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步、掌、腿、项、势谈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之不同

文摘   2024-07-21 06:11   西班牙  

我在《绝顶出青云——武者 武学 武道》一书1及“孙禄堂对太极拳的认识及其成就”一文2等一系列有关孙氏太极拳的介绍文章中,以史料文献和理法事实为据论证了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亦称武氏太极拳)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二者不属于同一个拳系。但是总有一些人或是囿于其认知壁垒或是出于其个人立场,总要刻意混淆这种根本性的不同。近日又有人问笔者,能否就从最初级最易直接体验的层面介绍一下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存在的这种根本性的不同。

本文仅就针对属于源于认知壁垒的疑问,进行回答。对于那些立场置先的指鹿为马者,是不可理喻的。

下面就从身、步、掌、腿、项这六个研修太极拳的最初级、最基础、最容易体验的层面谈谈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的不同,任何人只要从这六个方面切实实践一段时间,都能直接感受到这种不同并非仅仅是形式上的不同,而是在效能上的根本性不同。

,指身势,身势是形成一门拳术劲势的重要基础之一。身势的不同,决定了劲势的不同,这里不存在所谓拳术无好坏,功夫有大小之说。孙氏太极拳的身势是孙氏形意拳的三体式,而郝氏太极拳的身势不是孙氏形意拳三体式的身势,而是郝氏太极拳的郝氏小弓步的身势。对比二者的不同是非常直观的。虽然目前找不到郝为真、郝月如的太极拳拳照,但可以找到郝少如的拳照及其视频,对比孙禄堂在《太极拳学》中的拳照与郝少如太极拳的拳照即能看出二者在身势上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形式上的不同,而是在身势蕴意上的不同。如,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对脊柱状态的要求明显不同。而脊柱状态是直接影响周身劲势的。孙氏太极拳对脊椎的要求是顺直,即将颈椎、腰椎两处自然内凹的弯曲相对拉平,即不要出现明显的向躯体内凹的状态,同时也不要求尾椎骨尖用意向前兜。而郝氏太极拳对脊椎形态的要求,有尾椎骨尖用意有向前兜的状态,这在郝少如的拳照中有明显的体现。所以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对身势状态的基本要求及蕴意完全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必然造成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在劲力与劲势效能上的不同。

,指步势与步法。步势与步法不仅影响一门拳术形成的运动能力与运动状态,同时也直接影响一门拳术形成的劲力与劲势的效能。孙氏太极拳的步势也是孙氏三体式的步势,步法以进步必跟、退步必撤为主。其中孙氏太极拳的跟步要求是,开始迈步时,不能牵动身体重心,即开始迈前足时,足动身不动。跟步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在前足跟将落而未落地时,后足就要开始跟步。其二是当前足跟落地,前足脚掌开始下落时,后足立即跟步,当前足脚掌落地时,后足同时完成跟步。显然孙氏太极拳对于步势与步法的这些技术要求与技能状态在郝氏太极拳中都不存在。郝氏太极拳的步法都是在前脚掌完全落地后,后足才开始跟步。因此,对于足下阴阳虚实的变化以及虚灵效能上,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这种根本性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运动效能上,也体现在动力(劲力)效能上。

,指手掌的掌形(包括手掌与手指)与掌势(如不同拳式与手掌的大小鱼际以及各个手指的对应关系等)。孙氏太极拳走架是由梢节领劲(以手指为主),其掌形以孙氏三体式的掌形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走架时不同的拳势略有变化。因此对于掌形、掌势有很精密的要求,尤其对于初学者。而郝氏太极拳的掌形与孙氏太极拳的掌形明显不同,郝少如的掌形是五指内扣的形态,这是孙氏太极拳所不取的。掌形与掌势虽然呈现在掌指上,却直接关乎周身劲意劲势之全体。关于孙氏太极拳在掌形与掌势方面更具体的要求,本文暂不介绍,因为这里涉及到孙氏太极拳行拳时的一些核心要义,即使在孙剑云老师的弟子中也未必人人皆知,对非孙氏太极拳的亲传弟子是不讲授的。

,指腿的状态与腿法。腿的状态是周身劲势的基础,孙氏太极拳对腿的状态有三个最基本的要求:其一,身体直立着曲腿下蹲到极处(即自锁状态),此时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是135度。其二,行拳过程中曲腿的这个角度在还原无极式之前始终不变。其三,两腿之间的夹角(指两膝方向的夹角)随着不同拳式的变化或大于或等于两脚的夹角,但始终不能小于两脚之间的夹角。而郝氏太极拳无此要求。腿法,这里指踢击,孙氏太极拳的踢腿含有高腿,其踢腿的高度不受限,左右两个起脚一般要求脚尖到达下巴(喉咙)的高度,但是不限于这个高度。而郝氏太极拳的踢腿其高度不过膝。这种起腿高度的不同,不仅呈现出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在用腿原则上的不同,更是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对太极拳用法在理念与效能上存在着不同。对此不同若详细介绍,所涉内容颇多,这里仅例举一点,孙氏太极拳练就的虚灵之势包括了腾空、地上和地面三种状态。因此,孙氏太极拳的虚灵自主效能是不受限于什么起腿半边空的。诚如孙剑云老师所云:起腿半边空,那是功夫没练到。

