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论用药

健康   健康   2024-10-23 11:02   北京  


王新陆(1949—),男,汉族,湖南湘潭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山东省委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特色诊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科技部“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第二届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健康中国战略规划研究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201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名中医。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第五、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2022年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血浊

血浊是指血液受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影响,失却其清纯状态,或丧失其循行规律,影响其生理功能,因而扰乱脏腑气机的病理现象。换言之,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中滞留有害代谢产物及循行障碍等皆可称之为血浊。从其定义可以看出,血浊是一个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其病位在血。这里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血的构成物质发生了质或量的改变;二是血的正常循行状态发生了改变。


血浊是对血的运行与功能异常的高度概括,血浊不仅是各种现代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形成之后又能作为继发性致病因素,加重其病理变化,与现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清化血浊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预防医学意义。明确血浊的辨证与治疗,有利于深入研究血浊证的本质,寻求治疗现代杂病的新途径,从而提高临床防治效果。


PART.01
血浊的临床表现特点


血浊是一种病理状态,但又可以作为一种继发的病因导致诸多疾病的发生。而证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根据证的概念,我们可以把血浊导致的病理状态定义为“血浊证”。


浊有秽浊、污浊之意,所以血浊致病导致的临床症状有如下特点。


(1)头昏沉,首如裹:如《格致余论·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辩》曰:“首为诸阳之会,其位高而气清,其体虚,故聪明得而系焉。浊气熏蒸,清道不通,沉重而不爽快利,似乎有物以蒙冒之。”血浊致病,常导致头脑昏沉、头重如裹的症状。


(2)口气或呼气秽浊:如《太清调气经》曰:“既有浊气,如何察知?凡夜睡皆缘口合,则五脏气塞壅,即在喉中,每至睡觉时大开口索量,即有荤秽之气,自不甚闻,因此察知,即知口气恶也。”血浊致病,常出现口气秽浊、口臭、口中黏腻等症状。


(3)面色粗黄晦暗、油膩:血浊上蒸头面,可见面部皮肤油腻、粗黄晦暗、毛孔粗大、有痤疮等症状。


(4)舌苔黏腻:舌苔由胃气上蒸所生,若浊邪内蕴,随之上泛,导致舌苔黏腻。


(5)形体肥胖:水谷精微不化,沉积体内,是为血浊,易导致形体肥胖。


(6)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血浊存于体内,可随大小便、汗液及其他分泌物排出体外,若浊邪内蕴,则大小便、汗液及其他分泌物秽浊不清,导致小便混浊、大便黏滞不爽、汗液黏腻等症状。


(7)相应化验指标异常:血浊的最初阶段,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外在体征,如果血液化验指标异常,亦是血浊的重要征象。

此外,血浊影响到脏腑、组织、经络、官窍的功能,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或体征。


血浊的辨证分型
PART.02


(1)基本证候

主症:形体肥胖,头脑昏沉,肢体怠惰,嗜卧少动,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包括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混浊、汗液垢浊等);或伴有胸闷脘胀,恶心纳呆,皮肤油腻,面垢疹多。舌质暗,舌体胖,舌苔滑腻,脉滑或涩。


血的运行无处不到,浊亦随之上下内外,故人身各处,举凡脏腑经络、头面胸腹、四肢百骸均有出现血浊的可能。浊邪污血,水谷不化,沉积体内,故而形体肥胖。血浊易影响血液的化神功能,伤及脑窍,故而头昏沉。浊邪伤人,有沉重、附着的特点,故而血浊易导致肢体怠惰,嗜卧少动。浊有秽浊之意,故血浊为患,易出现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特征,血浊在上,则面垢疹多;浊邪下注,则小便混浊;浊滞肌肤,则皮肤油腻,汗液垢浊。浊性黏滞,滞滞大肠,易导致大便黏滞不畅、口中黏腻、舌苔滑腻等症状;浊易阻气机,故而胸闷脘胀,恶心纳呆;气机失畅,影响血液循环,则舌质暗、脉涩;影响水液代谢,则舌体胖。浊为阴邪内盛,实邪壅盛脉中,故见滑脉,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滑者,阴气有余也。”


兼症:血浊可以广泛伤及脏腑功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病位不同,相应兼症亦有区别。血浊及脑,血不化神,则善忘呆钝,语謇肢瘫;血浊及心,血不养心,则心悸怔忡,胸闷胸痛;血浊及肺,宣降失司,则咳嗽气喘,胸闷咯血;血浊及肝,疏泄失职,则烦躁易怒,胀痛积瘕;血浊及脾,运化不能,则腹胀腹痛,纳呆便溏;血浊及肾,藏精不固,则阳痿遗泄,耳鸣头晕;浊血久滞,搏结渐积,则致癥瘕癌肿。


(2)复合证候

气滞血浊:多由于情志不舒、忧郁悲伤、思虑过度等精神因素;或病理物质阻塞,阴寒凝滞;或脏气虚弱,运行乏力而致。除血浊证的基本表现外,兼见胸胁脘腹胀闷疼痛,或走窜疼痛,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脉弦等。

