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存在先于本质

职场   2024-11-02 11:40   广东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读本第九节「此在分析的课题」开篇就说:

“我们所要分析的是此在。这一存在者对自己的存在有所作为。此在是什么,这依赖于它怎样去是,怎样去是它自己,依赖于它将是什么。就是说,它是什么,必须从它怎样去是来理解。怎样去是,先于是什么。如果使用传统存在论的术语,就可以说,存在〔existentia〕先于本质〔essentia〕。”

海德格尔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研究的是“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有意识地存在着的存在物)。人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定义的东西,而是积极参与塑造自己存在方式的存在者。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如何生活,如何行动,以及他将成为怎样的人。换句话说,要理解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必须看他如何生活,如何行动。他的行动和生活方式(怎样去是)先于他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用传统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存在”先于“本质”。 

换句话呢?就是人的存在方式决定人的本质。再换句话呢?就是人的本质不是事先被定义的,是通过其存在方式不断塑造而成的!

海德格尔区分两种“存在”:一种是事物单纯存在的客观状态(现成存在),另一种是“此在”(人)主动、有意识地塑造自身的存在方式(生存)。

海德格尔说,人是什么?不是说人天生就具备什么固定的属性,而是看他怎么活的。人的本质不在于他是什么,而在于他如何存在。

人就像一个不断创造自己的艺术家,他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可以选择成为最好的自己,也可以迷失自我。

“本真”地活着,就是积极地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生活,承担自己的责任。而“非本真”地活着,不是说活得不好,而是指人迷失在忙碌、兴奋和各种欲望中,没有认真思考自己到底是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总之,人不是一个预先设定好的东西,而是通过自己的生活来不断定义和塑造自己。

人既可以活得真实,也可以活得虚假,甚至两者混杂。人之所以能活得真实,是因为人最终要为自己负责。所以我们经常用“我自己”来表达这种感觉。人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怎么活,而这个“怎么活”完全取决于他自己。

因此,人不能被简单地归类为某种东西,不像桌子那样,它怎么存在都无所谓。

到此总结一下:

“此在的两种基本性质:一是它的存在优先于本质,一是此在向来属于我自己。”

海德格尔指出:研究人(此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不能想当然地用研究其他东西的方法来研究人,得找到正确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本身就非常重要。别一开始就用什么高深的理论来解释人,要从最普通、最日常的人的生活入手。

我们每天都生活着,对自己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但这日常的生活,恰恰是理解“人是什么”的关键,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像奥古斯丁说的,要了解自己,就得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所以,研究人,就得从我们最日常、最熟悉的生活出发,仔细观察和描述,才能真正理解人到底是什么。

海德格尔接着讨论的是存在论(研究存在本身的哲学分支)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生存论性质范畴,并解释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 范畴式理解(传统存在论):传统的哲学家们,就像“公开告发”一样,会问存在者(比如人):“你是什么?”  他们会用一些固定的概念来描述人,比如“理性动物”、“社会性动物”等等。这些概念就是“范畴”。 它们是用来分类和定义各种事物的工具,就像生物学分类一样,把人归类到某个类别中。这种方法把“存在”理解为一种静态的、已经成型的状态。


  • 生存论理解(此在分析):这段文字提倡另一种方法,即“生存论分析”。它不问“人是什么”(静态的定义),而是问“人如何存在”(动态的过程)。它关注的是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结构、生存体验等等。“生存论性质”描述的就是这种动态的、过程性的存在方式。例如,人的焦虑、自由、死亡等等,都是生存论性质。


打个比方:想象一个苹果。

  • 范畴式理解:苹果是红色的,圆形的,可以吃的水果。 这些都是范畴。

  • 生存论理解:苹果从一颗种子开始,生长、成熟、腐烂,这整个过程就是苹果的生存论性质。


海德格尔在这篇《此在分析的课题》中,主要探讨了如何正确地理解和研究人的存在(“此在”)。

指明传统哲学研究“存在”的方式是错误的,因为它以非生命体为研究对象,忽略了人作为“此在”的独特性。人与其他存在物不同,人的存在方式并非预先设定,而是通过其自身的生存方式不断塑造和实现的(存在先于本质)。

文章批判了传统哲学中使用“范畴”来理解存在的方式,认为这种方式不适用于理解人的存在。它主张应该采用“生存论”的视角,从人最日常、最贴近的生存方式入手,通过对人自身生存结构的分析,来理解人的存在本质。

同时文章提及了“本真生存”的重要性,即人应该主动地承担起对自身存在的责任,而不是迷失在日常的忙碌和虚妄之中。

🌹

认识自我之哲学系列

相关连接:

1、海德格尔:人是被抛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只有自己去构建生命的意义

2、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你必須征服的不是那座高山,而是你自己!

3、尼采「精神的三段变化」原文赏析到「三我」、英雄之旅、凯根成人发展和小王子

4、卡伦·霍妮的“亲近”、“对抗”和“逃避”三种性格倾向详解——化解冲突,远离内耗

我们


我们教:SPOT团队引导技术工作坊 成为引导式的管理者 / TFT引导式培训师 / 问题分析与创新解决 引导师五步七问工作坊落地技巧班


我们做:未来探索战略共创工作坊 / 目标共识工作坊 / 复盘 / 业绩提升工作坊 /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工作坊 / 变革工作坊 / 行动学习 / 行为准则工作坊 / 核心价值观工作坊 / 基于AI欣赏式探询的“裸心会”、“热椅子”工作坊



工具库:34、利益相关者分析「Stakeholder Analysis」 / 33、“拉把椅子来”,开启百年经典的空椅子对话 / 32、打破沟通壁垒:翻转辩论 The Flip-Flop Debate / 31、从「非此即彼」的困境走向「极性管理」的圆融 / 30、「鱼缸会谈」:人人都可以成为演讲者的集体汇谈方法 / 29、浮现内心隐而未显的假设:「左手栏」——「引导工具库29」 / 28、那些著名的“2x2决策矩阵” / 27、世界咖啡/ 26、开放空间工作坊技术 / 25、自下而上的战略规划:未来探索 / 24、人人都可以上手的私董会 / 23、团队对什么说YES和对什么说NO:生态周期规划 / 22、建立团队韧性:关键不确定性矩阵  / 21、问题矩阵 Agreement-&-Certainty Matrix / 20、整合-自治 Integrated~Autonomy / 19、名人访谈 Celebrity Interview / 18、旁观者清「人类学研究」 Simple Ethnography / 17、一起涂鸦 Drawing Together  / 16、换位思考的倾听:听到、看到、尊重 Heard, Seen, Respected (HSR)/ 15、使用「最低规范 / Min Specs」释放团队最大的活力 / 14、即兴心理剧创作/ 13、三人行 Troika Consulting/ 12、引发微小行动的「15% 解决方案」 / 11、反向头脑风暴-用TRIZ打破惯性思考 / 10、解决「既要...又要...」的“悖论思考 / 9、目的、使命、价值观“开采法”——千万次地问为什么 / 8、破冰:即兴社交 / 7、认可练习 / 6、积极聆听 / 5、团队共识画布 / 4、臭鱼模型 / 3、化解冲突的对话阶梯:W³ - What、So What、Now What?/ 2、人人参与、相互激发的极简会议方法:“1-2-4-All” / 1、Check-In / Check-Out 出入场调查

最近课表及报名联系:


关键对话
专注《SPOT团队引导》及落地应用,是国际引导学院与新加坡引导师协会区域合作伙伴。企业内部引导师培养项目,培养自己专属的引导师资队伍。激发团队智慧,轻松提升绩效。网站:www.KeyTalk.com.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