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大家好,我是刘怡宁,一个来自甘肃的女孩,喜欢运动、追求自由、喜欢尝试很多很具有新鲜感的东西 。2022年秋季进入航空航天大类守锷书院学习,大一分流之后,我进入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选择了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继续深入学习。
时光飞逝
曾经刚刚入学时迷茫与焦虑的我
已经适应逐渐适应大学生活
成为大家口中成长经验丰富的大三学姐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各位学弟学妹们
分享我在两年大学生活中的一些成长与感悟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何为大学?
大学之道在于“学”,但是并非如高中一样只是简单的专业知识学习,而是方方面面的认识与提高,如何照顾好自己、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些都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索与尝试,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答案。
大学之学,学习为本
步入大学校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界,各种选择如同繁花似锦,让人眼花缭乱,我们既可以投身自己热爱的社团,追求共同的志趣,又能积极争取学生工作,锻炼自己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同时,我们还能在课余时间培养个人兴趣,或选择留在宿舍享受宁静的时光。
对于热衷于探索未知、渴望全面发展的我来说,这些选择都充满了无尽的魅力,难以抉择,因此我选择了全部参与。我通过面试加入了院团委组织部,担任了小班团支书,还在院党校担任了小班长,此外我还加入了校泳队。但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全部参与会为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直到那一天,我的学业导师坚持要和我打电话聊一聊,他说“刘怡宁啊,大学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你是通过特殊类招生进来的,相对其他学生而言基础比较薄弱一些,你更要在学习上努努力,我知道你也参与了很多其他的课外活动,但是老师更希望你是可以在保证自己的学习的前提下去参加这些学生工作或者课外活动的。”学业导师点醒了当时的我,学习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它是所有选择的基础。只有在学业稳定的前提下,其他的追求和兴趣才能有意义地展开。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量力而行”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也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能够明白学生的主业在于学习,只有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我们才有更多的可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失败中成长
找到自己的节奏
当然,尝试并不总是意味着成功。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失败与挫折。记得有一次,我满怀信心地准备了一次部门面试,但最终结果却不如预期,我并没有面试成功。当时的失落感让我质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去做学生工作。但我也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反思自己在面试以及工作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去更好的完成下一次面试。正是这次失败让我意识到,尝试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它教会我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失败中寻找进步的机会。
在学习方面我也是如此,大一上难度递增的工科数学分析使我头皮发麻,我尝试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然而,原有的高中学习方法并不适用于大学。高中时,老师每节课只讲三四个知识点,我们通过大量的课后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但大学的节奏要快得多,课程内容更为复杂。一周两节课,老师往往就能讲完一个章节的内容。如果不能及时理解,很难跟上下一周的课程进度,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导致难以适应快节奏的教学。这种情况一度让我感到焦虑和迷茫。
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学的课程节奏,我开始尝试学长学姐推荐的各种学习方法。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首先,我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提前阅读和理解课程内容,使我在课堂上能够更加专注于老师讲解的重点,减少课后自学的压力。其次,我学会了合理规划时间,确保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时段,不因其他活动而耽误。最后,我积极与舍友同学进行讨论,一起解决疑难问题,这更加帮助我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这些努力,我逐渐适应了大学的学习节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虽然过程艰辛,但收获巨大。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在大学这个多元化的环境中,勇于尝试,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之道,平衡好学业与生活,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摆脱迷茫与内耗的
最好方式就是去行动
在大学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舞台上,我们会面临许多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探索未知的机会。或许你会在众多选择中感到迷茫,但请记住,勇敢迈出第一步是摆脱困惑的最佳途径。正如我在大一时所做的那样,我积极参与各种学生工作和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更是为了探索新的领域,发现自己的潜力。
“多去尝试”的心态让我摆脱了迷茫与无助,正如前面所说我在大一学年尝试了院党校小班长、总干事助理、小班团支书,分团委组织部干事等学生工作职务,这些组织管理性质的工作虽然很繁琐,有时候也比较浪费时间,但是我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能感受到快乐与充实,我能感受到我的办事能力在一步一步的提升,我也能接触到很多很多的人,与他们沟通交流,提高沟通效率,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70周年校庆担任志愿者。当时是按照书院/学院分配名额,我们书院只分配到5个名额。当时的我内心摇摆不定“一个书院450个人,只有5个名额,我真的可以成功获得这个岗位吗?这个活动真的有意义吗?”,但是转念一想“不试试我怎么知道可不可以呢”,就这样我报名参与了面试。而我也很荣幸的能够通过面试,加入了校庆晚会的场地布置组。加上彩排与正式演出,满满三天的志愿服务让我收获颇多,不仅熟悉了场地布置的相关工作,同时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次的尝试也使我从此开启了我的志愿服务之路。此后也相继参与了71周年校庆、北航全球科创大赛、无限制接力跑等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中,我逐渐收获了自我的价值与意义。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只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才能真正发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当你们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时,请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止步不前。记住,尝试是人生的主旋律。每一次尝试,都是一笔无价的经验财富,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必遗憾。我也想要向各位同学推荐《本科生学业生涯规划》这一门课程,在这一门课程上,我对于我的生涯规划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现在的我也能够有意识的去规划自己,去寻找到实现我人生价值的最优解。
在这个过程中,你将逐渐发现一个更加真实的自我,找到真正向往的方向。大学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舞台,而你们正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勇敢去尝试,追求梦想,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挑战自我。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能够保持探索的精神,在不断的尝试中茁壮成长,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师点评
2022年秋季学期初识怡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阳光开朗、积极上进,和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生活的同学们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在课上她也积极担任课代表,不断将学业生涯理论融入个人成长的实践之中。
“摆脱迷茫与内耗的最好方式就是去行动”,我对此深以为然。大学与初高中的差异之大,是未进入大学学习的同学们很难想象的,能够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走向未来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大学新生适应性过程中,“迷茫”“彷徨”“内耗”是同学们提及的高频词,“谁的青春不迷茫”,关键是迷茫时如何稳定心神,将个人精力有效集中,怡宁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以学为本”、“找到节奏”、“去行动”是一套很好的“连招”,希望新同学们向学姐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保持探索的精神,在不断的尝试中茁壮成长,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王涛
排版 | 郭瑞
相关推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