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87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前辈黄象谦教授创立了每周读书报告会活动。三十多年来,已成为科室重要学术传统,为科室的科研及临床工作的不断发展拓宽视野并提供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将持续选编新近发表的消化前沿速递,以飨读者。
以下是本周读书报告会主要内容:
1.粪便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学特征的综合分析可区分非肝硬化 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健康对照人群
Hepatology.[IF: 13.5]
①年龄、BMI(体质指数)与纤维化分期密切相关,而在调整BMI和年龄后,没有观察到纤维化阶段(F1-F3)或NAS评分与粪便微生物组的α或β多样性之间的任何关联,强调了在研究中矫正BMI和年龄的关键意义。②校正BMI和年龄后对照组和NASH病例之间的Shannon指数没有显著差异,但丰富度有显著差异;微生物群组成也存在显著差异,确定了12个与NASH相关的物种。③基于随机森林的NASH微生物组预测评价显示副溶血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与年龄显著相关;普氏栖粪杆菌、副溶血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都与BMI显著相关;NASH队列中副溶血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的相对丰度更大。④NASH 与健康对照相关细菌基因的逻辑回归分析提示对照组中有 127 个基因增加,其中许多涉及蛋白质合成;NASH 中有 362 个基因增加,其中许多涉及细菌环境反应。⑤血浆胆汁酸的绝对丰度与肝硬化前NASH疾病活动相关,而粪便胆汁酸特征与肝硬化前NASH诊断显著相关。
推荐语:
目前非肝硬化 NASH 的辨别十分具有挑战性,通常需要侵入性检查肝活检以确定诊断,亟需开发出无创性非侵入性的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的Biomarker。该研究纳入279名肝穿活检后确诊的NASH患者和78名健康对照人群,对其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粪便胆汁酸测定。发现粪便胆汁酸水平能够更好区分非肝硬化NASH与健康对照人群,或有望能够成为非肝硬化NASH的无创诊断biomarker。
译者:蚩艺榕硕士研究生
审校:张洁教授
点评:杨洁 周思敏 惠洋洋
Wiriyaporn Ridtitid,Natee Faknak,et al.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fecal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ic features distinguish non-cirrhotic NASH from healthy control populations. Hepatology. 2023 Dec 1;78(6):1843-1857.
2. FTO(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蛋白)缺乏破坏CerS6(神经酰胺合酶6)介导的鞘脂代谢可加重溃疡性结肠炎
Gut(IF:24.5)
①UC患者中,FTO表达与Mayo评分呈负相关,敲低FTO的人源IEC细胞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细胞连接蛋白水平下降,表明FTO作为m6A相关基因,可能在UC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②DSS处理下,Ftoflox/ flox;Villin-cre小鼠表现出更严重的结肠炎表型,伴有肠道菌群失调,促炎巨噬细胞浸润增加,Th17细胞分化增强。
③FTO缺乏导致m6A修饰增加,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CerS6 mRNA稳定性降低,导致CerS6下调,S1P在IECs中积累。
④IECs分泌S1P触发促炎巨噬细胞分泌Saa1/3,最终诱导Th17细胞分化。
⑤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动物实验验证,FTO表达较低的UC患者可能对vedolizumab(维多利珠单抗)治疗有更好的反应。
推荐语:
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表观遗传修饰在UC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然而,RNA m6A修饰是否与UC有关仍有待明确。文章通过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体内模型和临床研究等方法证明m6A去甲基化酶FTO通过调节IEC中神经酰胺和S1P的平衡,在控制肠道炎症的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示我们评估FTO表达水平和鞘脂代谢水平对于使用生物制剂和S1PR调节剂有效管理UC患者至关重要。
译者:楚俏硕士研究生
审校:曹海龙教授
点评:范晓飞 赵春山 苏帅
Ma Y, Zhang X, Xuan B, et al. Disruption of CerS6-mediated sphingolipid metabolism by FTO deficiency aggravates ulcerative colitis. Gut. 2024 Jan 5;73(2):268-28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集天津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和天津市消化病学重点实验室为一体,是国家消化病临床重点专科、天津市消化病重点专科、天津市消化病质控中心以及国际合作实验室。在消化中心主任王邦茂教授和科室负责人刘文天教授的带领下,消化内科已发展成为天津市消化疾病诊治综合实力强、辐射范围广、优秀人才集中、技术力量雄厚的消化专科。科室内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2人,历届毕业生共600余人。
天总消化科下设3个病区,床位94张,其中消化ICU(GICU)以危重症抢救为主。主要分为消化内镜中心公共平台及三个亚专业:
1、消化内镜中心负责人刘文天教授,主要开展包括胃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窄带成像和色素内镜、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自体荧光内镜、超声内镜穿刺术(EUS-FNA)、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胆道镜、内镜下黏膜切除技术(EMR、ESD、EFTR、ESTD、POEM、STER等)、消化道狭窄扩张和支架置入、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等在内的检查和微创治疗技术,是全国开展内镜诊治项目最为齐全的机构之一。
2、上消化道疾病亚专业组负责人陈鑫主任,以消化道早癌、幽门螺杆菌及相关疾病、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为诊疗特色,开展各种内镜下消化道疾病诊治技术、胃肠动力检测、反流检测,结肠传输、食管直肠测压、生物反馈治疗等各项技术,目前已成功建立并完善贲门失弛缓症、消化道早癌数据库。
3、肠病专业组负责人曹海龙主任,成功创建国家炎症性肠病(IBD)区域诊疗中心,开展IBD专科门诊、专科病房、各种内镜新技术(共聚焦内镜、放大内镜及色素内镜等)、生物制剂治疗及菌群移植实验室等,有完善的病人管理数据库。
肝胆胰亚专业组负责人周璐主任,开展国内领先的超声内镜引导下肝胆胰疾病诊断、引流及治疗,胆道镜及经胆道超声内镜技术、经皮和经颈静脉肝脏活检,肝脏囊性病变引流及治疗,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胆胰肿瘤免疫靶向治疗。开展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双重血浆置换(DFPP)、持续血液净化等重型肝病和重症胰腺炎等血液净化技术。建立完善患者数据库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