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华先生崇尚经典,喜用经方,在中风病恢复期的治疗上,擅长用续命汤,常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对续命汤有较深的认识。
考续命汤,主要有《古今录验》续命汤、小续命汤、西州续命汤、大续命汤、大续命散、续命煮散等。续命汤大致由这样四类药物组成:温阳宣通之麻黄、桂枝、细辛、附子;养血活血之当归、川芎、芍药;补气之人参、白术、甘草;寒凉之石膏、黄芩等。方中麻黄、桂枝、干姜破癥坚积聚,温通经脉,更配以大量益气活血之品,使血脉畅通,经气流转,清窍通利。用黄芩、石膏是为了清除因风邪侵袭所致的郁热,且可兼制诸药之温热。
周某,男,52岁,就诊日期2020年2月21日。
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个月零24天。该患者1个月零24天前因饮酒半斤后出现左侧下肢活动障碍,伴语言不清,被家人送往松原市中心医院救治,经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出血”,入院后给予降止血、降颅压、吸氧及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病情稳定后出院。现患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饮食可,睡眠可,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既往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血压控制尚可;目前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尚可。血压为BP170/90mmhg,目前患者神清,语言謇涩,左侧面瘫,左侧上肢肌力0级,右侧下肢肌力Ⅱ级,右侧巴宾斯基征(+),脑膜刺激征(-),踝阵挛(-)。
辅助检查:头CT示脑梗死。
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寒邪瘀滞、经脉闭阻)。
西医诊断:脑梗死后遗症。
治法:温经通阳,祛风通络。
处方:续命煮散加减。方药:麻黄5g,附子5g,细辛3g,人参10,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10g,杏仁10g,石膏30g,防风15g,防己10g,肉桂10g,升麻10g,独活15g,川芎10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患者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调畅情志、饮食调养。
服药后,大便正常,患者近日空腹血糖13mmol/L左右,加入黄连15g。
患者自觉身疼,加入羌活15g。
患者左肩疼痛,加入姜黄10g,忍冬藤30g。
五诊:BP140/80mmhg,患者肩疼减轻,语言稍流利,左侧面瘫,左侧上肢Ⅰ级,右侧下肢Ⅲ级,原方加入桑枝15g,继续服用。
中风病又称为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的特点。由于本病起病急、变化快、症状多,与“善行而数变”的风邪特点相似,故古人以“风”类比,名为中风。续命煮散由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桂心、附子、茯苓、升麻、细辛、人参、防风各二两,石膏五两,白术四两组成。主治“中风言语謇涩,四肢痑曳”。上十五味粗筛下,以五方寸匕,纳小绢袋子中,以水四升和生姜三两,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日勿绝,慎风冷。分析本病案,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二诊服药后,大便正常,患者近日空腹血糖13mmol/mL左右,加入黄连15g。三诊患者自觉身疼,加入羌活15g。四诊患者左肩疼痛,加入姜黄10g,忍冬藤30g。五诊患者肩疼减轻,语言稍流利,左侧面瘫,左侧上肢Ⅰ级,右侧下肢Ⅲ级,原方加入桑枝15g,继续服用。本案所用续命煮散,古代多作为散剂使用,与汤剂相比,散剂既具有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又有用量小,便于携带和保存的优势。但散剂应用须注意其应用方法,散剂应用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煮散;另一类为非煎煮散。煮散就是在散剂中加入水或者其他媒介通过煎煮而成,像续命煮散就是在散剂的基础上加入生姜和水煎煮制成。而非煎煮散没有煎煮的过程,只是通过溶媒与散剂调和而成,像五苓散用白饮调和后服用。本案患者基础疾病多,病因病机复杂,为能及时调整用药,故未采用散剂应用。
本案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嗜好饮酒,既往患高血压、糖尿病,加之平常不爱运动,还不注意饮食,故发病。嘱患者清淡饮食,或荤素搭配,忌肥甘厚味。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动风刺激之品,禁烟酒。监测血压、血糖变化,加强肢体锻炼,积极康复治疗。李景华经常教导学生要多读经典,在临床中运用经典,他坚持详查形候,辨证施治,对待每一种病症和病证,他都认真分析,精准施治。本案中,李景华针对患者肢体活动不利、疼痛的情况,临床中常常采用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应用藤类药,《本草汇言》:“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脑中风患者多肢体活动不利,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而藤类药就像人体的四肢、经络,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运用藤类药可以达到经络止痛的效果。李景华临床常用忍冬藤、络石藤、海风藤等,如果患者上肢偏重常配伍桑枝、鸡血藤;下肢偏重常配伍木瓜、牛膝;如果患者兼有气虚则配伍黄芪,兼阳虚则配伍附子、肉桂;瘀血重则配伍地龙。针对患者高血糖的情况,李景华借鉴中医学关于“消渴”的论述及当代名家仝小林教授的经验,临床中常常在方中加入黄连,取其苦能治甜之意,如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葛根芩连汤、乌梅丸等。黄连虽有苦寒伤胃之弊,但李景华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调整剂量和配伍,临床用之得当,则不会出现伤胃的情况。为防苦寒伤胃或兼脾胃虚寒者常常配伍顾护脾胃的干姜。兼湿邪为患的常加芳香化湿、健脾燥湿、淡渗利湿之品。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荟萃了来自全国5个地区的10位名老中医,分别是王永炎、田维柱、任继学、孙申田、李景华、谷世喆、张伯礼、陈学忠、郑绍周、赵继福,他们在中医药治疗中风病领域独具特色,在全国享有盛誉。他们的学术经验荟萃,将会对中医从业人员诊治中风病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该分册分别从医家介绍、学术观点、临床特色、验案精选四方面对10位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进行了阐述。
医家简介部分介绍了名医的学术背景、地位以及成就。学术观点部分展现了名医独特的学术观点及其源流与发展过程。临床特色部分展现了医家诊治的特点,如特色诊疗、常用方药、特殊药物剂量、药物配伍等。其中精要部分,如王永炎之“毒损脑络”学说,田维柱之“眼针”治法,任继学之“中风十法”学说,孙申田之“头针”治法,李景华之“善用续命”经验,谷世喆之“针药结合”方法,张伯礼之“个体防治”经验,陈学忠之“肾虚血瘀”学说,郑绍周之“析风论治”学说,赵继福之“四阶六证”辨证,或发皇经典之古义,或融会现代之新知,如是蔚为大观。验案精选部分则选取了反映医家临床的经典案例,体现了老中医特有的诊疗思维。该部分通过专家按语的形式对验案进行点评,辨析患者脉证,详解诊断依据,阐释立法思路、药物加减变化等。全案例整体分析与各诊次解读相结合,体现诊次之间的动态变化,展现名医临证思维方法。此外,书中还结合医案再现当时的诊疗情况,立体展示了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与弟子跟诊记录全貌,体现“道术结合”的传承内涵。同时,从人文关怀的层面,还原了名老中医如何用其认识、感知世界的丰富经验来关切患者生命及与之共情的过程,增加了全书的高度和温度,是中医从业人员学习不同名老中医辨治脑卒中道术的专业书籍。
作者简介
谷晓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疫病研究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中医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温病学》课程联盟理事长,教育部首批《温病学》虚拟教研室主任。被评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名中医”“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医疫病学传承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温病学学术带头人。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