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进林,来自于美丽的宁夏。性格开朗豁达,对待生活始终有饱满的热情与无限的探索欲,是一个颇具反差感的INFP。平常喜欢听古风歌曲以及阅读书籍,喜欢在音乐和书籍里去看认知之外的世界。体育运动方面,热衷于投身篮球、气排球等球类运动,在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活力。平常很喜欢思考,对待同一件事总是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看法,也喜欢提出新的观点。他始终坚信“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于国、于社会、于家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知不觉间,“本科生学业规划”这门课程在微寒的秋风中渐渐落下了帷幕,不禁令人感慨时光流逝之快如白驹过隙。刚开始选课的时候,我还比较疑惑:这门课能教会我什么?后来当我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时,我才发现这样一门实用的课程对我这样一个刚刚步入大学、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的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在上这门课程之前,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业规划以及未来要怎样发展是根本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的,心里想着我大概只会沿着“考研——读研——找工作”这样套路式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但是苏老师的课程真的像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窗户外面是丰富的、多彩的未知,尽管可能伴随而来的还有更多的艰辛,但也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我向来固执地善于把自己限制在绝对稳定的道路上,只会做出绝对正确的决定,不敢犯一点错,但苏老师“人生的容错率大的超乎你的想象”真的救赎了我。正如有句话说的一样:“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个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的职业规划也在苏老师的指点中渐渐明晰起来。苏老师还在课堂上以学生互相探讨的方式测了我们的MBTI类型,开展了激烈而富有深度的辩论赛,也在最后结课时鼓励同学们互送礼物,增长同学们之间的感情,这些记忆属实难忘。很感激苏老师能够在我迷茫时以指路明灯的方式出现,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学业规划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桑榆非晚,启程展卷,课程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从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将会伴随我度过大学四年的生活,再次感激苏老师的教学!
作为一名INFP人格类型的人,我的性格偏向于内向,相比于那些喜欢热闹、喜欢群居的人,我更喜欢独处,我常常沉浸于自我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对一般事物有着自己细腻、独特的感悟与理解,富有创造力与想象力,并且善于以细腻的视角洞察周围复杂的环境。我虽然表现出来不太与人亲近,但我的内心充满着活力与激情,我富有同理心,而且不会对不明白背后原因的事件加以评判,我乐于了解他人并主动给予帮助。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方面,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很多事情上都务必追求完美。我渴望与他人能够建立深厚的关系,尽管我有时候会因为陷入不同的想法而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有时候也会自我隔离起来消化负面情绪,但好在我有比较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往往能自己解决自己的坏情绪。就比方说,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比较棘手难解决的问题时,我一般会进行主客观分离,换句话说,就是先从主观的角度去分析这种问题很难解决是自己能力的缺乏还是自己因为偷懒没能及时解决而酿成困惑,接着再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是不是这个问题已经超乎了我的能力范围、它的出现是否合理等等。一番这样的分析下来,我会在极大程度上获得内心的平静,心情也会好很多。正是因为这种性格特质,我在团队合作中不仅能够为他人提供富有创意且兼顾情感需求的建议,还可以提供充分的情绪价值,凝聚团队力量,创造团队价值。
经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探索,我认为自己属于RSC型:生活中,我热衷于实际操作,享受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愈发深刻,这让我发现自己有着实践型兴趣倾向;同时,我特别喜欢与人交往互动,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时,我的内心会充满成就感,同时基于自己“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价值的人”的信念追求,我一直能够渴望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无疑体现出我具备社会型兴趣;而在处理事务时,我总能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一切,对细节和秩序格外关注,当事情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我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由此可见我也有着常规型兴趣。
基于上面我个人人格类型以及职业兴趣分析,我想,在我所选择的航空航天类专业领域内,航天工程师这一职业能够满足我对实际操作以及技术钻研的需求,以及通过参与航天项目的研发与实践,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这也是符合我实践型兴趣类型的。
从生涯价值观来看,利他主义促使我选择能够为社会大众谋福利的职业方向。航空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政策的重要有机组成,它的发展成果将惠及全体人民,无论是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还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突破,都在默默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航空航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将大大增加,它的发展成果将泽被全体人民,推动社会向更好发展。在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方面,航天领域的高科技含量与它不断探索创新的特性,将会为我提供广阔的学习与提升空间,能够助力我在攻克技术难题、实现航天项目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最终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最重要的是,独立自主的价值观让我在面对复杂的航天工程任务时,能够自主思考、独立判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使命,最终抗住压力,完成使命。
正如我在前文中提到的那样,我渐渐在思考中明晰了我的学业规划。在本科阶段我将依据SMART原则,对“我的大学应该怎样度过”这个命题给上我的答案:
(1)大一阶段能够以500+的成绩通过四六级考试。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基于自己的能力,分别制定了日计划、周计划以及月计划。日计划:决定每天背诵十个单词,并通过与朋友或者豆包对话的方式来加深自己对单词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周计划:每周至少完成一篇英语命题写作,并背诵英语模板;月计划:复盘这一个月背过的单词,整理背诵过的英语模板,有时间的话每个月可以看一部美剧,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
(2)在大一分流时能够排在工科大类前20%。要想达成这个成就,成绩必然是很关键的因素。目前计划在大一结束时工图成绩能够达到85+,数分能够达到85+,线代能够达到90+。为了取得以上成绩,我计划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晚上至少预留两个小时晚自习的时间,整理白天的知识点,并与助教和老师积极沟通疑难困惑。每周末进行一次知识点总结,加深理解记忆;
(3)大一至大二期间在实验室完成基本的实验基础学习。借助大一冯如杯的良机,我希望能够提前进入实验室,通过切身的实践学习,夯实自己在实验方面的实践基础。大一结束后,能够确定自己的兴趣专业,并完成课题论文的框架提纲;
(4)大二至大三阶段,主动投身科研项目与专业实践活动,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并争取写一篇自己的论文出来。大三至大四,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与就业信息,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为毕业后顺利进入航空航天相关领域就业或考取公务员做足准备 ;
(5)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向外社交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为了扩大我的社交圈,我将主动积极参加各类学院组织的活动,认真对待每一次工作,争取当班委,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社交及表达能力;
(6)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一下累计志愿时长达150+。参加志愿服务并不仅仅是单向的付出,对我们而言也是有极大益处的。为了实现志愿时长的目标,我将会积极参加学院活动并在其中担任志愿者的角色,在丰富的志愿活动中增长自己的才能,积累自己的经验。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每一次结束亦是一次新的开始,我将带着我的所学,坚毅而执着地走下去!
教师点评
本学期沙河校区的本科生学业规划班上,同学们主要来自航空航天类工科实验班和理科实验班;对于工科试验班的同学,自我认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探索自己是职业兴趣类型:客观地说,如果实践型(R型)倾向偏弱,成为出色的航空航天工程师的道路就会有更多坎坷。
本文作者马进林同学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最典型的职业兴趣倾向就是R型-“生活中,我热衷于实际操作,享受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愈发深刻”。进林对自己人格类型及生涯价值观的探索及其与专业方向的匹配分析也说明他已基本上掌握了课堂上介绍的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是大一本科生学业规划课中的核心内容。
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学习、运用生涯发展理论工具,为个人的专业选择与生涯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关推文链接:
明辨自我、坚定内心,在探索与思考中坚定前行方向-本科生学业规划课程收获
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路-北航大二医科学院本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收获
生活美好,壮阔无涯——2024年秋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结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