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泄并用、和调脾胃法治疗慢性肾衰竭

健康   健康   2024-11-18 15:45   北京  




黄文政教授引邹澍《本经疏证》言“肾故藏精泄浊之总汇也”,指出肾主藏精泄浊,生理状态下能保持贮藏精气和排泄毒的平衡。若肾脏藏泄功能失司,肾不藏精,精微物质下泄而致蛋白尿,肾不泄浊,水湿浊邪潴留而致升降失司,浊毒内蕴,壅塞三焦,外溢皮肤。慢性肾脏病常病情复杂,多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亏虚、脾肾两虚为本,兼有水湿、蕴热、浊毒、瘀血等标实证。故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时当标本兼治、补虚泻实、藏泄并用以调和脾胃,使肾脏当藏则藏,当泄则泄,恢复肾脏的生理功能,达到藏泄的动态平衡。


藏泄并用、和调脾胃法治疗慢性肾衰竭

张某,男,68岁,汉族,退休人员,2021年4月3日初诊。


主诉:头晕、乏力2个多月。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周身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180/110mmHg,血肌酐262μmol/L,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稍缓解。现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就诊于黄文政教授门诊。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欠佳。


刻下症:头晕,乏力,腰酸痛,夜尿频,纳差,寐欠安。舌红,苔薄黄腻,脉沉细。血压160/95mmHg,尿蛋白(+),血肌酐283μmol/L,血尿酸475μmol/L。


西医诊断:慢性肾衰竭,高血压肾损害,高尿酸血症。


中医诊断:肾衰病(脾肾虚亏,浊毒内蕴)。


治法:补肾健脾,泄浊解毒。

处方

太子参15g,生黄芪15g,丹参30g,山茱萸15g,牡丹皮10g,泽泻10g,菟丝子10g,茯苓10g,土茯苓30g,萆薢15g,鬼箭羽20g,桃仁10g,酒大黄10g,肉桂6g,珍珠母30g(先煎),砂仁6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餐后温服。

2021年4月10日二诊。头晕减轻,乏力好转,腰痛缓解,夜尿频减,小便色黄灼热。舌红苔黄,脉沉细。血压145/90mmHg。前方加黄柏10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30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餐后温服。


2021年4月24日三诊。头晕、乏力症状明显改善,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沉细。复查血肌酐248μmol/L,血尿酸386μmol/L。前方太子参增至30g,加山药15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餐后温服。


【按语】

黄文政教授多将藏泄并用、调和脾胃之法运用到慢性肾衰竭、痛风性肾病、慢性肾炎等疾病的治疗中。他认为,慢性肾衰竭总的病机为脾肾亏虚,浊毒不泄,肾不藏精则精微物质下泄,浊毒不泄则导致水湿、热毒、瘀血蕴结于体内,故在治疗本病时,除重视升降兼顾、调和脾胃外,同时应注意补肾藏精以固本培元,泄浊解毒以去除实邪,治当补泻兼施,虚实同治,藏泄并用,调和肾脏,达以平衡。泄浊解毒之法又可分为通腑泄浊、利水消肿、清热利湿、清热解毒和活血通络。黄文政教授以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本病,方中生黄芪、太子参、山茱萸、山药补肾健脾以藏精,酒大黄活血通腑泄浊,茯苓、泽泻逐水利湿消肿,丹参活血祛瘀以新生,土茯苓解余除湿泄浊,鬼箭羽破瘀通络解毒。全方补泻兼施,以恢复肾脏藏泄的动态平衡。黄文政教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多责之脾不摄精,肾不藏精,兼有浊毒之邪,故提出健脾、补肾、固精、祛湿、清热、化瘀六法,补泻兼施,藏泄同调。健脾补肾固精多选用参苓白术散、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大补元煎、水陆二仙丹等,祛湿清热泄浊多选用当归芍药散、血府逐瘀汤、五味消毒饮等。在治疗过程中黄文政教授常辨证施治,随证立法,依法处方遣药,虚实兼顾、补泻兼施以治疗本病。


