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文博会上的10个紧急议题

文化   2024-05-27 17:48   广东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6号馆



撰文:林半塘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已经办到了第二十届,今年的规模和声势都很大,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一次年度性的集中亮相。


文化产业在文博会上展现了三种维度:文化和地方、文化和科技,以及文化中的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这几个维度,虽然在文博会的报道当中被反复提及,但展开去观察,会发现在当下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下做文化事业,会有不少新的动向与经验在生成,能否发现、捕捉和放大这种动向,关乎到文博会的参展机构的行业洞察的敏锐度以及趋势性呈现的策展能力。


大家逛文博会,关注的不是文化产业的样式,而是文化如何做出新意、呈现活力以及发展出生产力。


边走边看,我记录下了今年逛文博会的体会,共计10条,希望呈现这个超级展会的微观剖面。






1、文博会的主力单元是各个地方的展位,这也是现场最热闹和最有活力的部分。文博会是一个眼球竞争的环境,每个地方的文化如何脱颖而出,如何被看到和被听到,就涉及到了展位的策展与编辑。


是展示“强标签化”的地方文化,还是展示一个地方对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全新理解与实践?是将地方的文化产业新动态进行梳理、编辑和空间建构,还是以市集的形态进行并列展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到这个展位的传播竞争力。


在一个大型博览会上,有传播力的项目,自然就是有产业发展可能性的项目。如果说文博会是地方文化成果的竞争,倒不如说更直接的竞争,是文化的编辑与策展能力的比拼。



2、在一个大型博览会上应该展示“更多”,还是展示“更少”,如何处理“多”和“少”的关系,其实考验的一个地方对自身文化资源和成果的选择和判断。在文博会现场,展示效果做得好的展示,都是那些做少、不做多的展位,比如香港展位的空间设计与内容呈现的准确表达,既有展览单元的完整性,又有独特的城市符号,识别度高,记忆点强。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地方做文化要讲故事,是要讲众声喧哗的故事,还是讲好一个故事?从这个角度讲,做文化就是做选择和判断,是做少、做精和“小而美”,而不是做多,乱花渐欲迷人眼,最终成为一锅稀粥。



3、在汕头展位上,机器人表演潮汕地方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这就是用新的手段来展示地方文化内容的精彩案例。最近几年,潮汕地区的民俗引人关注,其中的参与和传播主体是回乡的年轻人,可见地方文化的核心议题是“年轻人如何返乡”,以及地方文化工作是否开放给年轻人。


流量不是重点,年轻人的参与才是关键所在。



4、科技只是表现形式,而核心还是内容、需求和情感。不少展位引入了机器人展示,吸引人的地方是地方的、传统的、非遗的文化与新技术的结合,大家期待新的技术为旧有的内容注入新的生命力。


这其实提示了我们地方文化的挖掘、梳理、编辑、出版仍是地方文化的基础设施,而在基础建设之外的开放与实验,则会让更多人对之产生共情,也就是说地方文化同样需要“开源”,需要为更多的跨学科结合提供“插线板”。



5、今年文博会首次推出艺术与设计的展示板块,将注意力投射到当代文化的现场。区分于地方省市单元,这个板块是去地方化的,是由年轻人的文化需求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文化市场。做文化产业需要的是对文化的洞察与引领,它不是把文化做大,而是把文化做多,做丰富,做强,这个当中就需要不断孵化文化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比如在这个板块当中服装设计与非遗的结合,建筑设计介入到地方文化振兴工作中,以及马术与当代艺术的结合,这些实践都试图去解答的问题是:既有的文化传统如何进行当代的演绎,如何介入并引领当代生活。



6、相对于其他展区对大众市场的想象,艺术与设计板块则针对的是更为垂直的市场,面对更为细分的人群。经常使用“大文化”这个概念的群体,会认为文化可以囊括一切,其实是将文化的泛化和虚无化了。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细分,在于专业发展当中的以小见大,小和小的联合和汇聚,任何一个有活力的文化组织,都是在细分的、垂直的领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艺术与设计板块切入艺术市场,并通过画廊、建筑设计公司、拍卖行、马术文化中心、艺术与设计学院这样的文化关联机构的参展和呈现,展示了一种市场自发的文化活力,并且每个垂直领域都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增长性的专业市场,每一个点都有其能量。


如果说地方的展示单元是发起、规划和宣传,艺术与设计板块则是自发的、垂直的和策展式的。



7、无论是地方文化,还是产业文化,都需要引入编辑和策展思维。比如佛山展区,空间的形式与内容都非常贴合佛山这个历史文化名称的沉稳与活力,虽不张扬,但有其独特的空间氛围和城市风格,联系这个城市的社区活化、民间共创、以及艺术乡建,可以感受到这个南方隐富城市在低调地输出他在地方文化工作当中的方法与价值观。


文博会上的展示是“点”,一个地方的长期工作是“面”,一个成功的展示应该是让大家对“点”背后的“面”产生兴趣。



8、文化产业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要么大的做越做越大,要么就是小的越做越垂直,并且在垂直领域做到小而强。比如国内在文化产业上非常受到关注的陶文旅、乌镇、阿那亚、麓湖,都不是通过事业的体量为人所知,而是他们在细分和垂直领域的做小做精,进而形成了行业和市场的标杆性个案力。


今年文博会首度推出的艺术与设计板块,显然试图发掘和呈现那些小而优、小而强的文化机构,让他们积聚、发声,进而形成一股新的声浪。


文博会其实有一部分工作就是将文化产业分类,让同类项在一起展示、交流和竞争,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文博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做大,而在于他做的选择是否敏锐、准确,以及是否做到了在合适的时机,推波助澜,成为当代文化潮流的推动者。



9、文博会上还有一个参展类型非常独特,那就是深圳高校的展示,比如深圳技术大学将课程和项目的成果拿到文博会上展示,直接去掉大学的保护层,将市场作为他们的受众。


当很多学校满足于毕业生展上的作业展示,深圳的大学更愿意面对真实的问题和行业市场当中的受众,这也算是深圳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10、与其说文博会展示的是成果,不如说展示的是当下文化工作当中的最紧急的需求,比如一个地方如何形成自身的文化阐释和地方特色,并找准自己的受众;在众声喧哗当中,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输出自己的文化价值;一个垂直的文化机构如何在生态当中发展和壮大,实现“小而美”和“小而强”。


从这个角度讲,文博会不只是文化产业的现场,而是中国当代文化如何越做越新、越做越强的资源库与工具箱。这是一个最真实、最鲜活的“问题和方法的现场”。




文章版权归深圳市打边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转载、合作及广告投放请联系我们:info@artdbl.com,微信:artdbl2017,电话:0755-86549157。



打边炉ARTDBL
立足中国南方,聚焦艺术的现场及其文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