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边还是山,但我已翻越了这座山-北航经管学姐本科生涯探索+留学申请回顾

文摘   教育   2024-12-23 10:07   北京  


Introduction

作者简介


曹思涵

非常荣幸收到公众号的邀请来分享我的四年本科生涯,让我可以借此机会梳理反思这四年的珍贵经历。

曹思涵,2019级江苏考生,大一就读于致真书院,大二分流进入八系就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辅修数学与应用数学二学位,即将前往帝国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GRADUATION


当我思考这篇文稿的主题时,我发现自己很难对四年定一个基调。欢乐时常与忧愁相伴,进步的欣喜也可能下一秒就迎来打击。最重要的是,作为2019级本科生的我,在大学中完整地度过了三年疫情,三年中虽然时时用自我打气努力驱散疫情带来的阴霾,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许多影响。对比最后一学期在北京自由探索的快乐,那三年更显得充满了遗憾与不甘。刚刚,我在自己的高中母校结束了北航2023高考招生工作,当我看到那些新鲜的、青春的面孔,我不得不羡慕他们即将拥有的、完整的四年大学生活。

江苏2023的高考志愿报名刚刚开始,回想四年前的我对于大学生活的期盼、对于自我进步的期许,我想,如果是四年前的曹思涵来看现在曹思涵所达到的进展,一定是不满意的。因为她背弃了文学,没有延续读书的习惯;她丢弃了很多人文的、充满辨析精神的思想闪光,而一头扎进了内卷的赛道;她没有在学业上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一边唾弃自己低下的技术力,一边在焦虑中优哉游哉地玩手机。某种程度上,她成为了自己高中时最害怕成为的那种人——不读书、信息的来源渠道基本在互联网的人。(当然,关于技术的信息一定以互联网最新、最前沿的为最好)

但是,现在的曹思涵也要批评四年前的她对生活的想象是虚幻的。她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职业发展的教育,如若依然秉持着高中的学习思维——以高分而非实际实践为目标,将会导致与现代工业产业的脱节;她错误地低估了大学学习的艰难程度,一旦松了劲就很难再提起那股精气神迎难而上,反而会使得任务积压如山。高中毕业时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天之骄子舍我其谁”的劲儿和傲气,有时是助益,有时则显得有些可笑而荒唐。

当然,这四年里曹思涵所达成的成就已经很棒了!祝贺你,在没有任何熟悉的中学同学、朋友、亲人的情况下,独自在离家千里的北方城市度过了心理状态健康、精神良好积极的四年;祝贺你,依旧坚持与人为善,交到了很好的朋友,寝室关系温馨而融洽;祝贺你,作为普通人家的小孩,用自己的努力探索到了更多、更大的信息源,破除了思想的禁锢与偏见。高中对你的教育是理想的、浪漫的,是建立在地区传统深厚的独特文化追求之上的;而北航的文化是务实的、奉献的,是建立在“空天报国”的红色基因之上的,这导致你在最初适应大学生活的时期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的现象,度过了痛苦而漫长的过渡期,但是这份痛苦造就了你在不同文化下的独特人生经历,现在的你,既能够理解那些看似叛逆的文化精神追求,又发自内心地尊敬那些为社会建设燃烧青春的崇高理想,祝贺你!

曹思涵

这些非常私人化的个体经历与感悟对于读者来说,可能无法提供具体的经验指导,可以聊当故事一笑而过。下面我想聊一聊的,是这四年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关于职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先说结论:用职业兴趣的专业名词来说,我是极典型的R(现实型)与A(艺术型)的结合。

我享受一件实物从想法、设计到最终成型的过程,我喜欢动手实现“美”,比如木匠、建筑设计等工作。同时,这件实物务必是实用型而非摆件类的,我不特别期冀以之承载怎样的精神或意义,我更喜欢人们赋予它不同的用途,能够实打实地便利生活、改变社会。

我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痛苦,很大部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高校内,对于AI各种算法和模型的学习常常无法提供即时的结果反馈,让我困惑于它到底有什么用(是的,“有什么用”这种结果导向的实用性思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即使它和我的专业息息相关,即使它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对这个时代来说很重要,我也常心生怯意。这进一步导致了我不会因为兴趣而在业余时间深耕专业领域,从而拉大了我和真正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之间的差距。

我曾以为我很喜欢用数据说话,去分析一件事、讲好一个故事(亦即研究型的职业兴趣),但现实工作中的数据往往极为简单,只能够在单维层面反映一些事实,无法形成逻辑的闭环,对事物的可解释性很差,实用价值不高,这会令我抓狂,失去对自身工作的价值认可。所以,在完成了近六个月的数据岗位实习后,我开始下意识地逃避这一类工作。