临床上各种慢性肾病迁延日久,可进展至慢性肾衰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关格”“虚劳”范畴。慢性肾衰竭病程较长,其病机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临床上多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夹杂。因此,治疗应注重从扶正祛邪、调理脾胃、通腑降浊、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黄文政教授倡导以扶正祛邪为主,调理脾胃、通腑泄浊、活血化瘀并进。调理脾胃是权宜之计,通腑泄浊、活血化瘀才是祛邪之关键,根据患者病情治法有所侧重,临床效果显著。本案是一个典型的慢性肾衰竭病例,属于脾肾亏虚,浊毒内蕴之肾病。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肾亏损,浊邪不减,因久病必瘀,瘀血、湿热阻滞肾络,肾气不固,封藏失职,致精微物质不能经脾上升,重浊废物无法经肺的肃降下泻,因此以扶正祛邪为总治则,调整脾肾是根本,通腑泄浊、活血化瘀给邪以出路,益气、利湿、降浊并用,做到清补兼顾。目前此患者脾肾衰弱,正气已伤,湿热、瘀血、浊毒内存,故在治疗时当取藏泄并用、调和脾胃之法,以补肾健脾、泄浊解毒为具体治法。故方以参芪地黄汤加减去除体内浊毒邪气,疏利三焦以复气化,恢复脾肾功能。方中加菟丝子、肉桂温肾固精,丹参、鬼箭羽、桃仁、酒大黄活血通络,土茯苓、萆薢泄浊利湿,珍珠母平肝降逆,砂仁健脾和胃。二诊时患者症状缓解,但有下焦湿热之象,故酌加滋阴清热之黄柏,利湿通淋之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三诊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肾功能指标好转,故加重太子参用量以加强益气养阴之力,加山药平补脾肾,扶正以祛邪。

【跟诊手记】

本案患者为老年男性,面色晦暗,精神欠佳,出现不适症状就诊时已达慢性肾衰竭阶段。黄文政教授在治疗慢性肾病方面非常注重疏利少阳,在“少阳为枢”“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少阳三焦枢机不利为肾脏疾病的关键病机。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上,黄文政教授认为其病机为脾肾亏虚,阴阳气血不足,气机升降功能失常,而致浊邪潴留,壅塞三焦,其病程演变的一般规律是起始为脾肾气虚,继之正虚邪实、寒热错杂,机体阴阳、表里、上下一派紊乱,最终精气耗竭,气血离守,脏腑功能全面衰败。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扶正祛邪是总的治则,调理脾胃是权宜之计,泄浊解毒、活血化瘀为祛邪的关键。黄文政教授常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病,参芪地黄汤出自《沈氏尊生书》,其中生黄芪能补气,太子参补气滋阴,共为主药。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补肝脾肾。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泻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湿,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黄文政教授同时也十分重视活血化瘀通络法的应用。该案患者还合并有高尿酸血症,其病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等相关,临证宜综合辨证施治。黄文政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并发痛风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且常发为湿热痹、血瘀痹。湿热痹常予三妙丸合薏苡仁汤化裁,功以清热化湿,祛风止痛,湿热偏重者应重用苍术、黄柏;热盛者可加黄芩、石膏;热毒者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血瘀痹常用身痛逐瘀汤以活血通经止痛;兼痰热者,可加瓜蒌、贝母清热化痰;兼湿浊者可予土茯苓、草薢渗湿泄浊。本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说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是有确切疗效的。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慢性肾衰竭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该分册分别从医家介绍、学术观点、临床特色、病案精选四方面针对8位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进行了阐述。医家简介部分介绍了名医的学术背景、地位及成就。学术观点部分展现了名医独特的学术观点及其源流与发展过程。临床特色部分展现了名医诊治的特色,如特色诊疗、常用方药、特殊药物剂量、药物配伍等。其中精要部分,如吕仁和教授创立“微型癥瘕”病机学说及“三型九候辨证论治体系”;张大宁教授创立“肾虚血瘀病机理论与补肾活血排毒治法”;南征教授提出“毒损肾络”病机学说及“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治法;黄文政教授提出“肾主藏精液”,创立“疏利少阳三焦”的治疗大法;张炳厚教授提出本病“肾阴常虚”,治以“培补真阴”为要;刘宝厚教授的“病位病性辨证”诊治方法;杨霓芝教授的“气虚血瘀浊毒病机及益气活血蠲毒治法”;高彦彬教授善从络病论治,提出“肾元亏虚、肾络瘀结、浊毒内停病机理论及益气固肾通络排毒治法”。或发皇经典之古义,或融会现代之新知,蔚为大观。


验案精选部分则选取了反映医家临床的经典案例,体现了他们特有的诊疗思维。该部分通过专家按语的形式对验案进行点评,辨析患者脉证,详解诊断依据,阐释立法思路、药物加减变化等。全案例整体分析与各诊次解读相结合,体现诊次之间的动态变化,展现名医临证思维方法。此外,书中还实景再现展示了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与弟子跟诊记录的全貌,体现“道术结合”的传承内涵。同时,从人文关怀的层面,还原了名老中医如何用其认识感知世界的丰富经验来关切患者生命及与之共情的过程,提高了全书的高度和温度,是中医从业人员学习不同名老中医辨治肾脏病道术的专业书籍。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zhongyishuyuan0305,欢迎投稿唠嗑。
湿疹难治,反复发作,巧治有3法

新书资讯 | 慢性肾衰竭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


阅读原文,选购文中推荐好书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中医出版
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社资源打造的精品公众订阅号。有名医、有好书、有故事、有资讯,态度严谨认真,内容生动活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