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人按,本文原刊1940年6月15日台胞义勇队队刊《先锋》,文中提到莫干山后坞、庾村、康城、烂树坑、三桥埠等一些情况。
武康西乡一带,整个的被高高低低的山峦环绕着,老百姓是靠山货来养活的。武康全县产粮,每年只能供给四个月,其余取给于安吉递铺。日前在普遍的米荒中,那里的米每担已涨至二十五元,而且时常发生没有米的恐慌。
武康县政府曾和安吉县政府订过约,每天由递铺交易公店供给十担。但是因为有少数的不良分子,倚势低价强买,于是交易公店借口没有米,弄得有钱买不到米吃,怨声四起。
该地的特产是毛竹、毛料。毛竹一年的产量有十一万帖。目前的价格每帖十五六元,总额达百余万元。毛料有五六十万元,每百斤六元左右。有这惊人的出产,民众的生活应该很充裕了,可是不,发财的只是少数山主。
不久时在后坞几乎酿出风潮,因为山主要减低工钱,后经调停才把这场罢工风潮解决了。
这一带有十六家的山货行,在庾村七家,康城六家,内树坑三家。
这一班的山货行的老板都是从前的失业商人,他们不投什么资本而赚着很多的钱。他们把从山主那里收买来的毛料,运到塘栖卖给上海客人,然后把换来的货钱,一方面还给山主,一方面付工人挑过公路的力钱,其余就是自己的利润,有时还把这一笔的款项再周转去做另一笔生意。
他们从山主那边买来的价格每百斤六元,工人挑过公路每百斤一元,卖出去是八元。
运销的情形,工人挑过公路十里,在三桥埠附近再由船装载运往塘栖。
出国的时候必先取了一张许可证,领许可证,他们是最感到不便的事,因为西乡离开县政府很远,往往要费好几天的工夫,他们很希望县政府能在该地设立许可证管理处,给他们一个方便。
现在每日有四百多个工人挑毛料,一半是拉车运载,一半是肩挑,车能载二百余斤,肩挑百余斤,运过公路每百斤工资一元,三餐吃自己。还有砍毛竹的工人,每工是五角,三餐吃养东家。
这一班的工人都是公路东三桥埠一带逃出来的难民,他们的财产、家屋都被敌人烧光了。
有时他们悄悄地回去种些田地来减轻生活负担。但是最近敌人把公路封锁得非常严密,他们无法回去了,就是偷偷地回去一次也不敢宿夜,马上就回来。
除毛竹、毛料以外,还有茶叶,一年的产量却也不少。一到采摘的时候,满山遍野都采茶女给人家采摘茶叶。
这一班妇女是由贫农家庭出来的,她们在一个茶期里,也能获得几十块钱的工钱,来补足些家庭的不足。
实在说,他们的工作并不输于男人,可是有时男人不高兴的时候,却把她当做出气管。她们的环境和富家庭的妇女比较起来相差真有天渊之别。
该地的商店获利很大,卖的大部分是仇货,由塘栖进口的。
据说去年年底结算,投资一千元,六个月间就变做二千元。
这是抗战时间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少数山主和商人是发财了,大多数贫苦人每天只能吃两顿粥,女人的衣服由百结而变成千结,肌肉由饥黄而变成骨瘦如柴。
(原刊《先锋》194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