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速递】2024年第12期

文摘   2024-04-21 21:26   天津  

[编者按]1987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前辈黄象谦教授创立了每周读书报告会活动。三十多年来,已成为科室重要学术传统,为科室的科研及临床工作的不断发展拓宽视野并提供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将持续选编新近发表的消化前沿速递,以飨读者。

以下是本周读书报告会主要内容

1.他汀类药物治疗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肝细胞癌的预防和治疗中的新作用

Hepatology [IF:13.5]

①对于无肝硬化的慢性肝病和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不应被视为他汀类药物使用的禁忌症。②亲脂性他汀、剂量较高、年龄较大、女性、体弱多病、低体重指数和饮酒、遗传是他汀相关肌肉症状(SAMS)的危险因素。③建议在晚期肝硬化(Child-Pugh≥9)患者中谨慎使用辛伐他汀,避免大剂量辛伐他汀(每日40 mg)。④对于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特别是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应对SAMS保持高度警惕。⑤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一种他汀类药物而不是另一种他汀类药物用于肝硬化患者。⑥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降脂特性,还具有抗氧化、抗增殖和抗炎特性,以及改善内皮功能和刺激新生血管生成的能力。⑦他汀类药物可改善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降低肝硬化失代偿和HCC的风险及死亡率。⑧在推荐他汀类药物用于肝硬化预防失代偿和降低全因死亡率风险之前,仍需要前瞻性随机数据。

推荐语:

安全问题是慢性肝病患者较少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原因。这篇综述总结了有关他汀类药物在肝硬化中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和药代动力学的现有数据。回顾了目前有关他汀类药物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风险和死亡率降低之间关系、他汀类药物对门静脉高压和肝癌化学预防作用的临床证据。最后,强调了正在进行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扩大对他汀类药物在肝硬化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的理解,并指导临床实践。

Sharpton SR, Loomba R. Emerging role of statin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HCC. Hepatology. 2023 Dec 1;78(6):1896-1906. 

                                   译者:梁红燕硕士研究生 

                                   审校:张洁教授

                                   点评:崔膑心 荆洋 郭丽萍

2.IL-20通过干扰上皮IFN/STAT2死亡信号通路控制结肠炎和粘膜愈合

Gut [IF:24.5]

IBD患者缓解期间IL-20表达增加,且与抗TNF治疗反应相关;IBD患者的炎症肠道中,IL-20+细胞主要存在于糜烂或溃疡区域附近的上皮细胞粘附分子阳性(EpCAM+) 肠上皮细胞(IECs)中,少量存在于非上皮细胞中。IL-20通过IECs受体IL-20RA/B,诱导STAT3并抑制IFN-STAT2信号传导。IL-20对于DSS诱导的结肠炎和粘膜愈合至关重要。④与野生型(WT)相比,IL-20IL-20RA/B缺失小鼠更易患DSS和恶唑酮诱导的结肠炎,表现为体重显著减轻、粪便更稀、肠道血管损伤更多、肠道黏膜透明度更低,同时,TUNEL+凋亡细胞数量显著较多、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浸润免疫细胞(CD45+)和特异性巨噬细胞(F4/80+)水平均增加;IL-20过表达可抑制肠道炎症。⑤缺乏IL-20导致小鼠中IFN/STAT2活性增加,且IL-20可显著阻断IECsIFN/STAT2诱导的坏死性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DSS处理之后,与WT相比,STAT2-/-小鼠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较小,内镜检查结果显示肠道炎症减轻,此外,STAT2-/-小鼠对恶唑酮诱导的结肠炎具有更强的耐药性;IECs STAT2缺失(STAT2ΔIEC小鼠的体重减轻和炎症发生情况均低于STAT2fl/fl/villin-cre阴性同窝小鼠,STAT2ΔIEC小鼠在恶唑酮诱导的结肠炎模型中具有更强的耐药性,且IL-20抑制WT结肠炎。

推荐语:

目前生物疗法仍无法持续缓解大多数IBD患者,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其潜在的分子机制。近日,发表在Gut上的这篇文章,研究IL-20IBD和实验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并发现IL-20通过干扰肠上皮细胞(IECs)中的IFN/STAT2死亡信号通路来控制结肠炎和粘膜愈合,表明通过调节IL-20控制的STAT2信号或可抑制肠炎。

Chiriac MT, Hracsko Z, Günther C, et al. IL-20 controls resolution of experimental colitis by regulating epithelial IFN/STAT2 signalling. Gut. 2024 Jan 5;73(2):282-297. 

