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进入北航后从迷茫到蜕变的成长之路-北航自动化学姐本科阶段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

文摘   教育   2024-12-25 19:25   北京  

“小镇做题家”的

蜕变成长之路

-自动化学姐本科阶段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

Keep Working hard



作者简介

    黄可婧,来自湖南怀化,2019级自动化的本科生,日常喜欢旅游、看电影、听歌、跑步。本科期间担任过大班团支书、校广播台台长等工作,取得过“冯如杯”创意大赛一等奖、美赛M奖等成绩。目前在快手实习。


你需寻得所爱,并且为之守望。——《小王子》



漫长的迷茫期:你须寻得所爱

Part One ·初识大学·

    在大学之前的求学生涯里,我是妥妥的“小镇做题家”一枚,从一个落后的小县城,通过考试选拔到了省会城市的重点初中,后又通过中考进入到全省最好的高中之一。一直以来,我都处于竞争的激烈当中,一定程度上被“唯成绩论”的思想裹挟着。而另一方面,我又是一个很爱玩儿的人。我喜欢旅游、喜欢唱歌、喜欢电影,在中学时参加支教活动、参加模拟联合国比赛,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


    刚进入大一时,枯燥的基础理论课让我提不起兴趣,而终于不被人管束学习的我像脱了缰的野马,尽情地尝试一切有意思的活动。当考期来临的时候,有一定“唯成绩论”思想的我陷入了自我否定,我是不是“堕落了”?陷入了迷茫,我到底适合这个专业吗?陷入了焦虑,如果成绩不好,我是不是很对不起父母一路的培养?

    “焦虑是自由带来的眩晕感”

    就在那个迷茫的考期,我“悟”了:当我们终于有权力为自己做决定,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并为之承担后果,才是真正的长大了,真正获得了自由。而“如何平衡好学习和生活,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做出成果”,成为了我大学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Part Two ·向外探索,向内认知·

   我热爱旅行大过喜欢读书,书上写的内容我总是一定程度上存疑的;我喜欢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认识不同的人,见识不一样的风景。到了大学,我也开始寻找机会,亲身实践不同的工作。一方面,这些经历可以帮助我更真实地了解各个方向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也会变得更了解自己,明确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学生工作方面,我在大一担任了小班的团支书,大二担任了校广播台台长,大三没有担任任何职位。在作为广播台的一名普通成员时,我遇到了一些很好的朋友,他们在我迷茫焦虑的时候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广播台的活动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播音技巧以及制作推送的技能。后来,基于对播音的热爱,以及大学以前我常年担任班干部、完成过一些小型活动的组织,我竞选了台长。但我发现,自己不太能高效地完成多线程的工作,当我做一个组织者时,繁杂的工作让我无法专心的完成我的学业,我的学业成绩在大二是最低谷;并且我无法通过完成这些工作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它们更多的是我的负担,这和我之前对自己的认知是违背的。于是自大三起,我不再做学生工作。

黄可婧在广播站


    这一段看起来有些失败的经历,让我对大学的学生工作有了新的认知,与中学时不同,诸如完成各种各样的审批手续等工作,都需要自己去推动、去各方盖章签字等;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在大学,我更能从自身专业能力或技能提升中获得自我满足。


    科研比赛方面,我在大一寒假参加“冯如杯”获得一等奖;大二寒假作为队长和建模手参加了美赛,并获得了M奖;大三时接触了一部分科研的工作。在“冯如杯”的比赛里,我学会了论文写作的框架和方法,让我对“写论文”有了初步的认知;美赛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数学建模有一定的兴趣(这为我之后的转专业申请做下了铺垫),且在拆解问题、推动合作上条理清晰。大三的科研工作中,我有一些拖沓、感到了不知往哪个方向努力的无力感,因而行动较为迟缓。

我意识到自己属于目标导向型的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会比较有行动力。


煎熬的蜕变期:并且为之守望

Part One ·关于“转”,关于申请·

    大三下学期,我开始有计划地准备考研。但疫情之下,生性爱自由的我内心想要留学深造的愿望愈来愈强烈,父母的态度也由之前的担心安全变得愿意支持我的选择。我咨询了很多留学的学长学姐、同学以及中介,他们对于我6月份才准备申请大多说不太容易。

