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资产收益的利率维度分析
当前十年期国债利率仅为 1.6%,而银行股息率维持在 4.5% 左右。通过对这两者利率差的比较,清晰地显示出银行股在收益方面具备相对优势。
基于此,银行股成为诸如保险资金等大规模机构资金的优先配置选择。以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对工商银行实施了增持策略,使得持股占比达到 16%,其它银行个股的总持股占比高达百分三十多。
在宏观经济层面
住户存款规模已达到 150 万亿,居民存款在居民财产支出中的占比高达 50%,这一比例从宏观经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鉴于此,股市在宏观经济资金流动中,有望承担起重要的资金蓄水池角色。具体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总计 302.25 万亿元,其中全国住户存款余额约为 148.8 万亿元。2024 年全年,其中住户存款的增量为 14.26 万亿元。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A 股市场最新总市值达 85.94 万亿元,住户存款的增量 14.26 万亿元占 A 股总市值的比例约为 17%。
在政策导向方面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市值管理工作,国务院国资委作为重要的政策执行与监督主体,积极推动市值管理的全面落实,银行业被列为重点关注与推动的领域。
就目前银行股的估值情况而言,距离一倍市净率仍存在较为可观的提升空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对中央企业市值管理工作的跟踪与指导,把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之中。
同时,针对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制定了专门的市值管理制度框架;对于长期处于破净状态的公司,提出了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等具体且明确的要求。
在资本市场微观主体行为方面
银行大股东展现出积极的增持态势,苏州银行、成都银行等多家银行成为大股东增持的对象。
央行基于市场行为理论指出,当股票市值出现明显低估的市场情形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以及证券机构基于自身财务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将会有足够的经济动机,运用金融市场工具所提供的低成本增量资金,对股票进行回购或增持操作,以此来优化自身资产配置与提升公司市场价值。
在银行成长性角度
人民银行着重强调稳定银行息差的重要性。央行副行长在前天会议上表示,在本年度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旨在缓解银行净息差面临的压力,从而确保银行业基本面的稳健与可持续发展。
从银行风险性角度
过去几年,房地产和城投债的两大抽象利空已经完成消除。
在各大机构层面
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将目光聚焦于银行股,而且普遍对银行股呈现出积极的唱多态度。
例如,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如高盛,上调了银行股的买入评级。国内的各大机构也纷纷对上市银行股展开了积极关注与研究和调研。
从银行股上涨趋势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来看
2024年银行板块涨幅约达 35.89%,在所有板块中居于领涨地位。随着银行股股价不断创出阶段性新高,市场趋势型基金基于对市场趋势与行业前景的判断,逐步加大对银行股的资金配置。
投资者对于银行股的投资策略也发生了显著转变,从早期单纯基于配置仓位以获取新股申购资格的被动投资策略,逐渐转变为基于对银行股基本面与市场前景的主动分析而进行的主动配置策略,实现了从防守型投资理念向进攻型投资理念的转变。
市场舆论的转变
银行股领涨的市场现象,充分彰显出价值投资理念在资本市场中的魅力与有效性,有助于纠正市场中过度投机的非理性行为。各种银行的经典语录频出,比如“买银行不如存银行。”“A股,罕见!6000点买的银行股,3000点解套,3400点创历史新高!”
总结:
银行股的稳健上涨态势,既契合国家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意志,也与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涉及到证券市场分析及股票研究探讨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对任何人的证券投资和股票交易的建议和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收益和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