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伤寒论》、《黄帝内经》,注家是非看不可吗?

文摘   2024-08-07 07:04   广东  

中西汇通心理学 第四讲

思维模式

7月24日



主讲人

吴雄志



《中西汇通心理学》为太湖学堂——心身医学部,最新推出的一门公益课,旨在汇通儒、释、道心学、中西医学、心理学来认识生命实相,了解心身疾病的根源。全课程共十二讲,此为第四讲《思维模式》的课后答疑。





01



线上 • 课后问答





 吴老师,以您的成功经验,我们这些在临床上的中医医生从哪方面学习去提高临床疗效?



答:我学《伤寒论》就是背诵,来来回回的读《伤寒论》这本书。

我不是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读注家,我读注家已经很晚了,可能在三四十岁了,那个时候我对《伤寒论》的理解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通过读《伤寒论》去看张仲景他写这一条文的时候,他在想什么,他的思维模式有什么特征。

首先,分析张仲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他写作的特点是什么,哪里在下定义,哪里在做判断,哪里在做推理。

我从这个角度上去读《伤寒论》,把整本书给它拆开了,所以,我知道了他搭建的六经疾病模型是怎么回事。


他为了要搭建这个模型,他是怎么下的定义,怎么做的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如何形成了一个个的证。

六经疾病模型,它背后运动变化的机理就是六经的标本中气,在此机理的基础上,搭建了这个模型,就形成了一个个的证。

你们去读我写的《中医脾胃病学》,那个时候我对《伤寒论》的理解就已经非常固定。

但是,我还没读过注家,也就是在我30岁的时候,看了几本注家,也没仔细看。

我认为,不管学任何一门学问,首先要有我,然后再无我。有我,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无我,汇通百家。

我的小孩刚6、7岁,想培养他以后做中医,是不是从现在就要去引导他对中医经典的一些兴趣呢?



答:推荐一本书:《华阳经》。让小孩背诵,对他的一生一定有帮助。


学习《伤寒论》,老师说应反复地看原文,不看任何注家。比如《灵枢》、《素问》这些书,总觉得如果不看注家还是困难的。


请问老师,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呢?



答:我看《临证指南医案》、中医四大经典这些都不看注家,尤其是《素问》、《灵枢》更不能看注家。

主要是看大家能把它学到什么程度。如果不需要把它理解得那么深刻,看看注家也无妨,大家的思维会跟着注家走。

不是每个人的思维都很有创造性,首先要“本自具足”,也就是本体要很强大。

生了死、死了生不叫“本”,元神才叫“本”,“本自具足”就是元神很强大的人,他的思维创造性就非常好。这种人就不需要看注家,因为看注家会限制他的思维,影响他思维的创造性。

但有的人这方面比较弱一点,就想尽快学习掌握知识,如果靠元神去学习领悟就慢了,这时候看看注家快速地对《内经》、《伤寒论》有点理解,能够看看病,也是不错的。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专家、能对人类知识数据库有多大贡献,毕竟有贡献的人是极少数。不是说一定不看注家,主要看在哪个层面上去期待自己的人生。

我们确实希望能尽量学得深入一点,但是感觉没有老师这样的功力。

老师能不能推荐一些这方面的注家,让我们参考一下?



答:《内经》整理得很规范的是张介宾《景岳全书》里面的《类经》。

您谈到“如幻”的内容,提到阿赖耶识对人的行为和认知的影响。

请问老师,人们可以从什么样的角度或方式,来修正人们自身的根本问题?



答:思维的障碍,一般叫作“所知障”。自己已有的认知对探索未知世界形成一种障碍,尤其是对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就是无中生有,把没有的东西变成“有”叫创造。

人的认知没有内化,知识没有成为个体的一部分。简单来说,就是人没有载道,这时就会形成所知障。

道是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人可以认知到的东西。如果人能够载道,就没有所知障。

人能载道,首先得是个道体,如果是个凡体,那要脱胎换骨。

首先要有道心、有道气,才能有道体,才能载道,所知才不能构成障碍。 

这就需要人要有一个无分别心。什么叫作无分别心?

比如:赤脚医生就有一招一式比我强。如果人有分别心,作为教授,看不上别人,怎么能够把他的知识学到手?

这就是《陀罗尼经》里讲的要十心受持。受,就是接受。大家具不具备这十颗心,十心受持,要去听我讲的《陀罗尼经》。

所谓十心受持,就是人要有一颗道心,然后才有道气,最后脱胎换骨有道体,才能载道。还有什么所知障?

02



课程信息





本课程直播免费开放

可连麦答疑

想听课的老师请扫码

按提示进群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中西汇通心理学》 的课后答疑,主讲老师:吴雄志 教授。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吴门心身 为 太湖学堂  心身医学部  官方公微,致力于汇通医儒释道、传播吴门中医心身医学,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247557838)开白。


编辑:课程整理小组

排版:余佩蘅

审核:杜宝云,李小君


推荐阅读

答疑||40%多北大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这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答疑||  打坐-意想不到的妙用

答疑II现实世界太苦,修行可以去另一个世界吗?

新书预售 II 《庄子新解.死生》










吴门心身
儒释道医汇通认识心理健康与疾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