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人中,我最敬佩完颜绍元老师。
完颜老师,曾任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编审,是上海著名的文史学者;他著作甚多,如:《细说汉高祖》《王正廷传》《军统巨枭毛人凤》《天下衙门》等等,曾编辑出版《民国史料笔记丛刊》颇受好评;获奖众多。
他在央视和上海电视台,作为特邀嘉宾,讲述了不少历史知识。
我对完颜老师的敬佩,不是因为他众多的头衔,而是他非凡的才能和勤奋。更敬佩他是一个自学成材的专家学者。
记得四十多年前,我们几个兴趣爱好者,在一起注释《原强》。《原强》是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的作品,文章探索国家富強的方法。我们按参加的人数,把《原强》分成六个部分,每人注释一个部分。大家查字典找资料,化了近一个星期,还没有完成。
忽然传来消息:“有人,只化了二天二夜的时间,就注释完成了。”我们听了,都非常惊奇。对这个人的能力和勤奋赞叹不已。
不久,他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令我想象不到:竟然是个二十来岁的七二届毕业生。名字叫完绍元。他说话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这样有礼貌的青年,让我眼前一亮。
我是六五届高中生。虽然对古文没有研究,但也算是个爱好者。但与完绍元相比自惭形秽。
那时,十分讲究家庭出身,我出身不好,越来越感到不适合做文化工作。决心换个厂,做老本行,开模具去。但是热爱文学的内心,从未改变。没想到,厂换了,当了模具工,但是,公司系统内不少厂都知道我搞过政工,所以我还是没有完全脱离文化工作。
就这样,我和完颜老师,没见几次面,就失去联系。没想到,这一别,已过四十多年。
视频截图
一天,我打开电视,看上海九频道。见有个主讲嘉宾在讲民国史。我看这个老师的容貌、举止和语气,很像完绍元老师。再看频幕打的字,嘉宾的名字叫完颜绍元。我内心思衬:完颜绍元比完绍元多了一个字,会不会是同一个人?于是,我去网上查对。终于找到一份字条,上面写明:完颜绍元曾用名完绍元,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我认定,完颜老师,就是我认识的完老师。于是,我找来了上海出版社编辑室电话。想不到一拨就接通,我说:“请找完颜老师。”电话里传来:“我就是。”我想,这么顺利?就说:“我是胡道轨,还记得吗?”他想了想说:“记不起来了。”我想,这也难怪,我们没见几次面。即使见面时,大家都叫我胡老师,没叫名字的。更何况时间已隔了几十了。但我不死心,又问他:“你还记得车配二厂吗?”他爽快地说:“车配二厂我知道。”我告诉他,我原来是车配二厂的。在哪里和你见过面。于是二人成了朋友,还相互加了微信。
过后, 我们之间交往并不算多,只是在节日期间相互问个好。还有,他送了我一本电子书。
一天,我在《百代足印》微信平台,看到了完颜老师的文章。我情不自禁地留了言。内容是完颜老师曾是青年才俊,是我最佩服的人。过了一天,完颜老师发微信给我,说我是“谬赞”,并表达感谢之意。我有点感动,完颜老师现在是大学问家,大学者了,一点小事,还那么认真。
一时好奇,“我留言不久,完颜老师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问他原由。他告诉我:《百代足印》的坛主,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教授,完颜老师的好朋友。看到我的留言,就及时告诉了完颜老师。
三年前,我和朋友成立了一个群,朋友取名《上海大爷大妈本地群》。参加的多是志同道合的人。其中,不乏专家或企业精英。这时,我想起完颜老师。想邀他参加,又怕被他拒绝。想了一段时间,下定决心邀请他。没想到,他爽快的答应了。
一天,我虹口中学同班同学盛晋京,(他在核电厂工作多年,我们都称他核能专家)在群里发了一个微信。一会儿,完颜老师就在群里说:这个微信的作者是教授、知名学者。还说:这个作者“中学时代老师林丙义教授也是历史学者,上海历史教材编著资深专家。”这时,我的另一个同班同学叶卫华接口说:“是的。林老师是我们中学的历史老师……可惜林丙义老师,于今年3月7日因病駕鹤西去了。”
完颜老师听了噩音,表示极度的惊愕和悲痛说:“啊!我不知道。”立刻,他向上海文史馆求证,得到证实后,向群里发了《悼念林丙义馆员》的帖子,帖子是上海文史馆制作的。
接着深情地回忆,他和林老师的结识和共事的过程:“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记不得了,林老师在教育学院主持教材改革,那时我是一个连学历也没有的工人,承他抬举,居然把我也召到座谈会上听取意见。”“我曾经和林老师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他学问好,人也好。”“厚道。”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林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完颜老师知道叶卫华是我同班同学。对我说:“@胡道轨(上海)原来您也是林老师的学生。”我对他说:“林老师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一付学者模样。”“讲课引人入胜”是“德才兼备的老师。”为了表达我对林丙义老师的了解,说:“最让我记得牢的是:他一个人走路,走着走着会笑起来。”完颜老师附说:“对, 林老师讲话也是这样,讲着讲着会笑起来。”
后来,我介绍了完颜老师的才智,叶卫华听了赞叹不已。
停了一会,完颜老师说:你们是我的“兄长姐姐。”还说:“我也很欣慰,有幸和林老师的学生结为群友。”一个著名的学者,说话是如此谦逊和平易近人,实在难得。
我为有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荣幸!
作者介绍:胡道轨,四0后,徐汇中学六五届毕业生,六六年进厂,曾带领小组获《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称号,八四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毕业回厂担任领导工作。是上海企业管理协会会员。
从小酷爱写作,著有散文集《那个年代 那些事》。
文章获作者授权刊登
小院欢迎您投稿,可以是知青时代的流金岁月、逐渐泛黄却依旧温暖的年代故事、“80”后与父母的共同记忆、闲情偶寄谈天说地等。小院地址:sanshihaoyuan@qq.com
"寻找·重逢"
人世间的相聚与分离,有时随着时代的漩涡让人无法回头,望尽天涯路,有时却在蓦然回首时,找到当初的痕迹。
我们近期特别策“寻找·重逢”征稿启示,您可以给我们投稿,讲述你们当年的故事,寻找当年的伙伴;您也可以把您与朋友重逢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0号院愿成为老知青相聚的平台。
投稿地址:sanshihaoyu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