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照

郝少如先生的太极拳拳照

,指颈椎、喉头、舌的状态。孙氏太极拳的规矩是竖项。具体要求:其一,颈椎竖直且颈椎处平滑,即颈椎不能出现有内凹的状态——既不能仰头,也不能探脖。孙剑云老师教笔者时对竖项的要求是自己的颈椎微贴在衣服的后领上。其二,喉头微沉有内吞之意。其三,舌尖微顶上颚。然而看作为郝氏太极拳代表人物的郝少如、吴文翰等人的拳照,其颈椎明显有向前探脖的状态,显然与孙氏太极拳要求竖项的状态不同。头颈的状态对拳中劲势、劲力效能的形成影响甚大。对此,凡稍知拳意者皆有体会,无须本文详论。

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拳照

郝少如先生的郝氏太极拳拳照

,指气势、劲势以及形成的基础。孙氏太极拳练就的气势是一种虚无中的虚灵之势,此势的基本效能有二:其一是预知彼意即意在人先。其二是所感之应(如技击动作)与所感之意能协同一体,即形意一体产生有效的感而遂通。孙氏太极拳形成这一效能的门径是临界不平衡状态与虚无之意的融合,入手是孙氏无极式。而郝氏太极拳从无极式开始就是在稳定平衡状态下的以意引导。因此,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在无极式这个根子上的理法与相应功能态上就不同。所以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产生的气势与劲势自然完全不同。3

诚然,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在拳式名目上多有雷同之处,但如同二者在无极式上的差异一样,拳式的名称虽同,然而二者在同一名称拳式的理法蕴意上完全不同。

如上所述,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在同一名称下的拳式,在身、步、掌、腿、项、势上完全不同。因此,怎么能够仅以两拳有颇多雷同的拳式名称就判定二者的理法相同呢?这种论调,如果不是对武术的认知太过肤浅,那么就是别有用心要刻意混淆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在技理、技法的根本处存在着不同。

有人诘曰: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都叫太极拳,你为何非要讲二者不是同一种拳呢?

答:第一,太极这个语境不是源自拳术,而是拳术借用了《易传》中太极这个语境,所无极而太极。换言之,在没有出现太极拳这个名称前,太极这个语境就已经存在了。第二,关于无极而太极这个语境的核心蕴意是:其一,无极是如何形成太极的。其二,什么是太极这个状态。这二者才是无极而太极这一语境的根本,即区分此太极与彼太极之所以不同的根本。换言之,很多拳术都可以借用无极而太极这句话,但是对于这一语境所蕴含的意蕴与产生的效能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之所以说孙氏太极拳与包括郝氏太极拳在内的其他太极拳不属于同一拳系,其因正在于此。

写到这里提件往事,1929531日《世界晚报》有女教官空手御两盗——孙禄堂高足……大显身手……两盗均受伤一文,报道孙禄堂的女徒弟金淑英于1929530日下午路遇两劫匪对其施抢,金淑英以一敌二,打败两个劫匪,两匪分路而逃,金淑英追击其中一匪,后遇同馆学员曹维邦(江苏省国术馆师范讲习所学员),前后堵截生擒其中一匪的事。此时,金淑英只练习了孙禄堂教的太极拳架子一年,还没有进入到对抗性练习。该文报道中有精太极拳,为郝派太极拳名手孙禄堂之高足一句。金淑英是19285月下旬拜在孙禄堂门下学太极拳。

那么孙禄堂传授金淑英的是什么太极拳?

孙剑云老师讲,从她记事起,她父亲孙禄堂教的太极拳只有一种,就是孙禄堂创立的孙氏太极拳,关于孙氏太极拳的架子,没有什么老架、新架,孙禄堂晚年时仅在孙氏太极拳的个别动作上略有调整。孙禄堂更没有教过郝氏太极拳。孙禄堂教孙存周、孙剑云的太极拳以及后来孙禄堂在江苏省国术馆传授的太极拳都是孙禄堂自己鼎革立新创立的孙氏太极拳。在江苏省国术馆传授郝氏太极拳的是郝月如,但时间很短,郝月如就辞职了。由于孙禄堂从不自称一派,而且孙禄堂在《太极拳学》“自序”中有“余受教于为真先生”一句,加之一些人没有注意或没有理解孙禄堂在这句话后面所写的他“朝夕习练数年之久,略明拳中大概之理,又深思体验,将夙昔所练之形意拳、八卦拳与太极拳三家会合而为一体,一体又分为三派之形式,三派之姿势虽不同,其理则一也。”因此他们把孙禄堂传授自己门人的“一体又分为三派之形式”之一的孙禄堂创立的太极拳误认为是孙禄堂在将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会合而为一体”之前的郝为真的太极拳。这种在认知上的错误,在一些人群中已近百年,所以,深入辨析孙禄堂的太极拳与郝为真的太极拳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显得尤为必要。

注:

【1】 香港国际武术出版社202111月出版繁体版,202210月出版简体版。

【2】 知乎平台【武学与武道】专栏。

【3】 《绝顶出青云——武者 武学 武道》第四篇第一章。


武学与武道
有关中国武学的历史、思想、技术、理论以及文化价值与影响的传播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