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sky and white clouds
保持热爱 奔赴山海
作者简介: 学弟学妹们好,我是李忻远,来自河南漯河,2023年进入北航理科大类致真书院学习,大一结束后分流至数学科学学院。大一学年我是一名小班长,在书院的团委组织部,院党校、校党校等都参加过学生工作,也参与过许多志愿和实践活动。非常开心能和学弟学妹们聊一聊我一年来的一些感悟与启发,希望能帮学弟学妹们披荆斩棘,拨云见日。
找到自己的节奏,认真对待课内学习
“到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大学就可以放开了玩”……这些谣言是被骂的很惨的。正如戚发轫院士所说:“大学,就是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的地方”,在北航的生活的确很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的学习很轻松。
我认为,对大学的学习还是要用非常认真和慎重的态度。大一学年,基础课学分多,同时又关系着专业分流,在大一学年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不仅是进入心仪学院的必要条件,还可以为以后的评奖、保研等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刚进入大学一定不能把学习落下。
对我自己来说,大一刚开始的数学 分 析让我迷茫了好久,看身边的同学有的都已经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而我连课本上的定理和习题都整不明白,上课好像都能听懂,但一到期中考试,却发现好多内容其实并没有掌握。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是不是因为我卷的不够多呢?一番思考后,我并没有选择“卷生卷死”,而仅仅是课下更认真地进行复习,并认真对待每一道作业题。
这里我想谈一下我对抄答案这种行为的看法,的确,在北航课内的作业非常多,有时候ddl临近,或者和其他事情协调不开,不可避免的就会“借鉴”一下参考答案,但是抄答案千万不能作为完成作业的“法宝”,大学的期末考试题并不会考查偏怪难知识点,大多数都是已经学过的内容或课后题改编的试题,只有做题的时候独立自主完成,才能够在考试的时候自己有思路,否则考试时只能感觉题都很熟悉,却做不出来。期中考试后,不管数分题再多再难,我逼着自己能不看答案就不看答案,基本独立完成,期末复习时压力也小了很多,最后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总评成绩。
大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可能有人觉得听线下课效果好,但有人喜欢在B站上找网课来“加餐”。不必因为别人的学习节奏或模式而苦恼,找到自己舒服的学习节奏,学得好,过的同样自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1
明确目标,在纷繁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路
大学之前我们的评价标准都相对单一,基本上都是以成绩为主。但大学不一样,学习、科研、竞赛、学生工作、志愿服务……但丰富多彩的生活背后,也有混乱与迷茫的风险。我对《启航学堂》中一次课上的案例印象深刻,一名同学刚上大一就一股脑参加了一大堆社团,大一上学期结束就有好几门课不及格。其实,不是参加的越多自己收获的越多,如果不能比较好地调节事情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增加很多很多的心理负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关键是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朝着那个目标而不懈努力。这个目标可以是所谓功利性的,比如保研加分、评优评先,也可以就是单纯想多交几个朋友,多认识一些人等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在进行取舍与选择时就不会感觉迷茫,在忙碌时也不会感觉烦躁。
02
大胆做决定,不要怕后悔
大学有无数条路,也就意味着有无数个岔路口。每个岔路口我们都需要做出选择。这个学生工作我要不要参加?这个实践队我要不要去试试?这段时间是挑战下竞赛还是专心搞学习?拿我自己来说,大一上学期我当小班长,进入书院的团委组织部,参加常态化科普项目,进入党校等等,当时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参与这么多活动究竟有没有意义?那时我还会害怕新任务的到来,因为会打乱我似乎已经被安排好的、安稳的生活节奏。逐渐走啊走,我发现我的抉择似乎是正确的。
在组织部,我认识了好多学长学姐和辅导员;虽然参与科普项目很累很累,我和我的搭档仅仅是做PPT就用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但我感觉收获了许多经验,不仅是技能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站在摄像头前给小朋友们解答他们看起来特别无聊特别简单的问题,我也有非常大的成就感。对学习和工作的平衡,我也能逐渐游刃有余了。虽然我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我起码不再慌张,做各种事情的时候规划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有条理了。
曾经宣称“死也不会熬夜”的我也熬到过一点半(有人说我熬到一点半好早好早的),也曾极限到中午十二点截止的材料11:59:55交上去(不是都说ddl是第一生产力嘛),但我逐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意义。最开始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事情,越来越体现出作用。之前去做那看似没有意义的志愿活动,不经意间给我积累了好多志愿时长。回过头来看,做很多事情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多的,就尽其所能做就可以了,不是嘛?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它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收获呢。所以不要怕,大胆向前就可以啦,决定哪儿有对错,有的只是给人生增添不一样的光景。
03
不急不慌,满满探索人生路
其实很多人不喜欢大类招生,因为大一学年学的课相对杂,大二大三专业课压力又比较大。但我感觉大类招生有它的好处,高考完填报志愿时对各个专业的了解,远不如在大学上一年后对专业了解的深。如果以前没有想法,可以用这一年的时间多了解,多咨询,看看自己对哪个专业更感兴趣;如果入学前就已经有了确定的专业,不妨用这一年的时间来明确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它。推荐大家在大一上学期选修《本科生学业规划》这门课,它不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只会上短短半学期,每周只有两节课,但在课上你可以系统而又清晰地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霍兰德职业兴趣、生涯价值因子等等,将感性的部分趋于理性,“向内看”、“向外看”,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路。了解一个专业的方法有很多,去教务网上查培养方案,或是咨询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查一查专业论文,都是不错的选择。相信通过大家一年的探索与学习,都能够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专业。不用为一时没有方向而苦恼,可能仅仅是因为时机未到。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学弟学妹们带来帮助,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坚定信念,在探索中成长,一步一个脚印,找到自己的节奏,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在2023秋季沙河校区周一晚上的本科生学业规划课上,忻远是位非常活跃的一员,似乎理所当然会进入经管学院学习。然而,专业分流时他选择了数学学院:这再次说明人格类型与职业/专业选择关系不大~
本文中,忻远分享了自己大一期间包括熬夜在内的很多“改变”;然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学习数学分析的经历:刚开始学习数学分析时他也很迷茫,但后来并没有选择“卷”,也没有了一味地“借鉴”参考答案,而是通过扎扎实实地学习、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这个思路,希望引起理工科萌新们的关注!
本学期本科生学业规划的第一次课上,笔者请同学们分别讲了赞同大类招生与不赞同大类招生的同学们的看法;忻远显然是持赞同意见的,而且以亲身经历说明了大类招生可以给同学们带来的好处。希望萌新们千万别浪费这个深入/重新了解各个专业方向的机会啊~
编辑|暮良文王
相关推文链接:
敢于尝试,找到人生的主旋律——大三可靠性学姐对2024萌新们说
去经历、去选择,你的大学也会很精彩-大二航空学姐对2024萌新说
明确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信息类大二学长对2024萌新们说
学习生活与学生工作该如何平衡?——大二学长对2024萌新的心里话
我在北航这样度过了充实的大学生活——2017-2023届北航学长学姐本科生涯回顾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