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作出了三线建设的伟大决策,随时抵御外敌入侵。广东省是全国“小三线”建设的排头兵,1964年,广东省国防工办,决定在粤北韶关地区进行小三线建设。将广州、佛山、梅州等地的骨干工厂北迁,建设集中在连县、连山、连南、阳山、乐昌五县,具体布局有16个兵工厂、2个战备仓库、1个战备一员、一所档案库、一个领导机构。国营南方机械厂就是其中的一个。
1970年初,五机部、广东国防工办决定在粤北连县建立一个生产56式14.5毫米四联高射机枪厂,包括701厂(枪身厂)和702厂(枪架和总装)。经过采点勘测,将枪身厂的厂址定在韶关地区连县瑶安公社鹅颈大队(今清远市连州市瑶安镇鹅颈村)。
1970年4月23日,枪身厂破土动工,定厂名为国营南方机械厂,军工代号5606,通讯地址为:连县第18号信箱,工程代号701 。建设初期,由于韶关地区同一时期的三线项目众多,导致生产生活物资非常匮乏,当时建设者们住在席棚子大通铺中,吃的是粗茶淡饭,硬是凭着一股与天斗、与地斗的豪情,在大山中建立起一座军工城。
1974年10月15日,国营南方机械厂和国营南方修配厂合并,两厂相隔约9公里,合并后的两厂管理和交流更加便利,当时每年可生产500挺56式14.5毫米四联高射机枪。
56年式14.5毫米四联高射机枪是我国在苏联ZPU-4式四联高射机枪的基础上研发的,可以对2000米以内的低空目标进行有效的打击,同时也可以对1000米以内的地面、水上目标进行有效杀伤,配用穿甲燃烧弹、穿甲燃烧曳光弹。
56式14.5毫米四联高射机枪曾经大量装备我国军队和民兵,同时作为主要的对外军援装备出口到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国。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56式14.5毫米四联高射机枪大显神威。
国营南方机械厂最辉煌的时候有2000多名在册职工,加上家属有5000多人生活在厂区。当时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厂为团级单位,各个生产车间为连,车间主任为连长,工段长为排长,生产小组长为班长,职工们每天听着广播上下班,嘹亮的军号声是那个年代的主旋律。
经过几年的发展,生活区建设也逐步完善,建有职工家属楼、单身宿舍楼、职工食堂、子弟学校、电影院、职工医院,还设有邮局、商店、粮店、澡堂等,厂就是职工的家,家就是厂,职工们工作和生活都在厂区内。
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国营南方机械厂依托多年的军工优势,开始进军民品市场,生产的食品加工机械非常畅销。为了顺应市场发展,1986年701、702厂决定走出大山,整体搬迁到珠海,成立珠海洪富机械厂,生产饼干、米饼等生产线。
701、702厂搬迁后,旧址被移交地方管理,如今的旧址大部分建筑还在,成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这些独具年代风格的老建筑一部分被利用,一部分则荒废。在这里依然能够感受得到它当年的辉煌,这里的每一砖、每片瓦都凝聚着老一代三线人的青春与汗水,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