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武康工作一月记(二)

文摘   2025-01-24 22:18   浙江  

莫干山人按,本文原刊1940年《武康工作一月记》,分从梅溪到后坞、我们怎样改变了工作方式、和后坞的保民熟识了、武康的轮廓、茶农的愿望、谜样的莫干山、工作检讨会、竹工胜利了等八个小标题。

四、武康的轮廓

对武康的一切情形,在未下乡调查前,希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对我们的工作可有很多的帮助和方便。所以,到这里的第二天,我们就写了一个武康社会调查大纲给县长,并且决定明天,全体到县政府去开座谈会。

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已经春天了,在清静的山谷中跑路,阳光射在身上觉得格外温软,会场是在动员委员会的楼上,出席的有县政府里的林技士,和抗日自卫团队的政训指导员(本来是农业推广人员养成所毕业的)、政工队长及县长自己,没有举行什么形式,毫不拘束地谈着我们所要知道的事情。

武康在浙西是最小的一个县份,只有六万四千八百多人口,耕地十一万四千七百多亩,平均每人不到三亩,所以全年不够半年粮食,山地将近三十万亩,出产最多是毛竹,全年值一百五六十万元,其次是茶叶、丝茧都在公路旁和公路东面。

现在武康共有十六个乡镇。京杭国道,把武康划成两半。路西几个乡镇完全是我们的势力范围,沿公路敌人盘踞了几个据点,是武康城、三桥埠、上柏。敌伪的影响还可以到公路两旁的二四个村落,就是它的二四个维持会(现在已改为“伪乡镇”了)。路东与德清、洛舍、塘栖接近,那边虽还有我们的区署设立,但土匪老刀匪已统治了这世界,有几支土匪甚至有重机关,有红枪会与黄枪会,有大地痞包庇着走私,随便走进那一个村落可以看见了赌场。从这里表现出我在公路东的政权力量是不够坚强的。

塘栖、新市、三墩是浙西敌人主要的商业据点。那里都有维持会,敌人的仇货通过这两个地方深入到安、孝、武、余等县的每一个角落里去,而每一个角落的茶叶丝茧也大量地流到那几个地方去。武康在战前,上柏、三桥埠、簰头都是几个山货商市,现在,上柏和三桥埠给敌人占领着,簰头被敌机轰成了一片瓦砾,商店都分散到其他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去。本来不做生意的,现在也开起店来,因为到塘栖去挑货来,至少也有四分利息,所以商人却比战前更赚钱了。

殷富捐在武康还没有征收,毛竹十万帖,每一帖一元的乐助捐是由山货行负责的。田赋豁免了,租额却一般在收获量百分之五十以上丝毫没有减少。派夫子、递步哨,轮到的都是平日出卖劳力的农民,乡公所没有议定另外津贴的办法,所以战时的民众负担,在武康还不十分平允。

县长过去是十九路军的一位营长,在前线,军人来担任县长,如果他同时具备了政治头脑,本来是十分适宜的。

五、茶农的愿望

我们在武康,正是敌人的旅团长土桥到武康城的前后,武康的敌人,为向他们的长官显耀并加紧戒备起见,曾严密封锁公路,还有两个原因:我XX队正在这时发动破坏公路,我国军XX团又调防。于是忙煞了敌人,在几个主要的通路口,设立铁丝网,地下埋着炸弹,并设了大牌,写了“流血线”三个红字,表示越过公路,就遭受射杀。连几个老于去塘栖的挑夫,也不敢去,我们因时间关系,决定就留在公路西各乡镇调查,分了两组出发,一组去山货聚集地上皋坞,及茶叶主要出产地九都,另一组去莫干山及庾村,那儿是接近公路,人事复杂的区域,庾村一带也是山货集中的地点。

上皋坞是英红镇的一个新兴市镇,到了这里第一个发生问题的也是买不到米,没有饭店,镇长虽然是一个富户,但最后还是我们先拿出五块钱来交给他,他才肯让我们在那儿吃饭。

上皋坞是现在武康的一个重要市镇,本来开在簰头的山货行和十数间店,经过敌人三次轰炸,一次洗劫,簰头已成了一块瓦砾,店大多分散到别处去,上皋坞就有五家山货行和七间小摊店新设立起来。

我们到时,正是举行镇代表大会,有二三十个保代表及保长,主要是区署指导员,这次会议的问题大多是讨论民夫军运的问题,内容是如何加强统制,而没有怎样给予民夫以金钱的津贴。代表中据说有好几个是抽大烟的。这种代表是否真正由保民大会产生,是否能代表民意,实是一个疑问。在会中,我们作了一个简要的演说。

第二天,在上皋坞举行保民大会,这里的民众主要的是靠毛竹,一部分人家种一点高山茶,高山茶是比较好的茶叶,因为它生在树丛中,雨水不会溅射到茶叶的上面去,味道比平地茶可口。九都一带的茶叶大多是温州厂(平地茶),是温州人,他们专靠种茶叶来生活。

在保民大会中,老百姓这样提出来,去年武康一二千担茶叶是完全给敌人收买了去的,敌区的价格虽有一百三四十元一担的茶叶,但他们拿到的只有七八十元,其余都给茶贩拿去了。这些茶贩大多是塘栖来的,他们在新茶上市时潜入路西买茶,收成后即雇人挑到路东去。所以,老百姓说:并不一定要与敌区相同的价格,但如价格太低,像去年只有二三十元而没有人来收,所以今年只要能提高一点,早些设立收购机构,他们是十分愿意卖给政府的。同时,希望政府最好用米来换茶叶,因为大家有钱买不到米,这样更可以收得多。

关于米,这儿和后坞一样,已到了最严重的地步。他们说:如果米不能运来,真的什么东西都谈不到。

第二天,我们人都去访问温州茶农,机关枪的声音密集地十里路外的武康城、庾村一带响着,在这条去九都的路上,敌人还不时会到来,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向导陪伴着,安全到了三民乡。

(原刊《民族》1940年第17期)

莫干山人
愿为莫干山做一点事,存一点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