我花四年时间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但是要怎样规划职业路径以最大程度地迎合“喜欢”,摒弃“不喜欢”,对我来说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过现在我已经学会了放平心态,不用着急,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时间自会给出她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花期。

当然,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曾因“热门”迷失本心。不过幸运的是,我时常被提醒起自己的热爱。这个学期和苏老师聊天时,被问起未来的职业规划,我说到可能就是去当个程序媛吧,老师和同行朋友惊讶地感叹“这太浪费了”,让我久违地反思起自己,这篇文章中的许多内容就来源于那次反思。

我不得不承认,四年中,被推着走的时间占了大多数,卷了一些现在看来很没必要的事情。因为无法丢弃所谓“好学生”的身份,以及世俗标准对“优秀”的定义,我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但即使在我认为浪费时间的同时,我仍然无法舍弃这样一份“虚荣”,身体会下意识本能地去追求那些荣誉和奖项,也享受着这些“光环”带给我的赞誉。这形成了一种悖论,我一边对它不以为意,一边享受它带来的便利。

这一现象在我进行留学申请时达到了巅峰。申请季中,我无意中拿到了Top级梦校的面邀(且网传面试基本都能过),所以即使这个项目只是我随手一投完全不抱希望,即使我明知道我和此项目的匹配度不高,如若真的就读学习强度和压力都会非常大,而且和我的目标就业方向其实很不一致,在已有很满意、很匹配的offer的情况下,我依然选择接受了面试。备考的过程极其痛苦,虚荣感支持我走完了全程,最终被拒时,除了失落,其实我也大大松了一口气。很幸运,这次是“热门”拒绝了我,让我得以遵守本心。

上述的所有经历,都不在我的专业培养方案之中,但却都是我的大学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大学到底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教会学生相应技能?绝对不止于此。但是,这些光靠课堂是不够的,还要靠学生自己去一遍又一遍地头撞南墙、流血流泪。大学的意义,就是给我们这样的试错机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宽容的环境,最终,点燃我们心中的勇气

很多致真书院的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敬爱的王妈妈很喜欢叶芝的一句话:“教育不是把桶装满,而是把火点燃”,很好地总结了我想表达的内容。

感谢在北航四年的学生生涯,让我遇到了很多珍贵的人和事,他们给予我勇气,去探索更大、更加未知的世界。山的那边还是山,但我已翻越了这座山。

教师点评



不知不觉中,认识思涵已经三年又九个月了。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作为2019级学业导师、接到的思涵的第一封邮件的内容,大致上:“老师,我特别想请您做学业导师,但是我现在太忙了、没时间整理简历,请您一定给我留个名额啊!”真诚直率的请求打动了我,我真的给她留了名额、因而婉拒了好几位同学。
第一学期,导学组活动很频繁,8位同学也都各有特色。思涵还选到了我讲授的本科生学业规划课,课堂上那双好奇的眼睛非常出众!她在艺术/创意方面的天赋,也让她成为了公众号一名出色的小编。
然而,大一寒假期间,疫情来了。其实大一下学期我们导学组一直坚持每周线上相聚;但从文中可以看到,疫情对思涵的影响非常大,超出了我之前的认知。
思涵的ARIS型职业兴趣倾向很显著,尤其是AR型-这是与工业设计专业很对口的职业兴趣类型;可惜,在大环境下,思涵不得不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内“卷”。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在过去这些年的生涯教学与指点中,我看到了很多个案例。这就是年轻人面对“主流价值观”时的无奈。好在,思涵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可以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2023.6
时间又已过去了18个月。目前,思涵已经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业回国,在北京一家新兴AI公司实习,每天因工作内容充满好奇而投入。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充满热情的投入其中~
2024.12


 关注我们: 大学生学业与生涯规划2008




相关推文链接:

保研一名之差后考研失利,参加春招获得满意工作offer-18级经管学姐的本科生涯回顾

网课学习新体验,面对自我再认知——疫情期间的学习与思考之二

一点点拨开迷雾,你终会看见属于自己的星空——19级萌新的本科生学业规划课程感想

选择没有“对”与“错”,独立思考、持续行动更重要-2019级人文学院学长本科生涯回顾

迷茫困惑后自我接纳,愈挫愈勇中得己所愿-2019级高工学长本科生涯回顾

“小镇做题家”进入北航后从迷茫到蜕变的成长之路-2019级自动化学姐本科阶段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2019高工直博学长的本科生涯回顾

我在北航这样度过了充实的大学生活——2017-2023届北航学长学姐本科生涯回顾集锦

大学生学业与生涯规划2008
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咨询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