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丨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发展史

文摘   教育   2024-09-18 18:10   山东  

我们要了解春秋时魏国的情况,首先要从另一个更加古老的国家——毕国——谈起。杜预注《左传正义》说:“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国皆任姓也。”

后人考证,这几个国家出现的可能非常早,后世虽然一直保留了这些诸侯国,但国君却多次换人。商代就有毕国。根据甲骨文记载,此时的毕国已经从任姓毕方改为子姓毕方,并且从商武丁开始历代作为商王朝重要的核心力量,为武丁中兴及后世商政权的维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时的毕国大概在商王畿附近。甲骨卜辞中有“丁巳卜,贞:王令毕伐于东邦。”“卯贞:王令毕田于京。”“甲午卜,贞:呼毕先御燎于河。”都显示与商王关系密切,似乎不应在远方。

周武王伐纣之后,文王第十五子高被封在毕,故又称子高为毕公,后代于是就以毕为氏。《魏世家》曰:“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史记·魏世家》引马融语:“毕、毛,文王庶子”。此时的毕国大概在毕原一带。杜预以为:“毕在长安县西北。”《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毕原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则被解在西安市西南的长安区郭杜镇一带高地,长安区之北塬多有唐代墓志出土,往往称其地为毕原,略近于《括地志》所记。这个地方,后来又称毕陌、毕塬或咸阳塬,——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都是葬在此地。

大家可能猜到了,毕公的后人建立了春秋、战国时魏国。但这是后话,我们还得先交代一些毕国的历史。

毕公曾参与过伐商之战,立有大功。《史记·周本纪》载:“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因功而获采邑于毕地,而称毕公。

毕公大概很长寿,辅佐过多个周王,包括武王、成王、康王。《尚书·顾命》曰:“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曾主持过成周及东方事务,《康王之诰》说康王“出在应门之内……,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之右。”《毕命》也记载康王十二年六月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并赞颂毕公“弼亮四世,正色率下”。《史记·周本纪》也有相关的记载。

毕公高的长子楷伯另封至楷国,次子毕仲继承毕国。到西周晚期,毕公的后人,有一位叫做“克”的,当时可能为西方诸侯之长,作了一个大鼎,流传了下来。

其铭文曰:毕伯克肇乍(作)朕丕显皇且(祖)受命毕公䵼彝,用追享于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文中的毕伯当是指作大鼎者,而提到的毕公大概就是初封君主毕公高。

毕氏具体亡国的时间,今已难以确定。西周晚期,毕国或者毕公后人还断断续续出现于记载中。所以有人推测其亡国时间当在犬戎入侵之战,即周幽王军事集团与申国军事集团的剧烈冲突中。

但有据可查的是,晋献公时,毕氏后人毕万投奔了晋,并辅佐晋献公。一个国家的灭亡,其族人可能四分五散,毕万这一支在历史上再次绽放了精彩。

晋献公十六年(鲁闵公元年,前661年)冬,晋献公扩大晋国军队,将原来的一军设置为上、下两军,亲上军,以赵夙为御,毕万为车右;太子申生率领下军,一举消灭耿国(在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南)、霍国(在今山西省霍县西南)和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晋军凯旋而回后,晋献公将耿地赐给赵夙,将魏地赐给毕万(其后称魏氏),并让他们二人担任大夫。及献公,诸子争位,重耳流亡,有魏氏子弟魏犨(《左传》以毕万之孙)追随。十九年后,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而令魏犨为大夫,是为魏武子。  

《左传》载:“(鲁僖公二十八年,即前632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魏犫、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於何有?’……魏犫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在伐曹之战中,魏犨违反晋文公军令,火烧僖负羁家,文公一怒差点杀了他。魏犨强跳起来,显示雄武,晋文公才饶他一命,但杀了他的同伙。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公)将杀之.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从此关于魏犨的记载就很少了。

——曹共公十六年(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流亡过境曹国。曹共公不以礼对待重耳,又在重耳洗澡时偷窥他。僖负羁劝阻曹共公,但不被采纳。僖负羁之妻认为重耳会回国为君,将伐曹报仇。负羁于是便以壶盛食物,放在玉璧之上,馈赠给重耳,重耳接受了食物,将玉璧返还。后来重耳伐曹,严令保护僖负羁。

——《史记·晋世家第九》: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三月丙午,晋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厘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也。令军毋入僖负羁宗家以报德。

