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炜|名校长郑性白

文摘   2025-01-02 06:00   浙江  

校长的品格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无疑很重要,其一言一行都在师生和家长的注目下,影响乃至左右着学校的声誉。

前上海特别市市长黄膺白曾偕夫人沈亦云住莫干山甚久,在购买山上509号房子的一年,同时在山麓也买了十几亩园地,拟在那里办一个小学,兼做一点改进乡村的工作在托中华职教社发起人黄炎培物色一位办学的人选无果后,黄膺白决定请友人黄柏樵妻弟、学农出身、熟悉山上山下民情的郑性白主持此事业。

郑性白撰《黄先生与莫干小学》开篇即引黄膺白的一番恳切谈话:“近年常居莫干山,每次经过乡村,总看见许多小孩,或逗留道旁,或嬉戏山间,一无所事,这当中不知耽误了多少聪明有为的青年……在这样山清水秀的莫干山四周的乡村中,正不知蕴藏着多少聪敏可造的儿童……回想吾幼年曾受社会的帮助,现在也应做些社会事业。郑性白深为黄膺白的爱国热忱所激,接受了这一使命,先是陪同黄膺白勘察校址,而后参与绘制校舍图样,购置用具办理招生,筹备建筑新校舍迅速投身各项事务中。

郑性白,字秩如,浙江青田人,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毕业,对农事特有经验及计划,曾任莫干山管理局科员受聘莫干小学校长时,年仅26岁。1932年6月1日,莫干小学借庾村汪家村三间民房为教室正式办学,首由郑性白报告,继为黄膺白致辞,复至新校舍基地举行奠基仪式。郑性白即以学校为家。第二年春,莫干小学校舍落成,黄膺白夫妇相偕来此,同度学校生活,此时学生已有120人,教职员已有5人,郑性白妻李雪钧也在教员之列。后来,郑性白的长子郑念祖、次子郑忆祖,都是莫干小学的校友。

郑性白夫妇像

莫干小学校歌如是唱道:“莫干之灵,钟我诸生。勤俭忠慎,我校之箴。耕不废读,读不废耕。生聚教训,利国福民。”学校礼堂的墙上曾挂有黄膺白手书校训“勤俭忠慎”以及作为整个乡村事业指针的“耕读”匾、“自治自卫自教养;相友相助相扶持”联。在郑性白的带领下,学校培育出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张竞心、杨元昌、唐锦章等皆一时俊彦,在教学工作中都卓有成效。学校设施也较完备,如体育器材,除各种球类外,还有自行车,可以骑马,在当时是很少有的。更为突出的是,学校创设了沼气池,用管道通沼气至各教室发光昭明,供学生晚间自习。从各方面来说,莫干小学当时在浙江省内,可谓是佼佼者。因此,与原武康县毗邻的德清、吴兴,近有杭县、萧山、建德、嘉兴,远有天台、宁波等十数县,均有送来子弟就读,且毕业生大多为地方上有用人才,后期又有优秀毕业生任小学教员乃至校董,充实后备力量。

莫干小学校歌

莫干小学校舍、游戏场、体育场、实习场

在学生的眼中,郑性白是一个非常正派的人,一身长衫,很严肃,不苟言笑,处处以身作则。他学生们上常识课,有一次讲到人的仪态举止,这位平时很注意自己形象的知识分子,竟当面给学生们示范该怎么端马桶。从创校到抗战胜利的十三年里,作为校长,郑性白始终坚持再难学校也不能停课,天天以“最后一课”的精神继续下去。抗战中,莫干小学因万不得已而中辍的时间合计不到十个月,如果以学期来计算,可以说没有一个学期停止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堪称奇迹。

