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峰回路转:我的大学选择密码-高中理科的人文学姐的大学本科生涯回顾

文摘   2024-12-30 14:06   浙江  

自我介绍



作者简介:于佳琪,来自山东威海,2021级人文院经济专业本科生,辅修数学。喜欢旅行、逛博物馆和听音乐。担任过社团中心活动部部长、院会办公室负责人等职务,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沈元奖章”等荣誉。

1

关于转专业: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大二时我曾给公众号写过一篇专业选择的心路历程推送。由于高考志愿填报出了一些问题,一直志向学理工科的我竟然进入了一所理工类院校学习文科专业。大一的大类培养中有大量文化通识类课程,尽管我并不排斥,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悬殊的比例让我对未来的专业选择和就业方向十分迷茫,这也让我确定了转专业的想法。所以在大一时我就咨询过多位老师和学长学姐,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要转专业的心态来对待原书院的学习和工作的。

然而,意外发生在大一期末提交转专业申请时,我突然发现学校要求进入专业学习半年才能申请转专业,也就是说对于大类培养的同学来说,大二上学期是提交转专业申请的最早时限。受制于这个制度,我不得不留在分流后的专业继续学习半年,这也给了我继续深入了解专业和向内探寻的喘息之机。

摄于山西大同某古楼

幸运的是,留在经济学继续学习的这半年,我再次找到了学习和思考的乐趣。经济学是一门将社会问题和数理逻辑结合在一起的学科,这既满足我的关切需求,也契合我的思维方式。所以在经济学学习了一学期后,我就决定放弃转专业,安心留在本专业学习。

或许这段经历看起来有点折腾和不坚定,但对我自己而言,我保持了在每个阶段的思考力与执行力,虽然曲折,却是我成长和思考过程的外化。我无法预见进入专业学习后的心理和状态,但我做好了接受每一种结果和忽视沉没成本的准备。放弃并不是妥协,只要倾注了思考,这也是一个很有深意的选项。

2


关于唯绩点论:追逐目标时别忘了沿途的风景

进入大学之前,我是一个正宗的“小镇做题家”。由此我也深深受到了“唯绩点论”的影响。尽管我深知“唯绩点论”是不合理的,但我的行为无法控制地被它所推动着。或许从世俗意义上来看,我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按照世俗所认定的好学生方向成长着,但我深知,在这条所谓“好”的路上我失去了什么。我为这三年所获得的而欣喜,但我也必须表明,大学生活的好姿态并不只有这一种。

为了准备期末考试,我放弃了在初雪游览故宫的机会;被课业所束缚,我没来得及收集秋日火红的枫叶,也没有在灿阳艳丽的春日里到处旅行,即使在最后我也没有走出“唯绩点论”的围城。我并不后悔做出了这个选择,但我也十分清楚,大学生活本该有更加绚烂多彩的姿态。

所以在大四这一年,我不断拓展生活方式的边界,我去旅行,去逛博物馆,去滑冰滑雪,去感受生活本身所能带给我的最本质的东西,弥补过去三年我的生活缺口。

摄于内蒙敕勒川

所谓绩点,不过是学习领域很片面的一个评价指标,但除此之外,生活还有90%的领域等待我们发掘。在学业里不挂科或者得到一个好成绩,是我们对称为“学业”的生活碎片的回应,除此之外,我们也不应忽视了“亲情”“友情”“看世界”等碎片的需求,在追求高度的同时也要追求深度。如此,我们不仅能摆脱“唯绩点论”的裹挟,也能远离“焦虑”的影子,获得一个明媚、松弛的生活状态。

摄于山东济南

3

关于不确定性:理解不确定,接受不确定,拥抱不确定

在保研申请季,我不断问自己“我想要从事什么事业?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以此帮助自己确定要申请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并希望之后长期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但与此矛盾的是,我无法完全确定我会前往什么学院学习(这取决于夏令营考核等多种因素),以及什么专业的工作是能够长期从事且具有发展性。基于此,我拿到保研offer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纠结是否要接受,并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无意义内耗中,直到我看到了一句话,“理解不确定,接受不确定,拥抱不确定”。

我最终的决定是接受了经济学直博的offer。一方面,在跟随老师或独立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自己对科研工作的热情,我喜欢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并且我在科研方面的付出也大于在实习等实践工作的付出,这也使得我的科研能力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我并没有因为读博就将未来的职业规划局限在学术就业层面,对此,我利用大四相对空余的时间进行实习,在不同行业或领域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摄于河北草原天路

生活中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不确定,我无法确定等就业时的宏观经济形势,无法确定未来的专业发展情况,无法确定社会十年后的价值导向,就像三个月前的我无法确定谁将就任下一届美国总统,三年前的我们也无法预知GPT会对各行各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所有社会性变化都是外生变量,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因此,终结内耗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行动、改变自己。意识到这件事情之后,我迅速通过读书和与前辈交流等方式主动解答我对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疑问,与此同时,我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充实自己。虽然目前我仍然有很多问题,但我很清楚通过行动和时间我能解答自己的疑问,亦不会陷入循环内耗中,见证自己的进步和改变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最后,分享几条来自学姐的一点碎碎念

1. 行动和尝试是破除迷茫和焦虑的最好武器。

2. 给自己留下欣赏“风景”的时间,切忌“内卷”。

3. 专注自身,减少比较,不要被世俗评价裹挟。

4. 不要给自己设限,一切皆有可能。




教师点评

      佳琪是2021年秋季本科生学业规划课的课代表。那年国庆假期,我带领有兴趣的同学们前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欣赏百日菊;回来后,佳琪就专门请教我如何拍出好照片,令我印象深刻-毕竟向我咨询的上千名学生中,佳琪是第一位认认真真向我请教拍照技巧的学生。

      佳琪做事认真、严谨的风格,更偏向理工科的做派。在她终于决定放弃转专业、继续学习经济学时,我几乎可以预见到她在研究生阶段从事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而非简单读个直接指向就业的硕士):以佳琪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明确为什么的执着,成为研究者而非执行者是更适合她的选择。

       文中,佳琪坦言为了准备期末考试,我放弃了在初雪游览故宫的机会;被课业所束缚,我没来得及收集秋日火红的枫叶,也没有在灿阳艳丽的春日里到处旅行,即使在最后我也没有走出唯绩点论的围城。我并不后悔做出了这个选择,但我也十分清楚,大学生活本该有更加绚烂多彩的姿态。

      这就是trade-off: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样样齐全。我们可以选择像佳琪那样在大四获得offer后“不断拓展生活方式的边界、去感受生活本身所能带给我的最本质的东西”;最忌讳的是患得患失、得陇望蜀。

2024即将过去,祝同学们2025元旦快乐、新年新气象!!!

相关推文链接:

转还是不转,这是一个问题-大二学姐对2022萌新说

我是真的选错专业了吗?-希望读建筑学的北航理科试验班同学的专业探索历程

“小镇做题家”进入北航后从迷茫到蜕变的成长之路-北航自动化学姐本科阶段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

山的那边还是山,但我已翻越了这座山-北航经管学姐本科生涯探索+留学申请回顾

开放心态,坚持行动——北航2020级宇航学长本科生涯回顾

诚实面对自己,尽早规划、勇敢行动-北航2020级信息类学长的本科生涯回顾

勇敢尝试,踏实行动-北航2020级经管学姐的本科生涯回顾

掌握主动权、松弛寻发展,专业提升与个人成长两不误——2019级外院学姐的本科生涯回顾

我在北航这样度过了充实的大学生活——2017-2023届北航学长学姐本科生涯回顾集锦

大学生学业与生涯规划2008
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咨询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