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太疲劳、精力不够的时候,其实是神志过于外放了。现代社会无处不在“开”,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更要注意“阖”的部分。把散在外面的气往回收,这叫“阖”。
—— 李辛
朋友说,最近事多,有些上火,趁周末进山去避避暑,给身体和心灵都降降温。
山路蜿蜒,我们一路登顶,感觉空气清新,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颇有些“取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的味道。
这让我想到国际环境健康期刊上,登载的最新研究成果:
人只要在自然环境里,待上20分钟以上,体内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就会显著降低。
大自然是调神最好的良药,一点也没错。
正应了《黄帝内经》里的那句:“人生于天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在这种身心舒缓的节奏里,体会到李辛老师所说的“阖”,在雾气的缓慢流动中,感觉到心像尘埃一样,慢慢地落定下来,跟随每一株植物随风摇曳。
山庄身穿棉绸蓝色上衣的阿嫂,摆弄着青花瓷的茶具,笑着给我们沏上一壶茶:
“你们城里人呀,一到节假日就往俺们这跑。可是留你们多住几日吧,你们又坐不住”。
我注意到,岁月在阿嫂这里,留下的尽是眼尾笑漾的鱼尾纹,眉心却找不见苦闷的川字纹。
她脸上深深浅浅的优美沟壑,很像身后若隐若现的山峰。
峰,是山的脊梁。许多年的风霜雨雪,始终未能磨平它桀骜的棱角。
所有的经历,也只是路过它的生命,留下些许或明或暗的印记。
在牛群深沉的哞哞声里,唤醒了一颗酸涩的果,温暖了一树羞赧的花。
大自然的情绪很稳定,它不会偏袒万物盛放的喧嚣之夏,也不会冷落深雪皑皑的沉寂之冬。
就像万物皆有四时之令,人的能量也有高低起伏。
心累和疲惫的时候,正是我们停下脚步,修复身心的最佳时机。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许多人的精力,都飘在外面收不回来,每天操心劳神的事情太多,健康都亮起了红灯。
这就是李辛老师所说的,“开”的能量太过了。
人如果一直处于“开”的状态,身心就会呈现亚健康的状态。
身体会变得容易上火:口腔溃疡、面部痤疮、身体炎症,不一而足。
精神面貌也变得疲惫:效率降低、忘性大,平时容易昏昏欲睡,真正很累的时候却又睡不着。更关键的是,火大,易怒。
按照中医的说法:火,是身体内部多余的能量。
上火的背后,是欲望过盛。
有人说,那我禁欲行不行?
其实,欲望长期处于过低状态,人的身体也会出毛病。简单点说,就是“丧失了生命应有的活力”。
我们的身体充满智慧,用进废退。
肌肉长久不锻炼会萎缩,大脑长期不思考会迟钝,人体内的欲望之火如果彻底熄灭,那这个人本身的能量,也就接近油尽灯枯了。
也曾见过一些年纪轻轻就暮气沉沉的人,他们还没有开始努力,就已经失去了对人生所有的欲望,失去了拼搏奋斗的力量。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更容易消沉,更容易抑郁。很可惜,他们的生命之火才刚刚点燃,就被自己掐灭了。
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当我们觉察到自身欲望过盛、压力过大时,可以适当“阖一阖”;沉到欲望过低、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的状态时,我们又要适度“开一开”。
这也是古人提倡的“中庸之道”。其实,不管是开还是阖,最重要的媒介都离不开——大自然。
开,是在大自然里舒展有氧运动,它是疏解,是流通,是绽放生命。
阖,是在大自然里静坐站桩养神,它是静心,是内观,是觉察自我。
正所谓:开也自然,阖也自然。
此时,我站在山顶,感受到心神的能量,正在一点一点被收回到身体里。
与我并肩的,是一只鸟儿,它踟蹰了片刻,盘桓着飞过云海。
它不知道什么是孤寂,什么是空灵,它只是翱翔,只是徜徉。
只是乘一缕夏末秋初的微风,穿过一生所有清晨的雾,隐入云海,隐入繁华背后的万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