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炜|守门人褚庆仁

文摘   2024-12-30 09:33   浙江  

春风如酒,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冬风如姜芥,看山人与山为伴,岂止山风满怀!徜徉于莫干山中,有两位看山老人的故事颇值得记录:一位是周庆云、叶恭绰、郑振铎等笔下的金亦孟,温州平阳人,栖止莫干山60年,为王家看山,兼以编帚自食其力,积资得400元捐建梅皋坞溪桥,葬莫干山路庾村之旁;另一位是口碑中的褚庆仁,台州天台人,居莫干山亦60年以上,初为篾匠,后受雇为莫干山1号看屋人,坚守本心恪尽本分,赢得全山居民与无数登山者的尊重葬炮台山上,多年以后,他种下的树长成了山的血脉、山的灵魂。 

褚庆仁像

莫干山有居人褚姓,属天台大路褚,为唐代名相褚遂良后裔。迁莫干山的褚家人以克、定、天、人等字为行辈,已历五世。褚克善,又名庆仁,有同母异父兄姓沈,他是遗腹子,清光绪九年(1883)出生于天台县白鹤镇下西山村,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乃拜师学篾匠手艺,出师后离家先在杭州拱宸桥小河里谋生。清宣统二年(1910)前后,二十六七岁的褚庆仁随先在莫干山落脚的其兄来山,就地取材编织竹器在高路上售卖。兄弟俩因为人本分厚道,莫干山人唤其兄“老沈”,称他“小老沈”;又因缘得识莫干山1号主人梅滕更,得到赏识,其兄先被选中为莫干山1看屋人,后被派去杭州广济医院为仓库看管人,褚庆仁遂接替其兄为莫干山1号看屋人。 

看屋人,在中国文化里实是守门人,褚庆仁那一代人深谙《论语》的为人处世之道,褚庆仁或许不完全明白什么是“执鞭之士”,但对看屋人这一职业怀有敬重之义。据悉,褚庆仁是莫干山1号的第三任看屋人,这份工作,报酬是房屋看管期间每月洋8元。从后来莫干山管理局发布的房屋看管人规则中可知,对看屋人的选用要求是很严苛的:老弱、品行不端或染有嗜好者不得雇佣,而且不能拖家带口,只能住房屋的附房,在看管房屋期间有不当行为者除撤销登记及法办外,房主应负连带责任。具体工作为在非暑期或房主不居时经常通风、检查各房间情况、防火防盗、清洁沟渠、去除崩土、整理花园以及看护房主名下山产。尽管褚庆仁平日里就十分上心做好本职,但每每接到信差捎来梅滕更上山避暑消息,他总要将房间、道路、花园重新打扫一遍,有时口信带晚了,他会连夜提着灯笼把石阶里新长出的杂草拔尽。

一个家庭,男人是梁,女人是瓦,无梁难支,无瓦不蔽。褚庆仁在莫干山上过了几年单身汉生活,直到31岁才完成娶妻。妻子洪彩玲是舟山定海人,比他年纪小一轮,婚后同来莫干山,住连像样的窗户也没有,且又冷又潮的看屋人小屋,从此相依相守,相夫教子。洪彩玲还与梅滕更夫人还成了亲密的朋友。1926年,梅滕更夫妇退休回国前最后一次上莫干山避暑,下山前,梅夫人留下了他们在英国的通信地址,叮嘱洪彩玲,“梅先生年纪大了,我们要回去了,你们有事情可以写信到英国来”,赠送了一盏台灯、一把小茶壶以作纪念,以及一个圆顶毛线帽给褚家长子褚定浩。梅滕更之子梅雪亭,人称小梅先生,时在上横有别墅215B号,想请褚庆仁为看屋人。但褚庆仁没有答应,究其因,他珍惜个人信用,无论莫干山1号主人变更亦或临时无主,他都离开炮台山

