不仅要在市场崩溃的时候主动逆向干预,而且要在市场常态化运行中,由于深层次矛盾形成严重低估值的板块常年没有资金做价值发现,市场失灵不按照价值规律买低估造成估值扭曲,估值扭曲必然引发市场危机,于是主动防患于未然对长期被严重错误低估且市场资金不去推动价值发现,导致市场的潜在危机危害社会利益,进行提前拆弹,提前消除危机,代替市场来做价值发现推动市场理性化、健康化实现市场稳定,这是责任资金本来应该有的,是一种进步。

目前,“责任资金”已经开始常态化参与市场,主动践行价值规律推动长期低估值的板块实现估值修复。这就是低估值板块在过去两年中出现了估值修复式上涨的原因。责任性资金推动估值修复的过程,结束了严重低估10多年的国有股不估值修复的局面,这个过程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化。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涉及到证券市场分析及股票研究探讨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对任何人的证券投资和股票交易的建议和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收益和风险自担。  

      

凌通价值投资
凌通价值投资是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