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我们为什么工作?-北航本科毕业进入职场19年的感悟
文摘
教育
2024-12-16 21:11
北京
本文是2023年4月下旬公众号7周年后的第一篇推文,是北航2000级本科校友葛磊学长进入职场19年的感悟。作者从“小镇做题家”到北航学子到留校工作,再到设计院主管,进而进入了中青旅、找到了自己想做的“那件事”,即使当时这件事并不那么高大上~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文旅专家,中青旅研究院副院长,中青旅联科数字营销有限公司首席创意官,中青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化和旅游部产业智库专家,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士谔书院社会导师,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滁州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
2004—20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干事
2005—2007
EDSA景观规划设计院市场部主管
2007—2010
中青旅联科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监
2010—2015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首席品牌官、市场推广部总经理、社会责任部总经理
2015—2022
中青旅联科公关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执行总经理,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
2022至今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文旅专家,中青旅研究院副院长,中青旅联科数字营销有限公司首席创意官,中青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
这几年流行了一个词儿:“小镇做题家”。认真说起来,我家都算不上小镇:上小学路上,两侧是麦田,驴车和拖拉机一起奔驰,还会路过一个养牛场。是的,这是一个叫“叶庄”的村庄。随着时间的流逝,村庄周围的麦田不见了,被新建的商品房包围起来,但村庄本身变化不大,像是一个藏匿于城市中的孤岛。
我很小就知道,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读书带给我两样东西,一样是考上了北航,一样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我做过《北航青年》的主编,就是那个报头写着“北航有魂,青年铸之;青年有才,北航育之”的小报。大学时代,我们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命运,关心艺术和诗歌;因为身处北航,还格外关心头顶的星空和无垠宇宙。奇怪的是,“理想主义者”常常找不着“理想”。大学毕业时,我猛然发现自己不知道将来想干啥。那时有一些机会:可以留校,可以当公务员,也可以去企业,但我依然说不清楚自己想干啥。直到我遇到了范坤芳。九十年代,有一句广告语无人不知——“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范坤芳是商务通的联合创始人、北航知名校友。他见了我,没说给我提供岗位。他说,作为师兄,送你几句话吧:“一个男人,在三十岁之前,不要在乎自己开什么样的车,住什么的房子,拿多少钱的薪水,你只要搞清楚一件事:你想做什么?然后用三十岁之后的人生,去做这一件事,你一定能成功。”
终于,在28岁那一年,找到了“那件事”。那时因缘凑巧,我来到了中青旅-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成立的第一家旅游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旅游集团,而我、勉强算是中青旅旗下三级公司的管理层。中青旅总部发布了一则招聘公告“市场推广部总经理”,我去应聘了。中青旅控股总裁和我谈了两个小时,他问:你28岁,对这个职位来说有点年轻,为什么你觉得自己是最适合的人选?我说:第一,我已经在中青旅的平台上工作了三年,适应并喜欢这里的企业氛围,文化上能够兼容、我会比任何外来人选都更快地融入;第二,我毕业之后做过高校的宣传、外企的市场,在公关公司从事过很多大型企业的公关传播、广告创意、活动策划,对市场工作的全流程都有实战经验,能力上可以胜任;第三,我热爱旅游,旅游改变了我的生命。所以,不用您给我任何压力,我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是的,旅游改变了我的生命。大学毕业后,我走遍了中国,并开始在世界各地游历。从徽州的乡野,到青海的雪山,从背包西藏、徒步云南、单车台湾,到闯荡美国、环游欧陆、探秘非洲……有人问我,为什么热爱旅行?因为在旅行中,我可以战胜恐惧、战胜疲倦、战胜内心深处的惰性。在远行的路上,抵达什么样的地方,经过什么样的风景,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看过了这个世界,我看见了“他人”,也看见了自己——我的“经历”,构成了我的世界观。
因为热爱旅游,我没有把中青旅的工作视为一件“工作”,而是一件值得终其一生去践行的事业。其实旅游这个赛道,并不是大多数人的优先选项——“喜欢旅游”和“喜欢做旅游”完全是两回事。有次坐出租车,司机问我在什么单位工作,我说“中青旅”,司机“噢”了一声:原来你是干导游的。干导游当然也很好,但这也是人们对旅游的“偏见”,认为旅游从业者就是旅行社的导游、酒店的服务员、景区的清洁工。的确,旅游是个“人力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但另一面、旅游也是个“人才稀缺”型的创意行业。