                                   译者:王晨硕士研究生 

                                   审校:曹海龙教授

                                   点评:金歌 刘天宇 张莉莉

3.单细胞RNA测序揭示PegIFN-α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Hepatology [IF:13.5]

①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免疫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谱显示CHB患者CD4+ 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γδT、DC和NK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与健康人相比在外周血中具有不同的免疫特征。②促炎单核细胞在CHB患者中扩增:CHB患者存在两个特异性细胞亚群:Pro-infla CD14+ Mono和Pro-infla CD16+ Mono,这两个亚群高表达促炎细胞因子(CCL4, IL1A, IL6, TNF) ,富集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且其比例与HBsAg水平密切相关。③CHB患者IFNG+CX3CR1- NK细胞富集,且与HBsAg水平呈正相关。④PegIFN-α治疗后CHB患者转录组主要的变化在于CD4+ T和CD8+ T细胞:CD4+ T细胞的百分比增加,γδT细胞百分比降低且IFN-α下游基因(IFI44L、IFI44、IFI27)在所有免疫细胞中均被激活。⑤PegIFN-α治疗可消除CHB患者的促炎单核细胞:PegIFN-α治疗后,Pro-infla CD14+和CD16+ Mono细胞明显减少;cDC和pDC细胞的比例降低;炎症评分和促炎基因(IL1A、IL1B、IL6、IL23A和TNF)的表达降低。⑥PegIFN-α治疗可恢复CHB患者B细胞和T细胞数量的改变和功能障碍。⑦PegIFN-α治疗将CHB患者的转录谱从TNF驱动模式转换为IFN-α驱动模式。

推荐语:

该研究扩大了对慢性乙型肝炎病理特征和PegIFN-α免疫调节作用的认识,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有力参考

Jiang P, Jia H, Qian X, et al.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eveals the immunoregulatory roles of PegIFN-α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 2024 Jan 1;79(1):167-182. 

                                   译者:贾浩硕士研究生 

                                   审校:周璐教授

                                   点评:李燕妮 冉影 赵兴亮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集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和天津市消化病学重点实验室为一体,是国家消化病临床重点专科、天津市消化病重点专科、天津市消化病质控中心以及国际合作实验室。在消化中心主任王邦茂教授和科室负责人刘文天教授的带领下,消化内科已发展成为天津市消化疾病诊治综合实力强、辐射范围广、优秀人才集中、技术力量雄厚的消化专科。科室内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2人,历届毕业生共600余人。

天总消化科下设3个病区,床位94张,其中消化ICU(GICU)以危重症抢救为主。主要分为消化内镜中心公共平台及三个亚专业:

1、消化内镜中心负责人刘文天教授,主要开展包括胃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窄带成像和色素内镜、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自体荧光内镜、超声内镜穿刺术(EUS-FNA)、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胆道镜、内镜下黏膜切除技术(EMR、ESD、EFTR、ESTD、POEM、STER等)、消化道狭窄扩张和支架置入、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等在内的检查和微创治疗技术,是全国开展内镜诊治项目最为齐全的机构之一。

2、上消化道疾病亚专业组负责人陈鑫主任,以消化道早癌、幽门螺杆菌及相关疾病、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为诊疗特色,开展各种内镜下消化道疾病诊治技术、胃肠动力检测、反流检测,结肠传输、食管直肠测压、生物反馈治疗等各项技术,目前已成功建立并完善贲门失弛缓症、消化道早癌数据库。

3、肠病专业组负责人曹海龙主任,成功创建国家炎症性肠病(IBD)区域诊疗中心,开展IBD专科门诊、专科病房、各种内镜新技术(共聚焦内镜、放大内镜及色素内镜等)、生物制剂治疗及菌群移植实验室等,有完善的病人管理数据库。

4、肝胆胰亚专业组负责人周璐主任,开展国内领先的超声内镜引导下肝胆胰疾病诊断、引流及治疗,胆道镜及经胆道超声内镜技术、经皮和经颈静脉肝脏活检,肝脏囊性病变引流及治疗,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胆胰肿瘤免疫靶向治疗。开展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双重血浆置换(DFPP)、持续血液净化等重型肝病和重症胰腺炎等血液净化技术。建立完善患者数据库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天消所师生之家
介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及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的医教研工作及胃肠道和肝胆胰疾病的科普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