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我国为了应对苏、美对我们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毛主席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河南西部是三线时期重要的建设区域之一,主要项目集中在济源、伊川、鲁山、南召、嵩县、临汝(汝州)等地。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北依洛阳、南临南阳、东接平顶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河南三线建设的桥头堡。在鲁山布局有:董周的红卫机械厂(9659),二郎庙公社(今尧山镇)的华原机械厂(9676),瀼河乡江河村的江河机械厂(5113),赵村镇国贝石村的兴州机械厂(9641)。
这么多军工厂云集在鲁山,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职工,为了解决众多军工厂职工和家属的就医问题,开封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响应三线建设的号召,1969年整体搬迁到鲁山成立一〇五医院,成为省级战备医院,解决属地军工单位的医疗问题,一〇五医院为县团级单位。
1969年初,一〇五医院开始选址,根据三线建设的“靠山、隐蔽”的要求,同时结合鲁山地区的兵工单位布局情况,将医院建在鲁山县赵村乡中汤村的山沟里,院区占地面积228亩。这里距鲁山县城40公里,距离红卫机械厂38公里,距二郎庙公社华原机械厂20公里,距离瀼河江河机械厂26公里,距离赵村兴州机械厂10公里。
1969年5月,一辆辆载有医疗职工、仪器设备的汽车开进鲁山中汤村的山沟里,开启了他们的创业之路。最初的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房子是干打垒,医院职工们利用休息时间还会参加施工建设。工地上缺蔬菜,医院的职工的就自己开垦荒地种菜。
建设期间,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河南省军区的一位将军到一〇五医院视察时,对医院的建设情况和医院职工的工作精神大为赞赏,称一〇五医院就像一面旗帜,“河南省红旗医院”的名字由此得名。
在所有建设者、医院职工的努力下,1971年,红旗医院基本完成建设。当时鲁山地区各个军工单位职工和家属加起来有十万人左右,为了满足这么多人的就医问题,红旗医院规模很大,配置很高,很多仪器设备都是各地医院支援的。
红旗医院当时设有内科、外科、儿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传染科、理疗科、放射科,下设化验室、生化室、病理室、供应室等。配备300余张病床,医务工作人员280余名,年门诊量为10万人次,住院5000余例。基本满足了各个军工单位及地方人员的看病问题。
红旗医院在河南非常有名,很多鲁山、南召、嵩县等地的百姓也会慕名来就医。为了解决附近山村百姓就医难的问题,红旗医院每年还会组织下乡医疗小分队,他们背着药箱,长途跋涉穿梭于各个村庄之间,白求恩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升华,他们和当地百姓建立起深厚的友谊,附近的人们习惯称红旗医院为中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