我在北京联合大学开设过一门《旅游职业生涯规划》的选修课,对旅游专业大一新生说过一段话:在旅游这条路上,我们经常会有困惑、经常会有挫败感、经常会怀疑,能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唯有“热爱”两字,热爱会让我们把“解决问题”当作一种使命。如何成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其一,见多识广。旅游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一定要多走多看多问多想,一定要见过世面、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东西。其二,因地制宜。旅游最显性的特征是差异性,每一个地方的旅游都无法完全去复制别人,你要敬畏、要了解、要沉入,要让每一项旅游的创造尽可能做到量身定制而不是复制。其三,以人为本。旅游的出发点不是“物”、而是“人”;只有当你了解了“人”,了解了人的需求、情感、期待,才能创造出真正卓越的旅游产品。我在很多场合问过人们同一个问题:有一天你突然有钱了,你会做什么?答案基本统一:第一买房,第二买车,第三环游世界。前两者是典型的物质消费,人们通过物质改善来实现生活改善;但环游世界这件事,你得到只有记忆,只有旅途中的喜悦、感动和惊叹,旅游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消费,它帮助人们实现更美好的生活,也帮助我们完善和丰满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对旅游这个行业的信心所在。大学生们常常会问:什么是好工作?早些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工程师是最好的工作;后来全球化深入人心,“500强”外企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又后来官本位思想回潮,全国大学生一起挤公务员的独木桥。接着金融大热,银行投行收割了最尖端的毕业生;当互联网甚嚣尘上,多少青年精英被“大厂”招安;而据最新统计,当网红是新一代年轻人的首选项……从来都没有最好的工作。今天的“好工作”,过一阵子就成了昨日黄花。真正的好工作,是适合你并能帮助你持续成长的工作。而判断合适与否,需要两个最基本的前提:一是不要被所谓的“主流价值观”所裹挟,二是深刻地了解自我,了解你的兴趣、你的志向、你的擅长、你的热爱。
“躺平”似乎成了一个时代的主题词;但我们离不开工作,且是倍加努力去工作。其一,为人父母,为人子母,为人丈夫妻子,应给家人一个体面的生活,这是你必须担当的责任。其二,你爱好旅行,能有钱有闲,你有个令人激动的想法,能领导大家去实现,你热爱一件事物,能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坚持下去。每个人都在追求相对的自由,这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其三,你尽了责任,你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但这并不能带给你持久的快乐。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渴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你渴望因为你的存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了一些。你为世界、为他人创造了什么价值?这是需要你在生命尽头回答的问题。
什么是职业规划?世界上只有两种职业规划——一种是你心里早早有个笃定的声音,告诉你这一生的使命。这样的人,要么成为了疯子,要么成为了伟人。还有一种心里没有声音、芸芸如你我,我们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机会,就是找一个自己不讨厌的方向、持之以恒,让自己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喜欢能让你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擅长能让你做的很出色。如果你既没有特别喜欢的,也没有特别擅长的,怎么办?记住一句话——不要待在舒适区。在最好的年纪,去做最重要的事——千方百计,提升自己的阅历和能力。安全感从来不是职位带给你的,而是能力带给你的。你还要分清楚欲望和追求。你想要大别墅,想要环游世界,这些是你的欲望,只要有钱、这些都不难。但追求是什么?是你活着的意义,是你快乐的源泉,是你一生坚定不移的方向,是获得内心平静和精神丰盈的土壤。
我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不同地方、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人生只有一次,仅有一次的人生该如何度过?无论你选择哪条路,人生最好的状态无非是两种——表里如一、不虚伪,求仁得仁、不纠结。
这是个不够完美的时代,这个时代对年轻人不够友好:房价很高、压力很大、竞争很激烈;但这又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你不必经历战争,不必经历饥荒,没有人阻碍你走向世界上任何地方,没有人能阻挡你改变自己命运的努力。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相信你们很多人喜欢旅行,但你们知道旅行最难的是什么吗?出发!绝大多数人,都把时间浪费在犹豫上了。我希望,你们能早一点看见自己人生的方向,早一点走在一条笃定的路上,而当有一天你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
![]()
相关推文链接:
投稿及咨询,请发邮件:bhcdp20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