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萨满教继续上溯,可以直达公元前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敝号在2022年系列随笔《走向理性》和2023年随笔《思想史》中都提到过——苏美尔、米底亚、亚述、巴比伦王朝就已经成型的幽冥之旅:吉尔伽美什史诗。
吉尔伽美什是苏美尔人的神话或者说是神化的历史,通过吉尔伽美什在冥界的历险和经历,来阐述苏美尔人对于世界的观感。
从它诞生自距今6000年前来看,可谓后世诸多冥界之旅的素材来源。
到距今4000年的古埃及王朝时期,对幽冥世界的理解就更为复杂多元,典型体现就是金字塔文、棺材文和亡灵书——已经初步构成了一个体系。
金字塔文大多数描述的是王者去世之后要抵达天堂的景象,棺材文则详细记录在抵达天堂的过程中,魂灵需要经历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亡灵书则把上述景象上升和普世为一种冥界信仰。
到公元前500年,中国开始出现本土的神鬼信仰,从形式上看,与此前美索不达米亚的类似——道教或中国传统认为,人的灵魂也分成两部分——神和鬼。人去世之后,神飞升至天界,鬼则复归大地之下。神就类似苏美尔的自由灵魂,鬼则类似苏美尔的身体灵魂。
当然,后来更加细分为魂和魄,魂就是神,与精神相关;魄则为鬼,与肉身相关。魄还可以区分为7个部分,人去世后,魄最终会消散掉;但魂可以长存,既可以转世,也可以长期逗留而为鬼。
祖先牌位,是中国人沟通已去世祖先神和鬼的媒介。
作者还着墨分析了中国一直延续到今天的道教法场仪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幽冥之旅的仪式,这是过去萨满巫术的外在表现,逐步被理论化之后的形式。
写随笔的时候也同时在重读西游记。西游记第九到第十一回,是比较奇特的章节,整体看起来与西游记主题故事没什么关系,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魂游冥界的故事。
小说借助李世民的视角,由澧都判官崔珏领着,游遍中国道教理念中地府各层级。其结构和叙事方式,有一点类似同时期但丁的《神曲》。
西游记这三回像是硬生生插进去的故事,从形式上看应当有着相当硬核的来源,不然作者不会这么生插。其中一段刘全夫妇的故事尤其与西游记主题没有什么关系,主题与《神曲》中的救赎与忏悔一致。
挺好玩。
同时期的印度也产生了吠陀传统,由吠陀衍生出来的幽冥之旅方式,主要是出窍和瑜伽。
瑜伽神秘主义把出窍体验也进行了理论化——三昧、三摩地就是指出窍的体验境界,后来被佛教用于在精神上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代名词。
佛教上对幽冥之旅探索的极致,体现在藏传佛教中著名的《中阴得度》,也可以叫《中阴闻教得度》,也就是佛教版的亡灵书。我大概是在十多年前读到了此书。
中阴论里,人去世后,在转世前,要经历6个中阴状态——处胎中阴、梦境中阴、禅定中阴、命尽中阴、实相中阴、投生中阴。中阴状态总计不会超过49天。
从佛教来看,每个阶段其实都存在解脱轮回的可能,如果没有捕捉到,那么就进入下一个阶段。解脱轮回的标志就是每个阶段出现的明光——无颜色的明光,追寻它就能遁入解脱之门。否则,灵魂受到业力的牵引,会继续下一阶段,直至再次转世为人。
有生之年要练习瑜伽,就是为今后在中阴状态中,提升能够捕捉到解脱轮回之光的能力。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增强在梦境中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在梦中梦到遭受火烧的危险时,敢于直面危险,能意识到这是幻觉,这可是极高等的自我控制力。
牛。
作者还详细分析了佛道结合的寓言式神话——西游记。从幽冥之旅和神话学的角度来看,西游记描述的,是一个多重平行和交互作用的世界,既有人世间,有天界,有地狱,有结合地理与想象的彼岸——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与人世间伴生的精灵界——即各种自生自灭的仙和妖。一只来自精灵界的猴子,串起了上面所有平行世界。
在西游记中,其实详尽记载了诸多生物和生命状态,如何修行已达到幽冥境界的方式方法。
挺有趣。
