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路过紫式部的家

文化   文化   2024-08-31 11:30   北京  


一览扶桑

从日常开始,带你重新发现一个深度日本

在京都散步,最喜欢的两条路线,一条是去鸭川,另一条则是绕御所一周。


每次绕御所一周时,都要路过紫式部的家——就是那位在1000多年前的平安时代,写了近100万字大长篇《源氏物语》的女作家紫式部的家。


每次路过紫式部的家,每次都是大门紧闭,让人想起诗人高桥新吉的一首诗,说:


留守と言へ

ここには誰も居らぬと言へ

五億年経つたら帰って来る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


虽说不在家

虽说这里谁也不在

五亿年过后就回来


五亿年!如果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年、太阳的年龄是47亿年、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的话,五亿年之后才能回家的紫式部,此刻正在另一个星球上吧。


1000多年前就离开了地球这个尘世的紫式部,的确是离开得太久了。所以,如果在网络上搜索“紫式部的家“,不一定能搜索得到。因为紫式部的家所在的地方,早在中世纪就变成了寺院——庐山寺。地址位于京都御苑的东侧,距离镇守京都御苑东的梨木神社非常近。


初夏的庐山寺庭园(图|库索)


走近庐山寺的大门,会看到一个醒目的石碑,上写“紫式部邸宅址”,大门一侧的围墙上,还挂着一块醒目的告示板“源氏物语执笔地”。


庐山寺内的紫式部歌碑


庐山寺跟紫式部有什么关系呢?先简单介绍一下庐山寺的历史。


庐山寺借用了中国庐山的名称,其正式的寺名叫“日本庐山天台讲寺”,山号为“庐山”。最早由平安时代天台宗的良源创建于938年,创建初期的地址位于京都北部的船冈山,当时寺院名是“与愿金刚院”,后来在经历种种变迁之后才改名为庐山寺。


中世纪的桃山时代(1573-1603),统一日本并大权在握的丰城秀吉,意气风发地着手对京都进行大改造,不仅给自己修建了一个比现在的二条城还要大一圈的、覆盖着金箔瓦的“聚乐第”,还规划了“寺院街”,将零散分布在京都的寺院,强制性集中迁移至京都御所的东侧。现在京都游客云集的“寺町京极商店街”,就是丰城秀吉规划“寺院街”的结果。


庐山寺虽然距离寺町京极商店街还有一段距离,但也是桃山时代被迁移的寺院之一。庐山寺在应仁之乱(1467年─1477年)时,曾经惨遭烧毁。中世纪迁移到御苑东侧之后,也遭遇过好几次火灾。现在庐山寺供奉西方三圣的本堂,也是在江户时代中期(1794年)重新修建后保存下来的。


因此,从千年前庐山寺创立,到中世纪迁移,甚至一直从江户时代再到明治时代、直至日本战后近二十年,人们都不觉得庐山寺跟紫式部以及她的《源氏物语》有什么关系。对于过去的人们而言,庐山寺广为人知的,是可以驱除瘟神厄运的“角大师”。


角大师,就是创建庐山寺的天台宗僧侣良源。良源是比睿山延历寺的中兴之祖,人称慈惠大师或是元三大师。传说良源曾经化身为鬼,头上长角,驱除瘟疫病神,因此被视为“厄除大师”,俗称“角大师”。从中世纪至今,角大师护符在日本民间信者无数。


直到进入现代社会的20世纪60年代,经日本著名考古学家角田文卫的多番考证,才终于认定中世纪庐山寺迁移至御苑东侧的这个地址,在平安时代曾是紫式部的曾祖父藤原兼辅所建的宅邸。紫式部不仅在曾祖父建的这个宅邸出生,并在宅邸渡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


紫式部,土佐光起绘


写尽情爱悲欢的大才女紫式部,一生中只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大约在998年左右,与年长20岁的远房亲戚藤原宣孝成为夫妻,婚后生有一女藤原贤子。贤子3岁左右时,丈夫宣孝便因病去世。


因为紫式部所在的平安时代中期,仍然以“妻问婚”为主——男方去女方家过夜,双方有了孩子,也由女方家负责抚养。所以,历史研究学者们推断:现在庐山寺的所在地、也即在平安时代紫式部祖辈几代人生活过的这个宅邸里,紫式部不仅迎来了比她年长20岁的丈夫藤原宣孝,还在宣孝去世后,一边抚养后来也长成一位大才女的女儿贤子,一边还执笔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以及流传至今的记录体《紫式部日记》。


尽管人们都知道《源氏物语》的作者是紫式部,但实际上“紫式部”只是一个笔名,而并非真正的人名。虽然在大河剧《光る君へ》(中文译为《致光之君》)中,紫式部被父亲称为“嘛嘿罗”(日文假名まひろ),但这只是大河剧制作人根据剧情需要杜撰的一个名字而已。真实历史中的紫式部,真名不详,出生时间不详,死亡时间亦不详。


今年热播的大河剧《致光之君》海报


按日本的历史研究学者们的说法,紫式部刚开始写《源氏物语》时,被喜欢她作品的贵族读者们称为“藤式部”——因为紫式部的父亲姓“藤原”,曾经在式部省工作。“式部省”是日本律令制时期八省之一。负责文官的人事、教育等,相当于日本现在的“文部科学省”。可以脑补一下:假设现在日本的文部科学省有位叫田中的官员的女儿写小说,大家不知道官员女儿的名字,就随便给取个代号“田文部“或是“田科学”作为笔名——“藤式部”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至于“藤式部”为什么后来变成了“紫式部”,真实理由不详。但一种流传说法认为:《源氏物语》中,主人公光源氏最爱的女性是“紫の上”(以下均称为“紫上”),所以后来人们借用了“紫上”的名字,将“藤式部”唤为“紫式部”。个人感觉这个说法有些牵强,但不管怎样,作为小说家的“紫式部”就这样诞生了。