山中诸人皆知的周庆云曾有意于经营莫干山1号,看过房子,硬塞给守门人褚庆仁一块大洋,笑说:“小老沈,你人太老实了,还待在这里,不走?如果让你到上海去看管一个工厂,你就发财啦。”后来,莫干山1号新主人张静江,对同乡兼姻亲周庆云眼中的老实人褚庆仁亦很看重,续用褚庆仁为绿荫旅馆看屋人。不仅如此,张静江还赠绿荫旅馆附近地基一方允褚庆仁建小屋永久居住,此后又一柄精钢剑、一柄鲨鱼皮剑鞘宝剑和一副手书对联“庭栽栖凤竹;室有卧龙吟”供褚庆仁收藏莫干山410号静逸别墅改造重装后,张静江动过让褚庆仁身兼绿荫旅馆与静逸别墅看屋人的念头,这样可领两份薪水,却被褚庆仁以分身无术恐难胜任为由婉拒。张静江不想他为难,转托他代为寻找一合适人选。褚庆仁于是介绍了天台同乡潘继义来静逸别墅做看屋人潘继义非常规矩,对静逸别墅内诸多古董、书画细心保管,张静江潘继义原为篾匠,擅翻簧工艺,曾赠一个比象牙还漂亮的翻簧首饰盒以示褒奖

褚家对张静江始终尊敬。褚庆仁虽目不识丁,但为四个儿子取的名字着实不同凡响,曰定浩、定侯、定相(召南)、定坚(亚伟)。据褚家第三子褚召南回忆:“张先生待我们家很好的,出钱供我的大哥褚定浩、二哥褚定侯去杭州与上海读书。大哥与张先生的长公子张乃昌同年,每年学校放暑假,哥哥们回莫干山,只在炮台山小屋待几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静逸别墅里。我五六岁记事时,母亲曾让我拎着一篮子自己家种的甜玉米送到410号去。那次张先生还叫人给我拍了一张照片,可惜抗战期间遗失了。”

从前上莫干山只有经炮台山的这一条,尤其避暑天快蒙蒙亮时就有人上山了,上下行人摩肩接踵昼夜不绝褚庆仁顾念行人行路辛苦,每日也是天不亮就去高路上挑山泉水,旱时则请从山鸠坞溪涧挑水,一大缸多时要烧四缸茶摆在莫干山1号门房前,供人免费饮用直至六七十岁,褚庆仁因年老乃将缸茶事作罢,但常引在此歇息者自家小屋,为对方端茶解渴。这是坚持了一辈子的事。寒来暑往,褚家小屋前不知响彻了多少欢声笑语

对于同乡、近邻,乃至陌生人褚庆仁莫不体恤,1934年夏,莫干山罕见高温,节孝牌坊下热死了一个卖鱼的小贩,山中哗然。褚庆仁怜悯死者,又念及牌坊附近遮蔽处,自告奋勇找到东阳工匠马逢春翁进火、鲁楚红等商量造一凉亭。莫干山东阳同乡会很快采纳了褚庆仁建议山鸠坞村长姚月卿妻康氏捐地基一方,东阳工匠头人赵照松捐最多,褚庆仁亦捐大5元。

褚庆仁还是一名种树工,不仅在炮台山、上横、芦花荡等广植梧桐树,而且在莫干山许多别墅庭院里帮忙栽种风景树。1937710日,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一行在莫干山途遇江南汽车公司总经理吴琢之,见绿荫旅馆网球场四面有梧桐树及柳杉均高六七丈,即褚庆仁三十前所种。是99日,时距抗战全面爆发已两月余,绿荫旅馆账房已下山,仆人在整理完房间以备消寒租用后也将下山,唯留门房褚庆仁夫妇二人看守。不久,江南汽车公司从南京内迁贵阳,对绿荫旅馆事务鞭长莫及爱莫能助,褚庆仁也因之失联停薪,仍忠于职守。褚庆仁担心莫干山1号过于引人注目,忍痛敲掉了门牌深锁大门。当山上形势严峻时,他还准备用木板钉门窗封屋,以求尽力保全资产。抗战岁月,生计无源,褚庆仁靠在荫山市易柴、卖自种蔬菜勉强糊口,一甏有点咸味的冬菜算是好东西了。即便如此,褚家还极力帮助上山避难者,待茶待饭不说,甚至有暂无处安顿者在褚家小屋小住,不收一文。那时,褚家每年会养一头猪,到过年时杀猪做红烧肉,往往褚家的孩子还没顾得上吃一块,老人却一大碗一大碗地送至高路上和山鸠坞的部分邻居迟至1958褚家还延续送过几回红烧肉

褚庆仁洪彩玲夫妇像         

高路上,距炮台山实有一里路远,一度住满了难民有感于褚家的帮助,难民中得到可靠消息,就跑过来告知褚庆仁夫妇“老沈伯、老沈娘,日本鬼子从武康县城上来了,我们要走了,你们要当心。”庾村岔路有小地名“三眼桥”,传闻天台人月和在此掘到了黄财”——实是路中央露出了一只甏,路人猜测藏有金银,而月和寄住在褚家小屋盗贼欲前去有知情者即劝阻:“你们如果上炮台山抢财物,会吓着老沈伯、老沈娘的,罪过的。”以致有为人善良,盗贼不侵之说。