接着是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中,神人交互更为频繁,神界更为人世间化。希腊世界里,著名的萨满有恩培多克勒、巴门尼德、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这些人都是既搞思维研究、科学研究,也同时进行精神世界探索,对各类知识的包容性极强。
以理性著称的希腊文明,实际上也是被后世夸大了理性文明,其神性和幽冥的一面也同样广阔博大。
典型的例子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除去他诸多的智性思维和理性推导以外,他也在极力融合上古的萨满巫术观念与当时关于世界和宇宙学说的观念,构建起了灵魂可轮回的宇宙体系。
比较奇特的是与柏拉图同时期的天文学家欧多克斯,他也是基于古老传统的世界学说,结合毕达哥拉斯派的神秘数学观念,运用数学方法来解读天空——提出了行星运动学说,用于解释天象。他提出并证明,月球离地球最近,其次是金星和水星,最远的是太阳。
这成了后来托勒密行星体系的来源。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天界的理解,从平面走向了纵深。
几乎所有的希腊哲人们,都有对灵魂、神界的构想和探索,与他们的理论体系和对世界的观察混合在一起。
这就是希腊文明之奇特的地方——理性与巫术和神性结合起来,意外地产生了科学观念。起源于这一文明的科学思维,支配了后来两千年的世界直至今日。
奇特。
到公元前200年开始的犹太教和基督教。
犹太教的启示录是犹太和基督两教关于幽冥之旅的早期叙事。以诺一书、二书,利末遗训等都对上帝所在之天的七重结构进行了描绘。
犹太教启示录中的幽冥之旅,与埃及诸多描述相似度很高,可能系出同源。犹太教的神秘主义分出了多种形式和派系,其中的卡巴拉派系就影响了后来的基督教灵知主义。
犹太教和基督教有关幽冥之旅的叙述,更多体现到了各种派系的神秘主义仪轨中,既有封闭特定关系人内部的通灵仪式,也有关照普罗大众的神秘仪式。
其实反观过来,灵知主义与中国在公元6世纪发扬起来的禅宗有一丝类似。
基督教灵知主义直接启发了后来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柏拉图主义,这个派系出了一本《约翰密传》,完全另起炉灶地重新叙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创新之处,在于把行星体系加入到了幽冥之旅中,详尽叙述了灵魂与行星之间的关系——今天被称为灵魂的星际之旅。
灵知主义另一个产物是摩尼教。摩尼教就是曾经让圣奥古斯丁着迷了数年的那个神秘教派——敝号在2021年随笔奥古斯丁《忏悔录》中提到过。
像奥古斯丁这样的圣哲,都能被摩尼教的幽冥之旅,从深渊处对人生和宇宙的解释,完全吸引乃至着迷甚深,可见这些混杂了理性、信仰、神性与巫术的大杂烩,已经形成了一个逻辑系统。
奥古斯丁最后只能通过放弃逻辑,走向信仰,才完全摆脱了摩尼教的纠缠。
与之相对应的,可能就是董仲舒创造的天人感应系统。
欧洲幽冥之旅的高峰发生于中世纪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时期——穆罕默德受到天启的经历,几乎就是从古埃及延续到犹太教的核心人物幽冥之旅的翻版。
后来但丁的《神曲》几乎就是对上千年幽冥之旅的文学总结——敝号在2020年随笔过这部巨著,实在是好。
作者的浏览已经结束,总结历史上的各种幽冥之旅如下:
首先,相信有自由灵魂的存在。这种灵魂可以自行经历和游历,有感受有经验。
其次,这些与肉体分离的灵魂的经历和感受,构成了第四维的冥界之旅,而又因为结合了不同地域和历史时期,形成了高度多样化的冥界形态。
再次,文化形式、信仰或宗教越复杂,冥界形态和类型就越复杂,高度复杂化之后就是类型化的冥界形态。
进入现代科学思维主导的历史时期,这些冥界经验也没有消失。这并不是因为今天我们对人类和宇宙的科学认知还不够造成,这可能根植于人类认知模式。
我们无法区分心灵空间和外部空间——古代我们崇尚不可知的心灵模型,今天我们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替代了过去的模型,但归根到底,它们都是我们的认知模式。
不能简单地把过去我们塑造的幽冥世界视为无知和迷信,这种想象本身就是人类心灵不断探索无限可能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