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速递】2024年第11期

文摘   2024-04-13 16:03   天津  

[编者按]1987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前辈黄象谦教授创立了每周读书报告会活动。三十多年来,已成为科室重要学术传统,为科室的科研及临床工作的不断发展拓宽视野并提供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将持续选编新近发表的消化前沿速递,以飨读者。

以下是本周读书报告会主要内容


1.比较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经活检证实的NAFLD纤维化进展率:一项多中心研究

Gastroenterology  [IF: 29.4]

①本篇文章在大型、多中心队列中研究有2型糖尿病(T2DM)和无T2DM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纤维化进展率以及纤维化进展和消退的时间②477例NAFL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64% vs 36%),且T2DM的NAFLD患者年龄更大、BMI更高、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更多、NAS评分更高、晚期纤维化比例更多、两次肝活检间隔时间更短。③有T2DM的NAFLD肝纤维化进展显著:和非T2DM相比,T2DM的NAFLD患者从0-2期纤维化进展到晚期纤维化(3-4期)的比例更高(26.0% vs 14.1%),活检间隔的中位时间较短(2.8年vs 3.9年)④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有T2DM的NAFLD累积肝纤维化进展率高。⑤多重敏感性和亚组分析提示: T2DM是纤维化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但不是纤维化消退的独立预测因子。且T2DM≥1个阶段的累积纤维化进展率明显高于非T2DM,但纤维化消退无差异。

推荐语:

与非T2DM患者相比,T2DM患者经活检证实的NAFLD纤维化进展的数据有限。这项针对NAFLD纤维化进展率的大型多中心队列研究提示T2DM是肝脏纤维化进展的强而独立的预测因子。因此在设计NAFLD治疗试验时,应考虑 T2DM 患者纤维化进展的更快,并强调这一高危人群有效治疗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译者:陈念硕士研究生

                                         审校:周璐教授

                                         点评:刘曼 李茜 王晓雨

2.GERD现代诊断的更新:里昂共识2.0 

 GUT [IF:24.5]

1. GERD定义①GERD的现代定义:包括棘手的症状和食管检查结果;还定义了排除GERD的标准,用于肠-脑相互作用疾病的诊断标准。②可操作的GERD的现代定义:当存在相似的棘手症状时,需要有内镜检查和/或异常反流监测(使用里昂共识阈值)与反流相关的病理性确凿证据。2. GERD证据(1)内镜检查:①食管炎分级为B、C和D级,活检证实Barrett食管和消化性狭窄是诊断GERD的决定性因素。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诊断率,对于未经证实的胃食管反流,应在停止抗酸治疗2-4周后进行内镜检查。③在进行了优化的抗酸治疗后,内镜检查显示LA分级为B、C和D级食管炎和复发性消化性狭窄,表明难治性GERD。2)动态反流监测:①在抗酸治疗期间,长时间pH监测是未经证实的GERD的首选诊断工具。当研究时间为96小时,可提供最高诊断率。②当典型的反流症状与过度打嗝相关时、当怀疑反刍时,以及当肺部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被评估时,动态pH阻抗监测抗酸治疗对未证实的GERD具有诊断价值。(3)pH监测:①pH监测所有天的AET<4.0%且反流症状阴性,可以除外GERD。②当AET>6.0%且≥2天为GERD的诊断,支持对GERD的治疗。③24h AET<4.0%且反流-症状呈正相关,符合反流超敏反应标准。④任何不符合GERD标准、反流超敏或正常研究标准的长期反流监测研究都被认为对GERD没有定论。(4)pH-电阻抗测定:①总反流次数<40次/天是没有病理性反流的辅助证据。②总反流发作40-80次/天作为一个独立的指标,是GRED不确定的证据。③总反流次数>80次/天是客观GRED的辅助证据。④关于直立和仰卧位反流发作次数的阈值,以及酸性和非酸性反流事件的阈值,尚无足够的数据将这些发现纳入临床实践。⑤在优化的抗酸方案下,AET>4%和>80次反流/天的组合是可操作的难治性GRED的证据。5)基线阻抗:基线阻抗<1500欧姆是GERD的辅助证据,而基线阻抗>2500欧姆是不支持病理性GERD的证据。

推荐语:

里昂共识提供了支持和反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的结论性标准,以及在主要标准不明确或不确定时巩固或反驳GERD诊断的辅助指标。里昂共识的当前更新旨在提高现代GERD诊断的特异性,使食管诊断算法与确定结论性GERD一致,并在支持肠-脑相互作用食管疾病(DGBI)或其他食管疾病时排除GERD。为GERD患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了有力帮助。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t Louis, Missouri, USA,Gyawali CP, et al. Gut, 2024 Jan 5;73(2):361-371.

