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87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前辈黄象谦教授创立了每周读书报告会活动。三十多年来,已成为科室重要学术传统,为科室的科研及临床工作的不断发展拓宽视野并提供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将持续选编新近发表的消化前沿速递,以飨读者。
以下是本周读书报告会主要内容:
1.2024英国的器械辅助小肠镜检查性能评估:DEEP-UK质量改进项目
Endoscopy [IF:11.5]
①器械辅助小肠镜检查(DAE)已成为一种成熟的诊断和治疗工具。②“DEEP-UK”质量改进项目其目的是根据欧洲胃肠道内镜学会(ESGE)提出的质量基准,评估全英国DAE的衡量标准。③这是一个多中心的回顾性质量改进项目,作者收集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英国12个小肠镜中心连续接受DAE诊断和治疗的患者的电子内镜记录,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和DAE性能测量数据。④1663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男性占53%)共接受了2005例DAE内镜手术,几乎所有检查(98.1%)都是根据国际指南中的适应症进行。⑤56.1%的病例先进行了小肠胶囊内镜检查(SBCE),51.1%的病例进行了横断面或磁共振成像,84.1%的病例根据先前成像决定了进镜方式。⑥DAE最常见的适应症是小肠出血(38.7%)、肿瘤或息肉(21.1%)和疑似克罗恩病(14.4%)⑦内镜手术主要采用双气囊小肠内镜(82.0%),其次是单气囊小肠内镜(17.2%)和螺旋式小肠内镜(0.7%)。顺行和逆行路线分别用于73.7%和25.9%的病例,八例内镜手术(0.4%)在腹腔镜协助下进行。802例手术(40%)使用邻苯二甲酸正丁酯(中位数20毫克)作为静脉注射的抗痉挛剂、65例(3.2%)使用胰高血糖素(中位剂量1mg)作为抗痉挛替代药物。总体内镜手术成功率为98.0%,由于肠道准备不足或循环过量,逆行的内镜手术相比顺行更有可能失败(5.7%对1.0%;P<0.001)。⑧50.2%的病例记录了手术时间,记录的手术中位时间为54分钟。73.4%的病例记录了手术范围,进镜深度中位值为160 cm。全肠镜检查17例,其中6例是既往小肠切除的患者,34.5%的手术在最大进镜点做了标记。47.7%的DAE手术是全麻进行的,患者舒适度(舒适度评分0-1)为深度镇静,明显优于有意识镇静,32例发生轻微不良事件,主要为氧饱和度下降、心动过缓或低血压。0.6%的内镜手术中发生了重大不良事件,其中1例穿孔与治疗(息肉切除后)有关。⑨英国的DAE性能指标基本符合ESGE的质量基准,诊断和治疗效果高,重大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然而,在优化镇静方法、规范进镜深度记录以及采用标记技术帮助随访检测到的病变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推荐语:
在世纪之交,小肠胶囊内镜(SBCE)和器械辅助小肠内镜(DAE)等颠覆性技术的引入,优化了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SBCE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来可视化整个小肠,而DAE对可疑病变进行详细、直接的内镜评估,获取活检并提供内镜治疗。它们的联合使用已经彻底改变了小肠疾病的微创内镜治疗方法。
译者:宋邵繁硕士研究生
审校:王邦茂教授
点评:王瑄 徐昕
Shiha MG, Sidhu R, Lucaciu LA, et al. Device-assisted enteroscopy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DEEP-UK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Endoscopy. 2024;56(3):174-181.
2.口腔细菌加速小鼠胰腺癌的发展
Gut [IF:23]
①牙龈卟啉单胞菌(PG)可以从口腔转移到胰腺。②长期暴露于PG会诱导野生型小鼠胰腺腺泡细胞向导管细胞化生(ADM)。③慢性PG感染加速Kras+/LSL-a CreER(iKC)小鼠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发展。④PG可以诱导胰腺微生物群落的转变。⑤KRAS基因突变能够促进PG在胰腺腺泡细胞内存活。⑥如葡萄糖这类的营养物质缺乏会引起细胞内ROS升高,继而介导细胞死亡,而胞内细菌可以保护PDAC细胞免受这种损害。⑦胞内细菌通过促进PDAC细胞的非经典谷氨酰胺代谢途径来促进细胞存活。⑧CXCR4是PG在PDAC细胞上的受体。
推荐语:
胰腺导管腺癌(PDAC)预后很差,此病大多数病例是散发的且发生在没有已知危险因素的个体中。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指出,牙周病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PDAC细胞内藏有与牙周病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已被证明能促进肿瘤的进展。在口腔微生物组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有无和负荷与PDAC的发展有关。该研究用严谨科学的实验探究了PG与PDAC发展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最终得出结论:口腔感染的PG可以转移到胰腺,并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向导管细胞化生(ADM)、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向PDAC的进展,同时导致胰腺微生物组的转变;突变型iKC小鼠使PG能够在细胞内存活,如葡萄糖这类的营养物质缺乏会引起细胞内ROS升高,继而介导细胞死亡,而胞内细菌通过促进PDAC细胞的非经典谷氨酰胺代谢途径使PDAC细胞免受这种损害;证明了CXCR4是PG在PDAC细胞上的受体。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口腔细菌与胰腺癌的关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译者:安婷硕士研究生
审校:张庆瑜教授
点评:金歌 姚双喆 杨沫
Saba E, Farhat M, Daoud A, et al. Oral bacteria accelerate pancreatic cancer development in mice. Gut. 2023;73(5):770.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集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和天津市消化病学重点实验室为一体,是国家消化病临床重点专科、天津市消化病重点专科、天津市消化病质控中心以及国际合作实验室。在消化中心主任王邦茂教授和科室负责人刘文天教授的带领下,消化内科已发展成为天津市消化疾病诊治综合实力强、辐射范围广、优秀人才集中、技术力量雄厚的消化专科。科室内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2人,历届毕业生共600余人。
天总消化科下设3个病区,床位94张,其中消化ICU(GICU)以危重症抢救为主。主要分为消化内镜中心公共平台及三个亚专业:
1、消化内镜中心负责人刘文天教授,主要开展包括胃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窄带成像和色素内镜、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自体荧光内镜、超声内镜穿刺术(EUS-FNA)、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胆道镜、内镜下黏膜切除技术(EMR、ESD、EFTR、ESTD、POEM、STER等)、消化道狭窄扩张和支架置入、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等在内的检查和微创治疗技术,是全国开展内镜诊治项目最为齐全的机构之一。
2、上消化道疾病亚专业组负责人陈鑫主任,以消化道早癌、幽门螺杆菌及相关疾病、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为诊疗特色,开展各种内镜下消化道疾病诊治技术、胃肠动力检测、反流检测,结肠传输、食管直肠测压、生物反馈治疗等各项技术,目前已成功建立并完善贲门失弛缓症、消化道早癌数据库。
3、肠病专业组负责人曹海龙主任,成功创建国家炎症性肠病(IBD)区域诊疗中心,开展IBD专科门诊、专科病房、各种内镜新技术(共聚焦内镜、放大内镜及色素内镜等)、生物制剂治疗及菌群移植实验室等,有完善的病人管理数据库。
4、肝胆胰亚专业组负责人周璐主任,开展国内领先的超声内镜引导下肝胆胰疾病诊断、引流及治疗,胆道镜及经胆道超声内镜技术、经皮和经颈静脉肝脏活检,肝脏囊性病变引流及治疗,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胆胰肿瘤免疫靶向治疗。开展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双重血浆置换(DFPP)、持续血液净化等重型肝病和重症胰腺炎等血液净化技术。建立完善患者数据库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