热毒血浊:多由于热毒污血,或气滞化火,或津亏虚热,或痰湿生热而致。除血浊证的基本表现外,兼见口渴欲饮、烦躁不宁、面红目赤、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等。


寒客血浊:多由于寒邪内侵,或阳虚生寒,或寒饮内停而致。除血浊证的基本表现外,兼见口淡不渴、肢冷蜷卧、面色淡白、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迟等。


PART.03
血浊的治法方药--化浊行血汤

(1)该方是辨治血浊的基本方药:《灵枢·逆顺肥瘦》曰:“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也。”可见,浊之在血脉,尤污物之在江河。欲去江河之污物者,必疏通河道;欲除血中之浊者,须采用清化通利之法,浊去则经脉通畅。因此,血浊证的基本治法是清化血浊。清,使之纯净、洁净之意,唯有清,才能使血液清纯,恢复其应有的功能状态;化,使其性质或状态改变之意,唯有化,才能使血液中的污浊之物、有害物质祛除。但考虑到血浊既成,不仅影响血液的清纯状态,亦必将影响血液的循行状态,导致血循行迟滞等病理改变,故而拟方化浊行血汤针对血浊证的基本证候进行治疗。亦即在清化血浊的基础上,本着“先安未受邪之地”(叶天士《温热论》)的原则,适当选用行血之药以起到“见血之浊,当知血之滞,故先行其血”的目的。


(2)组方分析


组成:荷叶15g,焦山楂30g,决明子30g,赤芍15g,制水蛭9g,酒大黄(酒军)6g,路路通15g,虎杖30g,葫芦9g。


功效:清化血浊,行血畅血。


主治:血浊证。


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滤出煎液400mL,饭后半小时服用200mL,早晚各1次。


方解:方中荷叶、决明子、焦山楂三药,其功均善清化浊邪而为君。荷叶味苦、涩而性平,入脾、胃经。能升阳利湿化浊,通利小便。清阳得升则浊阴自降,湿邪得利则血浊可清。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能清肝明目,通便祛浊。《药性论》曰:“利五脏,除肝家热。”《医林纂要》谓之:“泻邪浊。”两药合用,通利二便,前后分消,共奏化浊之功。焦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肝经,入血分而活血散瘀,化浊消积。既能化浊,又能行血。《本草纲目》谓之:“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三药均为平和之品,化血浊,行血脉,而又无耗阴伤血之虞,共为君药。


制水蛭、酒大黄、赤芍三药为臣药。水蛭味咸、苦,性平,入肝经。咸入血走血,苦泄结,咸苦并行,故能助山楂行血通脉,又能破浊血恶血。其性亦缓,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认为:“水蛭最善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力而无害也。”同时,《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谓其“利水道”,又有利于泻浊邪。酒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肝经。酒制大黄功善入血,泻下攻积,清热解毒,活血祛浊。《药品化义》谓之:“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功。”《本草纲目》云:“大黄……泻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浊气。”赤芍味苦,性微寒,入肝经,功善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名医别录》谓其:“通顺血脉。”《药性论》言其:“治肺邪气……气血积聚,宣通脏腑拥气……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三药同用为臣药,共行化浊活血之功以助君药之效。


路路通、虎杖、葫芦三味为佐药。浊邪客于血脉,随脉道通行全身,十二经脉无处不到。因此,方中选用路路通“通行十二经穴”(《本草纲目拾遗》),通引君臣药直达病所,用以以为佐助药,且路路通味苦,性平,本身即有利水除浊之功。虎杖味苦,性寒,入肝、胆经,功能活血化浊,清热利湿解毒。《名医别录》云:“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结。”《药性论》谓之:“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尤善于血浊郁而化热者。葫芦味甘微苦、咸,性凉,入脾、肝、膀胱经,功能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中华本草》介绍其功能主治是:“主湿热黄疸,肾炎水肿,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新疆中草药手册》讲:“清肝利胆。治黄疸型肝炎。以葫芦三钱,水煎服,并用适量煎水洗身。”以上三味,以通为用,利水泄热化浊,共助君臣而为佐药。


化浊行血汤九味药相伍,效专力宏,靶向明确,共收清化血浊、行血畅血之效。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国医大师传承录》第四辑,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第四届国医大师30人,分别从学医之路、成才之道、学术之精、专病之治、方药之长、大医之情、养生之智、传道之术等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展现国医大师为医为人之路,客观、真实、全面反映其学术成就、临证特色、文化学养、师徒授受等内容。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中医后学的医学之路指点迷津,引领方向。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zhongyishuyuan0305,欢迎投稿唠嗑。
一方加减治愈顽固性泻泄案

颞下颌骨关节病,针灸止痛一周治愈


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中医出版
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社资源打造的精品公众订阅号。有名医、有好书、有故事、有资讯,态度严谨认真,内容生动活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