此后,《左传》关于魏氏的记载直到前614年才出现,即:魏寿余、魏锜。

关于魏寿余的记载不多。《左传》:“(鲁文公十三年)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於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杨伯峻注曰:“《孔疏》云:‘魏犫者,万之孙,为魏之世谪。寿余为魏邑之主,当是犫之近亲。’”《史记》也有关于魏寿余的记载,《晋世家》载:“(晋灵公)七年,晋六卿患随会在秦,常为晋乱,乃详令魏寿余反晋降秦。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依《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晋灵公七年为前614年。此处,魏寿余定不是魏武子,魏武子名犫。

魏錡是魏氏发展中的重要人物。魏锜(?—前575年),姬姓,魏氏,名锜,谥号曰“武”,采邑于厨、吕,故又称吕锜,史称厨武子。一说为魏犨之子,另一说为魏曼多之子。《左传》载:“(鲁宣公十二年)晋魏锜求公族未得,而怒,欲败晋师。”杨伯峻先生注云:“杜注以为魏犫之子,孔疏引《世本》以为魏仇之孙。传世器有吕钟,王国维据其铭文‘余毕公之孙,吕白(伯)之子’定为吕锜后人所作,见《观堂集林》十八。”“(鲁成公十六年)吕锜梦射月,中之,退入於泥。占之,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於泥,亦必死矣。’及战,射共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

——鲁宣公十二年为前597年,鲁成公十六年为前575年。此二年,是历史上著名的晋与楚的邲之战和鄢陵之战。

魏武子之后人吕錡死于此鄢陵之战,但也立下了巨大战功

魏錡有一兄一弟。其兄后世称为魏悼子,继承魏犨封地,魏悼子徙居于霍(今霍州市境内),前562年,魏昭子始居安邑,即今禹王城;战国时,魏惠王31年(前339年)才迁居大梁,其间安邑作为魏都共计223年。魏悼子之子魏绛,春秋大名鼎鼎,8年9合诸侯的晋卿,是魏氏家族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其弟为魏颗。《左传·宣公十五年》,即前 594年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战于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秦将杜回不用车马,率惯战者数百人“下砍马足,上劈甲将”,神勇无敌。魏颗将杜回诱致青草坡,大战中,杜回忽然一步一跌,魏颗突然见一老人“将青草一路挽结,以攀杜回之足”,遂被魏颗所俘。这就是秦晋辅氏之战,又称辅氏之聚

当夜,魏颗在梦到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言说:“你用先人之命善嫁我女儿,我今天结草以助,报答你的大恩大德!”原来,魏颗父亲魏武子有一个爱妾祖姬,未生育。武子平时对魏颗说:“我若死,一定要选良配嫁出她。”及武子病危,则对魏颗说:“我死后一定要让她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武子死,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魏颗将祖姬嫁出了。

魏颗因功被封于令狐(今山西临猗)。魏颗的后代以祖上封地为姓,称令狐氏。

魏錡之子吕相(?-前573年)谥号曰“”,故史称吕宣子,因吕氏出自魏氏,故以大宗本家氏号,亦称魏相。

前580年,晋、秦讲和,约定在令狐(今山西临猗西南)结盟。厉公先到,秦桓公不肯渡河,遂夹黄河而盟。秦随即背盟,与白狄合谋伐晋。次年晋邀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国诸侯朝见周简王,请周王派刘康公、成肃公一起伐秦。4月5日,晋厉公命吕相“绝秦”,写出《绝秦文》一书,洋洋洒洒百余字,堪称千古名篇,史称吕相绝秦。

前573年,晋悼公立,重组内阁,以吕相之父有功于晋国,立吕相为卿,为下军佐。同年,吕相病死。但同时被提拔重用的另一位魏氏子孙——魏悼子之子魏绛,登上了历史舞台。

魏绛(?—前552年),姬姓,魏氏,名绛,谥“庄”,史称魏庄子。魏绛在执法上严毅方正,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并实施“和戎”之策,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

晋悼公十二年(前562年),仅短短八年时间内,魏绛的“和戎”之策便取得了晋国与戎狄和睦相处的局面。悼公非常高兴,将郑国赠送的乐师、乐器,女乐的一半赐给魏绛,说:“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魏绛谢绝所赐之乐,对悼公说:“和戎狄,国之福也,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辞谢再三,方才接受。

魏绛之孙为魏舒,创立了我国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魏舒方阵(即最原始的步军方阵),魏舒方阵的出现,宣告了我国长达数百年的车战历史的结束。

前541年,晋平公十七年夏晋卿士魏舒随主将荀吴率军与狄军遭遇于大原,发生激战。由于战场地形复杂,战车难以施展作用。魏舒建议“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左传·昭公元年》),放弃战车,改用步兵编制,具体列阵为方法,以五个分离的小阵组成一个大阵:前为“两”,后为“五”,左为“参”,右为“专“,中空,最前为“偏”,以为诱敌之兵。易于进退和变化队形,并能相互支援。)五乘战车的甲士被编为三伍。荀吴许之。

