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读6年是怎样的体验?”——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 北航经管学院学长六年本科生涯回顾

文摘   教育   2024-10-16 09:15   北京  


WINNER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经管学院学长六年本科生涯回顾


HELLLO WINNER

作者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 · 梁珏



2017级本科生,2019年第一次gap降转至经济管理学院。2022年放弃保研后选择出国留学,在“全拒得”后选择第二次gap的同时潜心科研,于2023年录取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G5超级精英大学之一)。目前已经硕士毕业、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本科阶段历任校学生会执行主席,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学术成果收录于INFORMS 2022,全球科技新闻发布平台EurekAlert(AAAS)等。
本文完成于作者本科毕业前夕。

HELLLO WINNER

前言
很荣幸受到公众号的邀请、分享自己本科阶段的生涯探索。这次宝贵的契机让我的思绪徜徉于六年本科生涯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更希望有幸向各位亲朋好友分享一些我的小小体会:认识自己,探索世界,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一、认识自己


“认识你自己”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也是苏格拉底哲学原则的宣言。从高中到大学,一个重大的转变在于可支配时间与选择的扩充。高考前,我们的时间被动地由课表支配,我们的选择还是选文选理;高考后,我们仿佛要瞬间学会从百余个专业,千余个学校中做出选择。我清晰地记得自己曾列出了每一所学校的三年录取位次,走遍了每一个招生组的宣传摊位,询问了每一位朋友的报考意愿,精准地不浪费每一分来到了北航、盲目地选择了最热门的专业,却唯独没有明晰的认识自己,直到对所学的知识,未来的生活产生了倦怠与迷茫。

幸运的是,我在学业迷茫时尝试了认识自己,在职业规划时遇到了人生伯乐—苏老师。通过MBTI人格测试,我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类型为ISTJ,即在精神能量的来源这一维度偏向内倾(沉静寡言,行成于思,独处时更加精神充沛);在收集信息的方式这一维度偏向实感(格物致知,未雨绸缪,偏向于按计划循序渐进);在判断决定的依据这一维度偏向思维(客观理性,重视逻辑,公正与公平的价值);在应对外部的世界这一维度偏向判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满足感来源于计划的完成)。与此同时,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我认识到职业兴趣类型从强到弱依次为CIS,即常规型(财务,金融等与数据打交道)、调研型(理论科研性工作)、服务型(教育等社会工作)。通过对人格类型象限图的刻画,我更加明晰了自己珍重的拥有什么,需要什么,并为未来进一步探索世界打下基础。

二、探索世界

明晰自身真正的“拥有什么,需要什么”,清楚选择“要求什么,给予什么”是我六年本科生涯中做出选择,探索世界的基本准则。两年前,面临降转、保研、出国、选调等选择时,伯乐的指导、网上的资源、他人的行动都助力我依据“要求”(如专业能力、相关履历、经济条件等)与“待遇”(如自我实现、生活保障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刻画各个选择的象限图。即使最终纳入考虑范围内的选择,往往无法实现“客观帕累托最优”(如有些选择在要求端更容易胜任;有些选择在待遇端更能满足自我实现),但此时更重要的是依据自身的象限图对选择的象限图进行“主观赋权”,探索专属于自己的“主观帕累托最优”。例如,在专业选择方面,决心从原专业降转到经济管理学院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就是基于自身的ISTJ人格类型和CIS的职业兴趣与“经济、数学、计算机”在要求端(精确严谨、热衷服务等)与待遇端(生活保障、社会价值等)的高度适配,最终在降转至经济管理学院后选择了最为相似的经济统计学专业。

  

Menier Chocolate Factory (梅尼耶巧克力工厂剧院)