抗战胜利后,新任上海市长吴国桢坐轿上莫干山绿荫旅馆门房小憩,褚庆仁例行招呼轿夫和客人喝茶。吴国桢初不以为意,当走进褚家小屋惊见屋中挂着张静江手书对联,乃对眼前的长者肃然起敬。其间,江南汽车公司总经理吴琢之来莫干山察看绿荫旅馆在抗战中损失,得知旅馆大部分房间内的被褥、床单、蚊帐等细软物品褚老人巧妙地藏于地板隔层下而庶几无损,对老人直竖大拇指致谢。这些物资后足足装了四五辆卡车运回南京总部暂存19487月,江南汽车公司决定重开绿荫旅馆,雇褚庆仁为看屋人

莫干山解放之初,住民盗伐炮台山大树猖獗,褚庆仁夫妇日夜守护,白天向他们作揖劝说,夜晚则投石驱之。为防范于未然,褚庆仁找人江南汽车公司总部写信反映情况,乃有杭州市军管会转饬莫干山管理局严切制止益予保护,这场风波得以终止。如今炮台山上皆成参天大树19555月,江南汽车公司对绿荫旅馆进行了一次测绘,以凭决策。1956年夏,杭州十中一群学生上莫干山夏令营,入住绿荫旅馆,恰遇大台风。由于房屋近年失修,有的房间屋顶上的洋铁被刮走,雨水从屋顶灌进屋内,学生们睡意全无,坐等天明。面对如此情景,褚庆仁束手无策,眼眶里噙满了泪水。老人自语,多年来从未遭遇过如此厉害的暴风雨。1959年夏,马一浮初上莫干山,与褚庆仁有过一番交谈。两位老人年纪相仿,马一浮深为褚庆仁出语朴且真所打动,使他观树思凝神,乃作《炮台山老树歌》,序云:“有居人褚姓,尝为当时种树工,阅世稍久,颇能应对,予游涉至此,有感于其言……”马寅初早于马一浮登莫干山,盛赞炮台山,谓“不到炮台山,是为未到莫干山”。褚庆仁闻此壮语,深以为然,将一篮自种的西红柿送往马寅初住处。马寅初见状亦喜,翌日让秘书拎了一只大蛋糕到褚家,作为回礼。

1961101日,杭州二中教师沙桂芳游莫干山,此时的绿荫旅馆已“闭窗扃户任凭吊”了。第二年,江南汽车公司决定将绿荫旅馆及70余亩山林无偿移交给莫干山管理局。 孰料1965年,十年风暴来临前夕,某大人物莅莫干山,认为绿荫旅馆建筑外观过于欧式,不具我国特色,遂要求尚存的房屋进行拆除。莫干山1号倾圮之日,梅滕更、张静江——两位曾经的主人早已不在世上,只剩下看屋人褚庆仁对着废墟仰天长叹,夜不能寐

杭州知识青年响应号召来到莫干山,莫干山管理局安排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向褚庆仁学习种树。大约同时,褚庆仁之孙褚天安效法其叔褚定侯当年手植一枫并书联,在炮台山种下了一棵迎客枫并作句“春夏绿荫一片,秋冬红霞万朵”此举使褚庆仁晚年颇感欣慰。 

褚庆仁夫妇与三个儿子合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文艺家钟伟今曾请褚庆仁讲述《干将与莫邪》《万竿跟着来》等莫干山民间故事,经整理后发表于《山海经》杂志。其实,早在1946年,褚庆仁就向游人讲过相传在宋朝时莫干山上香火鼎盛的神话,被收录于上海《飘》周刊。

1974年,褚庆仁以91岁终,他的一生称不上传奇,却实实在在做了一世好人。1979年,洪彩玲去世。按两位老人的遗愿,合葬于炮台山上。莫干山1号遗址上如今已耸立起裸心堡,成为又一新的地标。当游人从老路往裸心堡去,经过褚家老屋旧址,仿佛褚老人还在守护着莫干山1号。

(本文初发表于《湖州日报》2019年3月24日)

莫干山人
愿为莫干山做一点事,存一点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