    虽然从了解信息这个环节开始,我就受到了小小的打击,但是整个暑期,内心有个越来越大的声音在问自己:我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吗?我真的想继续在这里吗?我未来想要做什么?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有些蒙。我发现我对未来没有期待,也没有畅想。我只是一直按部就班的走大部分人会走的路、一条我“该”走的路:本科毕业就该考研,读完研就该找一份要么院所要么大厂的技术岗的工作。

    这时候,过去的一些探索开始一点点告诉我答案:我想去看外面的世界,我想知道在我所生长的环境外做研究是什么样的,我喜欢多一些人文活动的环境,我喜欢处理数据,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我通过与一位好朋友聊天,发现了数据分析、数据科学这一类工作,与自己各方面兴趣及特质都很符合,我开始了解这一方面的信息。最后与父母沟通后我决定:申请国外及香港的高校(本专业和数据科学同申),同时准备考研。

黄可婧在橘子洲头晨跑


    到了9月,时间变得紧迫起来,我对这两个方向做了评估:关于申请,需要在大四上尽可能提高绩点,且最好找到一份与数据科学相关的实习;同时,考研需要我从9月起全身心投入备考。我评估了自己大四上的时间安排,无法同时完成这两件事情,权衡之下决定放弃考研、承担gap的风险。

    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我重修了2门数学课,修了3门通识课,在课设中主动承担多一些的与数据相关任务,尽可能提高绩点,最后在学期末加权均分提高了近1分;学习数据分析师实习所需要的技能、找实习,最后成功入职快手。

    在寒假,经过一轮笔试一轮面试,我最终成功获得了香港大学Data Science硕士项目的Offer。


    回望这一学期,无疑是煎熬的。申请的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身边的大部分同学要么已经获得保研资格,要么正在全力以赴备战考研;一向稳重的父母虽然口头上对我予以支持,但一些话语让我知道,他们其实内心也有些不理解,为啥不好好考本校的研?但同时,我又是无比开心的,我终于对自己越来越认可,我认真地上每一堂课,我主动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我又忙碌充实了起来,我开始越来越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清楚地知道,我在朝着我的目标坚定地努力着。

    我又想起了那个迷茫的考期的自己:“我陷入了自我否定,我是不是“堕落了”?陷入了迷茫,我到底适合这个专业吗?陷入了焦虑,如果成绩不好,我是不是很对不起父母一路的培养?“

    现在我有了答案: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土壤,迷茫时,原谅自己的“提不起兴趣”,同时要大胆地尝试,在有试错资本的时候,每一次尝试都会帮助我们校正前进的方向,即使失败,也是成功;我很有幸遇到了开明的父母,他们支持我所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虽然在这个选择换一条路的过程中,我也隐约感觉到了他们的担心,但做出成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应,我们应该敢于追求所爱,并为之努力,勇于承担一切的结果,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Part Two ·关于跨专业实习的技术路线·


01

    先广泛搜寻资料,咨询他人(可以是学校的老师、有经验的同学、网上也有付费咨询)确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技术路线。

02

    定下心“闭关修炼”,决定好了就不要轻易放弃,给自己一段时间沉淀,要耐得住寂寞。

03

精雕细琢一份简历。写好一份简历对于跨专业求职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体现了你的专业技能,还体现了你对职业、岗位的认知。这里面的学问很多我不做赘述,读者可以自行学习了解,但务必重视它。

04

面试、复盘、查漏补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毕竟涉及跨专业,且是第一次实习,通过面试了解市场需求,及时对自己的技能进行有方向的增进是非常重要的。我一共面试了近10场,每次复盘都会让自己的知识库增加一些,最后的面试我已经非常游刃有余了。

