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绝的改变,是意识层面形成的东西,但是和灵魂和内在没有接通,就像是从天平的一头到了另一头,而并没有回到平衡的中点。
—— 李 辛
@图源:沿阶草
又到了秋冬,传说中“进补”的季节。
每当这时,朋友圈总会被各种美食刷屏:热气腾腾的火锅,热气腾腾的生活。
那些体质偏虚寒的朋友,会在这时选择吃羊肉、狗肉,补气补血,但其中部分人却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虚寒问题没有解决,腰围反而大了一圈。
实际上,这些朋友不是缺血,而是身体缺乏“运化气血的能力”。
这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有问题,却使劲往油箱加油,南辕北辙,自然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真正的气血补养,食补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并不是全部,还要辅以生活方式的调整。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几顿涮羊肉可以一蹴而就。
一下子进补太多,就像从南极一下子跳到赤道,本来就虚的身体,无法在短时间内承受这样的变化,自然就会“抗议”。
身心有自身的节律,一开始就想着来个180度的大转弯,无异于揠苗助长。
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一个人如果出现了抑郁等心境,是进入了“阴”的状态。
许多抑郁症患者,在外界的压力下,会强迫自己走向“阳”。
试图通过扩大社交圈,用丰富的活动,去驱赶他们内心的阴霾。
甚至,从完全的自我封闭,到一下子转变到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party。
就像换了一个人。
然而,就像吃羊肉没能补上虚寒的朋友一样,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阳”,更是“运化阳的能力”。
这种能力,并不是走出门和人聊聊天,或者参加几个party多听几个段子就可以解决的。
太过决绝的改变,背后隐藏着一层难以觉察深意:对此刻的排斥,对现状的痛恨。
短暂而急促的转变,就像车辆在陡峭的山路上,急打方向盘一样危险。
@图源:灼见
表面上的短暂好转,可能会在某一次强烈的刺激过后,再一次跌入不想理会任何人的彻底黑暗里。
我们都知道,地震救援时,被埋在废墟下许久的人,被抬上地面时,救援人员会为他们的双眼蒙上深色眼罩。
人在黑暗中太久了,如果突然接受强光的刺激,那种压力难以承受,会直接导致视觉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失明。
这时,一个可以缓冲的眼罩,不仅是必要的隔离,更是安全的过渡。
现代社会总是提倡“跳出”舒适圈,然而,更安全的做法是“扩大”舒适圈。
也就是说,在舒适和不舒适之间,给自己建立一个缓冲区。
陷入抑郁情绪的人,不必从“太阴”一下子跳到“阳明”。
你需要给脆弱敏感的心灵,暂时戴上一个保护的眼罩。
或许,可以想象你像蜗牛一样伸出触角,一旦不舒服了,就可以立即缩回来,继续做自己。
什么时候感到能量高一点了,底气足一点了,再观望,再体察,再慢慢走出去。
正如李辛老师所说:“人的变化其实是潜移默化的,不要来某种决绝的改变。
因为决绝的改变是意识层面形成的东西,但是和灵魂和内在没有接通,就像是从天平的一头到了另一头,而并没有回到平衡的中点。
如果日后再受到某些事件的影响,和过去切断之后它没有根了,就容易出现某种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问题。”
身心皆如此。
中医不是西医,它几乎不用抗生素,自然也不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它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增强免疫力,让你的身体,可以友好地和病菌共处。
中医的疗愈,从来都不是“消灭”,而是“共存”;不是“争斗”,而是“中庸”。
所以,如果你很讨厌自己身上的某个缺点,也不要像“管宁割席”一样,和某个面相的自己彻底“划清界限”。
存在即合理,你认为的缺点,也许曾经在某个时刻保护过你。
比如许多人认为是缺点的“冷漠”和“内向”,它没有让你成为人群的焦点,亦没有带给过你辉煌的色彩。
缺点,就像过期的旧情。
曾经的某个时刻,某个你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它的出现,捍卫过你内心的边界。它曾爱你入骨,也曾护你周全。
只是,你现在不再需要它了。
只需给它再多一点的时间,给自己再多一点点包容,体面地淡出彼此的生活。
这是一个慢慢褪色的过程。
它不是切割,不需要那么浓烈的爱与恨。
真正的蜕变,是在很久以后的某一天,你忽然意识到:曾经的某个“问题”,对如今的你来说,已不再是个问题。
一切因缘,都化成了淡得不能再淡的水墨画,在亘古的时空中,留下浅浅的印记。
透过潜意识的窗棂,你再一次看见了自己。
在卷帘的凝眉处,在黄昏的薄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