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学姐),本科就读于北航人文学院,大四保送至经管学院读研,2022年硕士毕业、被评为北航优秀毕业生;曾在校研究生会、院研究生会负责过多项学生工作。2022年7月某省选调上岸、已工作2年。
很多学弟学妹和我聊过这个话题,客观地说这是因人而异的。选择成为选调生毫无疑问就是选择了进入了体制内,体制内的显著特点是稳定,被一些长辈形容为“铁饭碗”,所以对于单纯只想找一份稳定工作的同学来说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就目前的选调生政策来看,选调生在体制内也普遍有着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同时可以享受人才福利。
不过,对财富有着较高追求的同学而言,可能不那么合适,因为虽然江浙、广东地区选调生的工资待遇在全国公务员里是比较高的,但是对比起江浙、广东的物价水平,外地同学可能会有些压力,同时从行业看,体制内的工资待遇和金融、互联网大厂、外企是有差距的。
坦率地说因为我是女生,所以我的家庭比较赞成我进入体制内,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我当时手中有国企和某省人才引进的offer,但综合考虑我都放弃了,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我本科学的是除金融学、会计学、法学外的社科专业,本质上无法靠技术吃饭;我虽然对业务条线更感兴趣,但是校招社科专业进入国企是不大可能对标业务条线的,我个人性格也不擅长党建或者行政口的工作。二是人才引进不一定是给公务员身份,目前除教师和公立医院医生外,多数情况下的事业编或参公编在体制内的发展不及公务员。
每个省都会有选调生考试,笔试的时间由各省决定,基本安排在周末。所以同一个时间段,可能会有A省、B省、C省的选调生笔试,或者是A省的选调生笔试和B省省考、人才引进考试等时间冲突。建议在秋招之前,有意向选调的同学们尽早想好自己的目标省份,在广撒网的同时明确目标优先级。
选调生笔试也是行测和申论两个部分,申论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指字数达到要求且审题正确不偏题),除非文采或立意出众,否则不能和对手拉开较多的分差。行测卷分数的两极分化更明显,尤其是江浙沪三个地区的行测难度比较大,考虑到有些热门岗位并不只限文科、社科专业报考,所以理工科背景的同学普遍在行测卷的优势会更加明显,想冲一冲江浙沪选调生的文科、社科的同学在报岗时要有心理准备,理工科的同学可以在刷题的过程中提升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为考场上写完申论留出更多的时间。
政治身份
绝大部分岗位要求党员或者预备党员。
基层是指社区和村委会,如果选调生基层锻炼是分配到社区,生活条件还不会很差;但是分配到乡村那会比较艰苦。乡村的物质保障和城里没法比,拿一个具象化的例子来说,原来在学院路校区北门的同学有时会羡慕住大运村的同学,大运村一出门就有很多小吃且邻地铁口,相反北门商店更少、离地铁口远出门逛街等都不方便。
不过,比起基层的环境,这都不算什么,我印象最深的是头一年我驻村的地方晚上没路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伸手不见五指”,晚上打开房门周围就是漆黑一片。我刚开始去的时候、村委会没有宿舍配给我住,我就住在村民家,冬天没有空调就自给自足买取暖器,这还是我走了很久才买到的,因为离村3公里才能找到卖生活用品的商铺。
事后想来,这段经历对我的个人成长是很珍贵的。我成为选调生之前唯一接触过的和乡村有关的活动就是参加农家乐,下基层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从来没见过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但是住久了心态就变了,会觉得下基层是一趟收获满满的旅程。我的直观感受是,在基层开展工作会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们不仅要熟悉法律法规、政策法文件,还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于是工作方面会逐渐懂得如何与基层群众沟通、如何调解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提升了自己的“软实力”,在生活方面也意外培养了我插秧、种菜、做饭等“硬实力”。综合来看,基层生活环境确实是比较艰苦,但是能获得的成长和历练是无法替代的。
本硕就读期间,课余做哪些事有助于择业和职场发展?-北航学姐硕士毕业3年后的思考
认识自我并追求多元化的意义与价值-北航工科硕士学长毕业就职两年后的思考
大学/研究生该怎么读?-北航工科学姐本硕毕业就职4年后反思学生时代
参与社团、认知自我、实践实习-北航硕士毕业就职两年学姐谈“在校期间应该增加的活动”
学生时代应该多参加的课余活动-北航硕士学长毕业进入职场4年的体会
考研二战失利,“待业”一年后进入心仪律所就职-法学学姐北航就读的独特感受及就职3年的体会分享
一位拥抱选调的算法工程师如是说-北航自动化学长硕士毕业的职业决策
报考选调生,实现职业理想的慎重决策-4系学长成功入选央选选调生的经历与思考分享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要寻找自己适合的方向-北航数院本科、人大经济学硕士学长的生涯回顾
山的那边还是山,但我已翻越了这座山-北航经管学姐本科生涯探索+留学申请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