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自己
幸运的是,我在学业迷茫时尝试了认识自己,在职业规划时遇到了人生伯乐—苏老师。通过MBTI人格测试,我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类型为ISTJ,即在精神能量的来源这一维度偏向内倾(沉静寡言,行成于思,独处时更加精神充沛);在收集信息的方式这一维度偏向实感(格物致知,未雨绸缪,偏向于按计划循序渐进);在判断决定的依据这一维度偏向思维(客观理性,重视逻辑,公正与公平的价值);在应对外部的世界这一维度偏向判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满足感来源于计划的完成)。与此同时,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我认识到职业兴趣类型从强到弱依次为CIS,即常规型(财务,金融等与数据打交道)、调研型(理论科研性工作)、服务型(教育等社会工作)。通过对人格类型象限图的刻画,我更加明晰了自己珍重的拥有什么,需要什么,并为未来进一步探索世界打下基础。
二、探索世界
明晰自身真正的“拥有什么,需要什么”,清楚选择“要求什么,给予什么”是我六年本科生涯中做出选择,探索世界的基本准则。两年前,面临降转、保研、出国、选调等选择时,伯乐的指导、网上的资源、他人的行动都助力我依据“要求”(如专业能力、相关履历、经济条件等)与“待遇”(如自我实现、生活保障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刻画各个选择的象限图。即使最终纳入考虑范围内的选择,往往无法实现“客观帕累托最优”(如有些选择在要求端更容易胜任;有些选择在待遇端更能满足自我实现),但此时更重要的是依据自身的象限图对选择的象限图进行“主观赋权”,探索专属于自己的“主观帕累托最优”。例如,在专业选择方面,决心从原专业降转到经济管理学院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就是基于自身的ISTJ人格类型和CIS的职业兴趣与“经济、数学、计算机”在要求端(精确严谨、热衷服务等)与待遇端(生活保障、社会价值等)的高度适配,最终在降转至经济管理学院后选择了最为相似的经济统计学专业。
Menier Chocolate Factory (梅尼耶巧克力工厂剧院)
今天这篇推文可谓“一波三折”:从今年6月份约稿到7月下旬的初稿、再至11月中旬的成稿,历经5个月!然而,“好饭不怕晚”:相信本科六年不断探索的梁珏学长的分享,会给还在迷茫中的学弟学妹们以激励与帮助。
文中,梁珏提到了自己的人格类型与职业兴趣,还提到了自己的MBTI人格类型从ISTJ到了后来的INFJ。课堂上介绍MBTI 人格类型时,我们强调“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怎么梁珏 的人格类型变了呢?其实,不是他的性格变了,而是随着自 我成长、他逐渐“做回了自己”!作为一个从小听话的好学生,又选择了理工科,N型的人格类型一定要表现的足 够S型才可能获得好成绩;而T型强调的是“公平公 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是从小学以来学校老师一直倡导的;因此,大学伊始,NF人格 类型“变成”ST型是很常见的。随着年龄增长、 个人逐渐成熟,我们会更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回自己”:这正是所谓的“人越老 越 像自己了”的原因。不惟人格类型,职业兴趣类型测试也有类似 问 题,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强调“测试只是引 发同学们思考的,千万不要根据测试结果、而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选择专业/职业”
此外,梁珏6年的本科生涯貌似也是很不常规的,很多同学在面临“降转”时都会有些犹豫,尤其是不少家长觉得“浪费了一年”。对此,这里强调两点:首先,“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过去的一年就是试错的过程,千万不可为了“省时间”延续之前的错误选择。其次,有报道说约50%的00后将迎来“百岁人生”,00后的平均寿命将超过85岁,也就意味着退休年龄大概率将达到70岁。因此,更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职业: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才能支撑同学们未来四五十年的职业生涯啊~
最后,希望更多的同学都能选择自己真正热爱专业/职业,而非最热门、最受追捧的专业/职业,最终能够贡献社会、成就自己!
山的那边还是山,但我已翻越了这座山-1908学姐本科生涯探索+留学申请回顾
“小镇做题家”进入北航后从迷茫到蜕变的成长之路-2019级自动化学姐本科阶段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
疫情打乱留学计划,借机重新规划生涯-高等理工学长留学受阻后的思考与行动
留学决策与本科行动回顾-1608大班学姐如何进行反脆弱职业规划
“出名要趁早”吗?平台与能力哪个更重要?-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相互关系对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
我在北航这样度过了充实的大学生活——2017-2023届北航学长学姐本科生涯回顾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