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阳小三线:前进化工厂(9654)

文摘   2024-11-26 07:35   中国  

六十年代初,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面对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危急时刻,毛主席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

河南西部山区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当时在此布局有豫西常规兵器生产基地。1964年底,河南省成立三线建设领导小组,1965年,河南省国防工办决定在伏牛山东麓的鲁山县、南召县、宜阳县建设轻武器以及弹药工厂。

具体工厂包括:黄河机械厂(856)、中新机械厂(983)、华原机械厂(9676)、长江机械厂(9617)、东风机械厂(9623)、兴州机械厂(9641)、工农机械厂(9645)、前进化工厂(9654)、新华机械厂(9649)、红卫机械厂(9659)、达昌机械厂(9679)、红旗医院等。

1966年初,河南省国防工办决定在宜阳一带建立一座生产小黑粒炸药、导火索、雷管的工厂。经过对丰李、盐镇公社、西石村、莲庄公社的采点勘测,最终将厂定在莲庄公社(今莲庄镇)孙留村南沟(孙留沟)的灵山脚下,取厂名前进化工厂,代号9654。

1966年5月,前进化工厂破土动工,一辆辆卡车开进孙留沟,打破了山区的宁静。来自各地的380名援建职工在这里开启了艰苦创业之路。孙留村距离宜阳县城12公里,距离洛阳仅40多公里,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生活的人们很少走出大山,大部分人从来没有见到过汽车,面对汽车很多人产生了好奇,纷纷围观

最初职工们没有住房,他们就住在石棉瓦搭建的棚子或简易帐篷中,用木板搭建大通铺,二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工棚中。吃着粗茶淡饭,每天从事着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但是没有人有怨言,因为他们深知肩上的重任,他们在与敌人抢时间,在为祖国建立战略大后方。

1966年-1968年,这一时期内,河南的三线建设项目众多,导致原材料、人员严重缺乏,建设者们发扬苦干、巧干的精神,很多施工作业用的都是土方法,加上就近取材的原则,提高了施工进度,同时节省了工程开销。

前进化工厂在建设期间经历过两年特殊时期,导致工程一度停滞,直到1971年7月,厂区才基本建成。一排排红砖机瓦厂房拔地而起,前进厂的厂区是沿着孙留沟修建的,大体呈南北走向,厂房的两侧就是大山,非常隐蔽。

1971年8月,前进化工厂进入试生产阶段,产品很快通过检验,随后进行批量生产。当时工厂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为县团级单位。每天职工们听着广播上下班,嘹亮的军号声是那个年代最动听的旋律。

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前进化工厂开始进军民爆等领域,凭借军工优势,很快站稳了市场。后来前进厂还涉及运输、工程安装、烟花爆竹等行业。当年生产的爆竹八响“闪光雷”很受欢迎,当地流传有“南有浏阳,北有宜阳”的佳话。

前进厂军转民是非常成功的,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80年代,前进厂稳健发展,厂区建设越来越完善,建有职工家属楼、职工俱乐部、子弟学校、幼儿园、职工食堂等。职工的福利待遇在整个宜阳都出名,每逢重要的节日会给职工发放肉、油、水果,夏天还会发西瓜、汽水,连香皂、手套这类用品都不需要自己买,前进职工是令人羡慕的。

1999年前进化工厂与河南工农机械厂(9645)合并重组改制,以东、西厂区之分。从此前进化工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宜阳县第一座跨河大桥就是以“前进” 命名的,可见前进化工对宜阳的影响。

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早已落幕那段火热的历史,激情的岁月远行之后,前进人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破茧重生,继续砥砺前行。在这片热土上,三线的光芒将永葆生机。

历史搬运工
“三线建设”不朽的传奇;中国百年工业发展历程,是几代人的奋斗史。【作者:高明野 历史搬运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