狄人笑晋军失常,不列而攻,被晋人诱入阵中,合围击溃。此役为我国战争史上的中原各国由车战转向步战的开始。

前514年,晋执政大臣韩宣子卒,魏舒(魏献子)继任,灭祁氏、羊舌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羊舌氏之田为三县,选派贤能之士(包括族人魏戊被任为梗阳县宰)为县宰。孔子赞叹说魏子之举“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梗阳有人打官司。魏戊难断,遂上报魏舒。诉讼一方暗中挑选了一组女乐送给魏舒,魏舒打算收下来。魏戊遂请大臣阎没和女宽劝谏。二人与魏舒同食,期间哀叹不已,对答中二人又自我批判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魏舒醒悟,乃拒贿。

魏舒之子魏取,谥号简,史称魏简子;魏取之子魏侈。魏侈之孙即魏桓子。

魏桓子 (?─前446年),又称魏宣子,姬姓,魏氏,名驹,魏襄子魏侈之孙 。魏侈死,魏桓子即位。

前454年,智伯强行向魏、韩索地,又向赵襄子索地遭拒绝。于是智伯胁魏、韩举兵攻赵,围赵襄子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不久,魏桓子惧赵亡后祸及自身,联合韩、赵攻灭智伯,并三分其地。

《战国策》卷二十二魏 一记载如下: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

《周书》记载此时,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

家之地大于诸侯。

魏桓子去世后,孙子魏文侯继位。

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赵籍、韩虔三大夫为诸侯,脱离晋国,此时晋只剩绛城与曲沃两处,史称“三家分晋”。  
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晋国最后灭亡。魏国(前403—前225年)疆域甚散漫,在今陕西省境内者,沿黄河有今韩城县的南部。在渭河以南有华阴县左右地。在今山西省境内者,有西南部,并伸入东南部。在今河南省境内者,有北部,并兼有黄河以南一部分沿河地。在今河北省境内者,有今大名、广平间地。并有今山东省冠县地。  

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启用吴起,采取武卒制,精选士兵进行训练,建立了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当时名臣还有西门豹、子夏、魏成等人,形势一度大好。魏文侯薨,其子魏武侯即位,其在位25年期间,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候,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 

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称为梁国 。  

 
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前354年,赵国攻卫国,夺取漆及富丘两地。卫为魏之保护国,魏联宋国助卫,联军直逼赵都邯郸;赵求于齐救。
秦国趁机偷袭魏国,夺少梁。齐威王听将军段干朋主张延迟出兵,以“承魏之弊”,即:先以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示助赵,兼而牵制魏国;待魏攻陷邯郸,魏、赵双方均已无力再战之时,再给予正面的攻击。
赵魏两军相持一年多,邯郸城快要失陷之时,任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主力驰援赵国。孙膑提出“批亢捣虚”与“疾走大梁”。
魏军主帅庞涓亲率主力回驰大梁,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一带)被伏,魏军战败。魏国并未受到严重损失,且仍然实现了攻克赵国首都邯郸的战略目标。  
前352年,魏国联合韩国将齐国打败,齐楚求和。  
前350年,魏反攻秦国,包围秦孝公于定阳,秦国战败乞和。至此大战以魏国胜利告终,魏国的霸业得到继续发展。  
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于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王假降,魏亡。  
前209年陈胜起兵反秦,魏咎加入了陈胜阵营。陈胜派遣周市攻取魏地,当攻下魏地后,陈胜打算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愿接受,认为应该立旧魏国王族后人为魏王,于是魏咎被立为魏王,魏国复国。  
前208年,魏王咎兵败自杀,魏豹逃到楚,楚怀王拨了数千人给他,再向魏地进攻。魏豹攻下了魏地二十余城,楚怀王立豹为魏王。
及项羽大封诸侯,改封西魏王。楚汉争雄时,私统精兵回河东(今运城市)作壁上观。继而叛汉,与项羽合兵。
前205年秋,汉军围安邑,魏豹献城降汉,举家被俘。汉王令同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前203年,楚军围荥阳,周苛以“反国之臣,难与共守”为辞杀豹。
至此,魏氏灭国。


TOP.10
往期推荐
Historical articles

小白入门(第三版)



推荐丨文字学入门书目(资料)



文字學習淺談



布局丨崇山书院的“保卫战”



公告丨汉字公益课周五启动!



《字源识字》修订启事



我的自白



《字源识字》序二



《字源识字》序一



石立善:《常用漢字圖解》序


作者:崇山书院

来源:作者原创授权分享

编辑:太平郎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崇山书院
主要组织学习《说文解字》和《古文观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