写于平安时代中期的《源氏物语》,用54个章节,讲述绝世美男光源氏及其后代的人生故事。丰子恺先生所翻译的中文版《源氏物语》译后记里的一段话,可以对《源氏物语》做一个大致概括:


《源氏物语》一书,日本人尊之为古典文学之泰斗,辞典举例,大都首先引用此书中语。此书确系世界最早之散文长篇小说,成立于一〇〇六年左右,比中国最早之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早出世三百多年,比西洋最早之小说集薄伽丘(Boccaccio)所著《十日谈》(Decameron)亦早出世三百多年。书中叙述涉及三代,历时七十多年,登场人物有四百四十多名,亦可谓庞大矣。


在紫式部的笔下,“光源氏”这位男主角,也称“光君”或者“源氏“,是完美无缺的存在——拥有绝世的俊美容颜,拥有绝顶的冰雪聪明。自幼读书便过目不忘,和歌、舞蹈、乐器,无不精通。如此闪闪发光耀眼夺目的美少年,不仅男女通吃,更是全天下女人们的向往所在。


可这样的光源氏,却有一个非常不幸的童年:3岁丧母、7岁时“臣籍降下”(为避免未来与太子争夺皇位,从皇族被降为臣民,并赐姓‘源氏’);12岁那年行完象征成年的“元服礼“后,还被迫娶了一个自己不爱、也不爱自己的的冷漠正妻葵姬,拥有一段毫无温暖可言的婚姻。


但这还不是光源氏痛苦人生的根源。光源氏一生的痛苦,都源自他对自己的继母所产生的禁忌之恋。


光源氏的父亲,是贤明的君王桐壶帝,母亲则是桐壶更衣。一夫多妻的平安时代,在天皇的后宫女性中,“中宫”或“皇后”是最高级别,“女御”次之,而“更衣”则比“女御”又低了一个等级。


桐壶更衣的地位不高,却深得桐壶帝的宠爱,还给桐壶帝生了一个绝世的美皇子,在佳丽如云的深宫,理所当然地会遭人嫉妒和排挤。所以,光源氏才3岁时,亲生母亲桐壶更衣便因深度的精神抑郁不幸去世。


3岁便失去母亲的光源氏,从小在女性成群的后宫长大。光源氏9岁那年,父亲桐壶帝迎娶了一位年轻的新妻子,唤作藤壶。14岁的藤壶,与光源氏的母亲桐壶更衣长得一模一样。因此不仅深得桐壶帝宠爱,也弥补了光源氏的对母亲的向往。9岁的光源氏还是个孩子,可以自由出入父皇的后宫。可以想象,那应该是光源氏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随时随地可以见到酷似亲妈的继母藤壶。


9岁的光源氏与14岁的藤壶,两人虽然是后妈与继子的关系,但年龄差仅仅5岁而已。所以,随着年龄增长,光源氏对藤壶的情感,也从亲情发展为爱情。藤壶成为光源氏情窦初开的初恋,


但藤壶作为自己所尊敬的父皇的妻子、自己的继母,却又是光源氏无论如何都不得染指的女性(尽管后来还是失控地染指过二次)。为了缓解这种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光源氏开始与各种各样的女人风花雪月,谈情说爱。《源氏物语》的巨大画卷,便在光源氏的种种人生邂逅之中缓缓展开。


国宝《源氏物语绘卷》,德川美术馆所藏


在光源氏邂逅的众多女性中,有些如同流星般一闪而过,仅仅在小说中出现一次,便不再被提及;而有些则在这部百万字大长篇中永远拥有一席之地。例如与母亲桐壶更衣酷似的人生初恋藤壶,是光源氏永远的女人;而与人生初恋藤壶酷似的紫上,则被成年后的光源氏视为“最爱的女性”。如此说来,3岁丧母的光源氏,内心里其实有着穷其一生都无法解开的恋母情结,以至于所爱的女人,个个都是母亲的分身。


唉,读完一部《源氏物语》,想起当下中文圈的一个流行说法——全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祸。出生帝王之家虽然会与普通家庭有所不同,但童年的时代的烙印,却是同样深刻的。尽管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从古至今,在成长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人性构造、人的本能、以及种种悲欢喜乐,千百年来似乎从未变过,五亿年之后的未来,即便紫式部重返地球,如果人类还存在的话,恐怕也会发现:她在平安时代刻画过的那些人类情绪,从远古的过去直到无垠的未来,永远不会改变。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的我们以及未来的我们,还能读也会继续读古典,并会千百亿年如一日地理解古典作品中的那些情爱与忧伤。这或许是另一种方式的、属于人类情绪的刹那即永恒。


唐辛子专栏

唐辛子

旅日华人作家

著有《日本女人的爱情武士道》等

(本文为作者原创稿,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一览扶桑立场。除特别注明外,文中图片均来自维基百科,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


·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 ·

官方公众号

本微信号中原创作品已开启快捷转载,欢迎转发。




一览扶桑
日本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在中国的推广公号,基金从1989年开始,运营了医生培训、媒体人访日以及中日学者交流等项目,在日中两国均获得了重要的影响力。本公号致力于展现项目成果,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相互交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