05

关于我的学习及求职用到的网站:哔哩哔哩“大学”、牛客、各大厂官网。



来自学姐的一些建议

Keep Working Hard



    1.利用好北航的平台,多与授课老师、导师、学长学姐们交流。每次和他们交谈,都能更加清楚自己的客观定位,了解到很多不会“送到你面前”的信息,并有机会认识“已经实现了自己梦想”的学长学姐。回望我的大学生活,每一步重要的决定和尝试,都少不了他们的指引。

    2.迷茫时尽可能多做尝试,多做准备。申请的过程中,我大三参加的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的《机器学习及其应用》寒校课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参加这个课程时并没有过多的目的性,只是想丰富我的寒假。方向不确定的时候,每一次尝试都会帮助你校准方向,也可能会为你之后的发展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3. 尽早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我原本写的是“尽早做职业规划”。但觉得这不太准确:自己大学以来有许多变化,适合我的职业规划自然也发生了改变。但我建议学弟学妹们能够尽早拥有生涯规划的意识;或许过去学习中这方面的知识是缺失的,没关系,你可以选修生涯规划课,学会先从了解自己开始、大胆地去实践,从丰富自己对外对内的认知开始。

    4.留给自己放空的时间。我认为,过度躺平和过度“绷紧”都是不可取的。大二大三我有长跑的习惯(后来膝盖受伤停了下来),每次跑步时我都可以不受打扰地思考或纯粹地什么也不想,这是我“充电的方式”。大四的大多数周末,我都会选择一个地方去溜达,看到外面的世界是有必要的。中学面对高考时说学习是场马拉松,人生更是这样。及时地停下来思考一下以及出去走走都是有必要的,面对挫折和不顺、会有更大的勇气与能量。

    5.专注自己、停止攀比。“无论人生上到哪个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最真实的自己。”进入大学后,我们得到的是全方位的提升,各自选择加不同的“技能点”,盲目地和人比较只会让自己心态不平衡,陷入自耗的境地。慎做决定,勇做选择,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大步迈去吧。




  +

+

教师点评

       “刚进入大一时,枯燥的基础理论课让我提不起兴趣,而终于不被人管束学习的我像脱了缰的野马,尽情地尝试一切有意思的活动。当考期来临的时候,有一定“唯成绩论”思想的我陷入了自我否定”。这个桥段是否似曾相识?回到北航任教21年了,教过及认识的学生中有类似经历的不胜枚举。庆幸的是,大部分同学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跨过了这道坎,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回了自信。

      本文中,可婧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初入大学的迷茫、失落,通过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参加科研竞赛等,不仅充实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也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而且大三下学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勇于面对不确定性,放弃考研,兼顾学业与实习的同时积极申请留学项目,最终获得了香港大学的Data Science硕士项目的Offer,达成了自己的心愿。

      公众号邀请同学的分享的逻辑从来不是 “以成败论英雄”,只是达成令人满意的结果、对于鼓励学弟学妹们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索的实践更有说服力。希望读这篇文章的你能够像可婧那样,有勇气面对暂时的迷茫与困惑,在行动中澄清自己的职业兴趣与适合的专业方向。


编|林雨涵

祝同学们期考顺利!!!

相关推文链接:

山的那边还是山,但我已翻越了这座山-北航经管学姐本科生涯探索+留学申请回顾

创造选项,然后做出选择-2019级工业设计学长的本科四年生涯回顾

脚踏实地向前,未来自有繁星-北航2020级中法学院学长本科生涯回顾

诚实面对自己,尽早规划、勇敢行动-北航2020级信息类学长的本科生涯回顾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2019高工直博学长的本科生涯回顾

掌握主动权、松弛寻发展,专业提升与个人成长两不误——2019级外院学姐的本科生涯回顾

认识自我与目标,探索学问与专业-宇航学院2019级学长的本科生涯回顾

勇于“自救”,机会将青睐勇敢的人-人文学院2019级学姐本科四年生涯回顾

创造选项,然后做出选择-2019级工业设计学长的本科四年生涯回顾

我在北航这样度过了充实的大学生活——2017-2023届北航学长学姐本科生涯回顾集锦

大学生学业与生涯规划2008
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咨询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