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的确不错,跑到半山,你就看不见你前面走着的同行的向导有多远。雾氛朦蔽了你的双眼,这时已经是中午的十一时了。
山上满眼所看见的是高楼大厦的西式洋房,在战前这里是外国人和阔人们的避暑胜地。教会的势力伸展到莫干山的每一个角落中。现在这些人都已离开了,今天山上所有的是冠冕堂皇的“救济会”里面附设的有难民所、施粥厂、小学、医院,从前还附设过维持会。1937年冬天,敌人占领武康侯,这里没有了政府的力量,成为汉奸、土匪的世界。及到XX师冲入了武康城,省政工队XX同志到这里来了以后,才把民众组织了起来,并肃清了所有的土匪,群众潜夫着的力量出来了,于是维持会也就在无形中受着威胁不在露面,里面的一部分人也仍旧回到了救济会。
如果我们要来追问救济会的历史,那会使大家惊奇起来,原来这个会的创办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前杭州伪市长何瓒(何熙甫),武康沦陷后,他就奉了敌人的命令到莫干山来活动。他到杭州去的时候曾带去了许多救济会里的职员去做新贵,逃难来的难民跟他去做伪警的有三百多。何瓒死了,有些人也重回到莫干山。
救济会是一个慈善的机关,但它却可以强迫老百姓下山,强迫征收房捐。过去一个老太太,她的丈夫给敌人杀死,她拿了纸元宝到山顶上去烧,一方面超度她的丈夫,一方面祷告中国兵打胜仗,然而救济的X先生知道了,却因此赶他下山来。
救济会也曾办过一个合作社,要老百姓入社,但是这些入社的老百姓却向合作社买不到米,因为米给有米的人家买去了,把自己家里的米运到外路去可以赚很多的钱回来。也有许多的有钱人,向合作社买了米来去走私。他们为什么要设立合作社呢?这是因为有一个时期向安吉交易公店去买米必须要用合作社的名义,合作社什么人都可以拿来利用,中国合作事业运动的历史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到现在没有什么成果,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但是民众并不是瞎子,他们是清楚的。用合作社的方式来解决前方的食粮及各种问题,正可以使他们免除许多欺诈。但主要的是人的问题。
七、工作检讨会
一星期的调查,大家都回来了,今天的检讨会,有省政工队两位同志参加,他们工作都有一个长的时间了,所知道的一定更深刻,更宝贵。
调查分两组报告,经过了一个小时,接着是对这次工作的检讨,后来是提出武康目前经济方面急须解决的问题。
“武康米的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阶段,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武康的政府将得不到对民众的信仰,他们说:政府里要我们破坏公路,派夫子,递步哨……总是唯命是从,而现在我们有钱买不到米吃,政府都不替我们想一点办法。现在各县都发生这个米的问题,关于米的来源,政府应该有统一筹备的办法,现在各县自行设法,军队又自己采办军米,安、长等县出米县份的米,没有统一分配的机构,向安徽采购也须集中办理。如果来源解决后,最好把出米的老百姓组织村保单位合作社,由县联合社统一向别的地方去购运,再分发给各合作社,卖给民众。这样可以免掉许多麻烦,如个别老百姓到别处买米给杂色军队截留等。”
“武康主要的出产是毛竹,每年的产量有十万帖(每帖平均十元),还有毛料(每担平均七八元),笋干、笋都不在内,一般说起来,武康民众生活应该过得很好了,但毛竹是绝对少数人家所有的。大多数依靠毛竹出卖劳力的竹工,生活还是十分的困苦。如果把竹工组织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直接向山主判(估价的意思),再自己砍,自己背,自己运,直接卖给外路水客。同时,山户的毛竹是必须要竹工作工的,如果他们不肯卖给合作社,竹工不替他们砍,他就没有办法。这样可以免除中间人的剥削。如果这种合作社组织成功,有二分之一的民众生活也可以部分地改善了。”
“武康本来虽有一个合作指导员,但是合作机构没有建立,指导制度也未确定。日前第一要设立指导员,并可委任县省政工队为辅导员。合作金库可在毛竹乐助捐上加上一点征收,并可征取寺庙捐,武康寺庙有十多个,每个财产都在数千元以上的。人员机构有了,合作社即可发展了。”
“路东是养蚕区,目前即须分发蚕种,可做到初步统制。将来如果合作社健全,与群众关系弄得好,可得到他们的掩护,把丝茧抢收到路西来的。所以,合作社的开展必须和群众配合。”
(原刊《民族》1940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