抗战期间,郑性白夫妇坚守岗位,直接保全了莫干小学,间接保全了莫干山。武康县沦陷后,因莫干山管理局先期撤销,武康县府迁往山后,山上形成三不管的局面,逐渐“有事找莫干小学”成为一种说法。既处浙西抗战最前哨,郑性白因有极高的威望一度出任莫庾区区长,学校的事则由张竞心代理遂共同商定应变之准备,文据账册等要件酌量移藏,一部分图书移到莫干山上。据沈亦云《亦云回忆》载:“我与校长郑性白、教导主任张竞心二人商量,拟在山上设立莫干小学分校,且派设临时中学。”“我们商量之下,用莫干小学校董会名义筹备临时中学。”从事抗战救亡活动是危险的,首当其冲者是郑性白。殊不知,郑性白曾在下山察看校舍及校产时遭日军便衣队抓捕,拘禁长达45天,也曾被伪武康县长以“态度灰色”为由捉拿并搜查其住所,而此前更有土匪绑票,使他一次受枪伤,一次在逃脱时连跳几丈石级跌破上唇,从此蓄须,犹不失风度。

郑性白能毕生尽瘁于改良农村之教育,尤为难得。宋景曾插班莫干小学读过三年,得过品行、学业、体格三个“甲”的奖励,其中第二年转入莫干山白云山馆就读。宋景渊记得,在白云山馆下芦花荡泉水旁有块垦地,校长郑性白带学生们种白菜、萝卜、马铃薯等,施的肥料也是学生们抬下去的,掺上水浇灌。学校还有专门的劳作工场,学生人手发一把小竹刀,可削双筷子,做笔筒、簸箕等。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品行,要学生有规矩,强调“坐有坐相,立有立相,睡有睡相”:上课时把手臂放在椅子背后,听课时不准说话,提问举手要得到老师允许;站立时挺胸收腹,不能低头;至于睡姿,郑校长亲自在体育课上作示范,做出侧睡、仰睡状。学生们同郑校长一家四口一个食堂用餐,郑校长规定,吃饭时不准讲话,吃粥喝汤不能出声音,如果有了声音,就要受到训斥:“猪猡吃才有声音!”白云山馆校舍,室内场地小,活动场地更少,郑性白设法买了两张乒乓球桌,又在校舍旁开辟了一个操场,还建了一个天桥,桥下爬杆、爬绳、转轮、浪木等全有了,他还亲自辅导学生做徒手操八段锦。

抗战胜利后,庾村、莫干乡连同阜溪镇,成立莫干农村公益事业复兴委员会,委员七人,由绅士推任,并推沈亦云为主任委员,下分总务、生产、农村福利及文化四组,莫干小学即属于文化组。1946年10月,莫干小学回迁庾村,开始新一轮复课,校长仍是郑性白。回到庾村,虽有一种亲切感,然今非昔比,因陋就简总非长久之计,而此时校董会提出“出本必求利”的办学理念,又与郑性白的教育初心明显分歧,他想要辞职。因校董沈亦云多次挽留,郑性白又留校了两年。后形势发展到校董会认为莫干小学是包袱,拟联系浙江大学农学院接收,为难之际,郑性白求教于前辈李书城,得到的回复是“快与之决裂”。表去意已决郑性白与妻李雪钧商量,李雪钧1947年底先行离1948年2郑性白的辞职请求获准,李雪钧返校帮助整理和移交工作,夫妇俩同在校教职员一起坚守了一个学期,教学质量无可挑剔,终接收一事落空这也是他们夫妇能为莫干小学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年暑假,一无所求的郑性白举家离开了莫干小学。

2023年7月,郑性白曾外孙女张茜专程从兰州赴莫干山寻访祖辈足迹。莫干小学首届毕业生陈秀达之子陈星汉闻讯,莫干小学创办人黄膺白曾孙女陈小云、黄小波与首任教导主任张竞心幼女张晓珠,在杭州聚会,在场的人都见证了莫干小学教育在近一个世纪后激起的回响与余音。

莫干小学奠基石

(本文初发表于《湖州日报》2018年9月3日)

莫干山人
愿为莫干山做一点事,存一点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