三、和光同尘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认识自己,探索世界也并非一劳永逸的过程。例如,四年前,我的MBTI测试结果为ISTJ物流师型人格;三年前,依据MBTI、霍兰德职业兴趣对各专业进行主观赋权后,专属于我的主观帕累托最优为经济统计学。但随着认识自己、探索世界的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如社会工作对沟通协作能力的锤炼,专业实习对世界认知的刷新),四年后,我的MBTI人格类型逐渐转化为INFJ提倡者型人格;三年后,我的专业兴趣逐渐从“经济统计学”聚焦到更具体的“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此同时,变化未必是“向前走”的,降转、拒稿、gap等等,与大多数朋友们一样,我也曾在一次次的失败后尝试向成功的范式转变,也在一次次转变后仍然以失败告终;变化是需要“向前看”的,步入大学,逐渐成年,我们慢慢明白大多数人都登上并非自己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属于自己的剧本;逐渐领悟失败带来客观不利结果的同时往往比成功更让人主观接受进取的改变。例如,出国申请“全拒得”的失败结果,反而更加高效地激励我剖析过去,成功认识到自己在行动上总是过于强调万事俱备而贻误最佳的申请时间,在心理上总是因为沉没成本过重而眼高手低。面对未来,结合自身情况,克服以往不足,再次权衡考研,工作等选择后,我仍然相信出国求学是符合长期规划且投资回报比最高的选择。在第二次gap的一年里,我有幸在学术研究上得到了学院刘老师,张老师以及海外王老师等长辈朋友们的指导与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卸下了以往肩上的重担,与最爱的人享受松弛又纯粹的校园生活。
Amy Cuddy在TED演讲中提到“当你假装自己有力量,用肢体语言塑造自己,你会真的感觉到力量”。只有一次次“不完美”才能造就超越“完美”的大学生活,才能锻造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成熟与坚毅,而希望也将在一次次的失败,失望乃至绝望中迸发。未来,我仍希望保持向前看的宁静平和,与世界共存互融,随时随地适应变化。
 结语
最后,感谢大学生活中给予我关怀指导的老师,辅导员,以及身边亲爱的的同学们。他们让我迅速认识自己、探索世界,融入到不同阶段的社会大家庭中,并迅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学术以及未来工作的方向。来到LSE整整三个月里,虽然慢热的性格让我在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都融入的较为吃力,但艰难险阻换个角度往往是进步成长的有力助推器。感触最深的即为校训“Rerum Cognoscere Causas”,以严谨、批判的思维追求真理,如讲座中老师与同学们可以关于某个细节进行一小时的公开辩论;考试中不严谨推演过程,即便结果正确也只算Pass而远远不够Distinction。以开放包容的过程实现价值,例如学生认定有更重要的事件,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可以自由决定是否上课,同时鼓励并提供了大量PhD、就业等学术类规划类的讲座与资源。此外,多元文化的学术群体之间激烈的思维碰撞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文化背景思考问题。全新的挑战总是充满机遇、紧张充实,衷心希望可以与各位亲朋好友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欣赏没有看到的风景、享受没有听过的歌,体验没有走过的路,以及没有实现来自亲朋好友以及自身的期许,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再次感谢苏老师给予我向各位朋友分享自身经历的机会!

教师点评 · Comments

今天这篇推文可谓“一波三折”:从今年6月份约稿到7月下旬的初稿、再至11月中旬的成稿,历经5个月!然而,“好饭不怕晚”:相信本科六年不断探索的梁珏学长的分享,会给还在迷茫中的学弟学妹们以激励与帮助。

认识梁珏还是五年前的一场本科生学业咨询:当时大二的梁珏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找不到感觉,计划转专业。由于事先已经做了较为细致的调研准备工作,所以45分钟的咨询后,梁珏下定了转入经管学院的决心。再接下来,梁珏出现在了经管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中;接下来几年,不断的在朋友圈看到梁珏活动各种奖励的信息。终于,今年6月份,看到梁珏在朋友圈晒出了LSE的offer:因为本人之前MBA的教育背景及1999-2000年在英国访学的经历,我对这个offer的分量比大多数人有更多了解,因此很希望梁珏分享一下申请的经历,梁珏也欣然接受邀请。只是后来因为沟通的纰漏,梁珏8月份完成的修改稿竟然本周三我才收到!

文中,梁珏提到了自己的人格类型与职业兴趣,还提到了自己的MBTI人格类型从ISTJ到了后来的INFJ。课堂上介绍MBTI   人格类型时,我们强调“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怎么梁珏   的人格类型变了呢?其实,不是他的性格变了,而是随着自 我成长、他逐渐“做回了自己”!作为一个从小听话的好学生,又选择了理工科,N型的人格类型一定要表现的足 够S型才可能获得好成绩;而T型强调的是“公平公        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是从小学以来学校老师一直倡导的;因此,大学伊始,NF人格  类型“变成”ST型是很常见的。随着年龄增长、  个人逐渐成熟,我们会更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回自己”:这正是所谓的“人越老     越 像自己了”的原因。不惟人格类型,职业兴趣类型测试也有类似    问 题,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强调“测试只是引    发同学们思考的,千万不要根据测试结果、而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选择专业/职业”

此外,梁珏6年的本科生涯貌似也是很不常规的,很多同学在面临“降转”时都会有些犹豫,尤其是不少家长觉得“浪费了一年”。对此,这里强调两点:首先,“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过去的一年就是试错的过程,千万不可为了“省时间”延续之前的错误选择。其次,有报道说约50%的00后将迎来“百岁人生”,00后的平均寿命将超过85岁,也就意味着退休年龄大概率将达到70岁。因此,更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职业: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才能支撑同学们未来四五十年的职业生涯啊~

最后,希望更多的同学都能选择自己真正热爱专业/职业,而非最热门、最受追捧的专业/职业,最终能够贡献社会、成就自己!

往期精彩:
Great articles from the past

山的那边还是山,但我已翻越了这座山-1908学姐本科生涯探索+留学申请回顾

“小镇做题家”进入北航后从迷茫到蜕变的成长之路-2019级自动化学姐本科阶段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

疫情打乱留学计划,借机重新规划生涯-高等理工学长留学受阻后的思考与行动

留学决策与本科行动回顾-1608大班学姐如何进行反脆弱职业规划

观察、认知、规划、行动-计算机学院学长大学五年的实践与感悟

“出名要趁早”吗?平台与能力哪个更重要?-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相互关系对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

温暖常在,未来可期-记2023秋季本科生学业规划的最后一课

公众号991篇:学业规划与生涯规划案例集锦

我在北航这样度过了充实的大学生活——2017-2023届北航学长学姐本科生涯回顾集锦



大学生学业与生涯规划2008
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咨询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