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焦虑时代的躺平之道

文摘   2024-09-27 17:49   江苏  

— 《庄子》新解—

庄周梦蝶


作者:吴雄志







物化心法


吴|门|医|


庄周梦蝶说明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入道。我们要从多元世界进入二元的世界,分出物和我;然后,由二元世界进入一元世界,心物一元;再由一元世界人道,物我两忘,“与道合同”。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第二个问题:神与形。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梦是神的问题,庄周与蝶是形的问题。神的作用可以导致形发生物化,从一个物类到另外一个物类。

第三个问题:感通和内丹外发。道教法术体系认为,外在的法术根源于内丹,内丹有多强大,法术就有多强大。内丹外发的理论体系形成于宋代,逐渐成为道教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雷法。

雷法提出了内丹外发,即内敛决定了法术的水平。内敛由早期的存想经过发展,后期形成了内丹。内丹在宋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术体系,以王重阳为代表的全真教的兴起是其形成的标志。

内丹外发的法术体系首先就要求物化,雷法打的雷是人体内的“雷”,就是利用内丹,利用人和外界的感应,化人成物,在体内呼风唤雨,在外界表现出风雷滚滚。

比如,道教的剑仙派,老百姓称之为神剑,就是把人化为剑,剑出鞘,魂出窍,元神跟着剑走,元神就是剑,剑就是元神。

道家修剑有两种:第一种是法剑,用元神去驱动桃木的剑,元神依托于有形之物;第二种是神剑,直接用神,神即是剑。

物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曰:“即室先想心如日。”当你去治疗一些很厉害的瘟疫的时候,入疫室前你需要保护自己,要存想心如一轮红日。

所以说物化是道教法术体系的核心,要想跟蝴蝶对话,你先变成一只蝴蝶,当你把自己变成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的时候,你就可以跟翩翩起舞的蝴蝶对话。

不管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它的核心是“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物化的理论可以上溯到《庄子》,追溯到《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讲的道理侧重于理论,其中也涉及一些法术。庄子的论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侧重于寓言的形式,一般人很难理解。

从佛家的角度看,《心经》开篇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菩萨就是我,我就是菩萨,这就是物化。物化之后,你才能够与《黄帝内经》感通,感而遂通。



吴|门|医|述





形气感通


吴|门|医|述


《黄帝内经》中关于感通的问题讲了两点。
第一点,《素问·天元纪大论》曰:“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形气相感”就是“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就是“天覆地载,万物方生”。
下有五行,上有六气,这就是五运六气,五行就是形质,六气就是气化,“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自然界万事万物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形气相感,又叫作感召。《黄帝内经》讲“上下相召”,就是形气相感。
所以,大家要注意自己的心态,自己天天想着要变成一个恶人,没准哪天你真会去杀人,有污浊的心,就会感召一些污浊的事情。
第二点,《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这里讲到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上合昭昭,下合冥冥。昭昭就是光亮的意思,指天庭;冥冥是幽暗的意思,指地府。人既可以跟天上的神通应,也可以和地府的神通应,感通就是感召与通应的合称。

我们要做到感通,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存想,实现存想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物化
如果你在存想之中做到物化,心物一元,观自在菩萨,这个时候你就能和著萨的频率打通,处在同一个频率你就可以看到菩萨了。所以,庄子讲存想、物化,进而感通。
物化是存想与感通之间的桥梁,是一个很重要的中间环节。
在物化的过程中,《素问·六微旨大论》有一段话:“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正如西方哲学家讲过一句话: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吴|门|心|身





纯真自由


吴|门|医|述


《庄子·齐物论》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庄子为什么会梦见蝴蝶?因为蝴蝶代表了纯真的美,代表了自由。而庄子的性格就是非常地纯真,跟小孩子一样。《庄子》的文辞非常优美,不但传递的思想境界非常高,而且极度地崇尚自由。

庄子求真、求美、求自由,而蝴蝶就是美丽、纯真、自由的象征,所以他才会梦到蝴蝶,而这个蝴蝶就是庄子,就是庄子追求的真、善、美和自由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昔,过去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段文字不像是庄子写的,如果是后人写的,那么后人可能在什么时间写的?应该是西汉初年,因为东方文化和东方人的世界观最后成形于西汉初年。

虽然远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东方文化已经很发达了,但东方文化的成熟期大体上是在西汉初年。

有些学科偏晚一点,比如说中医,在《黄帝内经》中就讲了很多中医的理法,但代表方药体系走向成熟的《伤寒杂病论》,是在东汉末年才出现的。

所以说这段话很可能是后人写进去的,甚至整篇《齐物论》是不是庄子的作品也要打个问号,但是我们就不做具体的考证了,只是探讨一下他丰富的学术思想。



吴|门|心|身

版权声明

精选篇章摘自吴雄志教授的最新著作《《庄子》新解》。我们出于推广学术与促进知识共享的初衷,特此分享。
本平台作为吴门医述心身医学部的官方公众微信号,专注于汇通儒释道医的智慧,深入探讨生命、疾病、与健康的真谛。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247557838)开白。如果对您有启发,欢迎您的分享。

编辑:课程整理小组
排版:任宏雷
审核:李小君、邢秀华


书籍信息


  • 作者:吴雄志
  •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 装订:平装
  • 购买途径:疯子读书app






籍目录:





吴门医述







籍节选:






吴门医述











购买方式




疯子读书App

1.下载疯子读书app

2.文美国学-国学-《庄子》新解



3.如需帮助,请添加客服

























吴门心身
儒释道医汇通认识心理健康与疾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