                                      译者:王晓萱硕士研究生 

                                      审校:陈鑫教授

                                      点评:杨沫 杨莉莉

3.炎症性肠病及其他疾病中的肠道病毒组

Gut [IF:24.5]

①肠道病毒组的失调主要由尾状病毒噬菌体的扩增引起,与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有关,包括炎症性肠病 (IBD)、肠易激综合征、结直肠癌和艰难梭菌感染。②肠道病毒对肠道免疫和屏障功能具有重要影响。③大规模病毒组数据库扩大了肠道病毒的目录并实现了病毒组分析,但输入数据集存在偏差,并且缺乏分类学或功能注释。④随着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空间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证据不断增加。⑤空间转录组学和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结合是研究病毒在胃肠道的空间分布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新方法。⑥鉴于肠道病毒体在调节肠道菌群、宿主免疫以及肠道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肠道病毒和噬菌体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前景广阔。尽管这些疗法的临床试验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关于其可行性的临床前研究正在迅速增加。⑦粪便病毒移植 (FVT) 只涉及将健康捐赠者的肠道病毒移植到患病患者体内,可降低转移未知病原体或不良功能的细菌的风险,但目前关于FVT的临床试验较少,由于其可能涉及真核病毒和噬菌体编码的毒力因子的潜在转移,安全性仍有待考察。⑧噬菌体鸡尾酒疗法在动物模型和临床前研究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但在推广到临床应用前,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

推荐语:

肠道微生态的失调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有关,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肠道微生物组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生物等,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肠道细菌在I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而其他微生物如肠道病毒的研究较为有限。病毒在肠道中的丰度是原核生物的10倍,能够与细菌(噬菌体)和宿主细胞(真核靶向病毒)相互作用影响肠道稳态。本综述总结了肠道病毒组在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特别关注IBD以及研究新技术。强调了当前阻碍该领域的技术挑战,并概述了靶向病毒组的治疗潜力。

Tun HM, Peng Y, Massimino L, et al. Gut virom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beyond. Gut. 2024;73(2):350-360. Published 2024 Jan 5.

                                        

                                        译者:丁依芸本科生

                                        审校:曹海龙教授

                                        点评:朱兰平 刘响 王斯南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集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和天津市消化病学重点实验室为一体,是国家消化病临床重点专科、天津市消化病重点专科、天津市消化病质控中心以及国际合作实验室。在消化中心主任王邦茂教授和科室负责人刘文天教授的带领下,消化内科已发展成为天津市消化疾病诊治综合实力强、辐射范围广、优秀人才集中、技术力量雄厚的消化专科。科室内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2人,历届毕业生共600余人。

天总消化科下设3个病区,床位94张,其中消化ICU(GICU)以危重症抢救为主。主要分为消化内镜中心公共平台及三个亚专业:

1、消化内镜中心负责人刘文天教授,主要开展包括胃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窄带成像和色素内镜、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自体荧光内镜、超声内镜穿刺术(EUS-FNA)、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胆道镜、内镜下黏膜切除技术(EMR、ESD、EFTR、ESTD、POEM、STER等)、消化道狭窄扩张和支架置入、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等在内的检查和微创治疗技术,是全国开展内镜诊治项目最为齐全的机构之一。

2、上消化道疾病亚专业组负责人陈鑫主任,以消化道早癌、幽门螺杆菌及相关疾病、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为诊疗特色,开展各种内镜下消化道疾病诊治技术、胃肠动力检测、反流检测,结肠传输、食管直肠测压、生物反馈治疗等各项技术,目前已成功建立并完善贲门失弛缓症、消化道早癌数据库。

3、肠病专业组负责人曹海龙主任,成功创建国家炎症性肠病(IBD)区域诊疗中心,开展IBD专科门诊、专科病房、各种内镜新技术(共聚焦内镜、放大内镜及色素内镜等)、生物制剂治疗及菌群移植实验室等,有完善的病人管理数据库。

4、肝胆胰亚专业组负责人周璐主任,开展国内领先的超声内镜引导下肝胆胰疾病诊断、引流及治疗,胆道镜及经胆道超声内镜技术、经皮和经颈静脉肝脏活检,肝脏囊性病变引流及治疗,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胆胰肿瘤免疫靶向治疗。开展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双重血浆置换(DFPP)、持续血液净化等重型肝病和重症胰腺炎等血液净化技术。建立完善患者数据库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天消所师生之家
介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及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的医教研工作及胃肠道和肝胆胰疾病的科普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