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个flag,以后再也不买课了

文摘   2024-10-04 00:07   湖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一直忘不了那年夏天的7月。


我乘坐飞机从长沙飞往成都,然后再转高铁、汽车,兜兜转转晃到绵竹,去参加朋友推荐的课程。


一千多公里的奔波,我却仅仅停留了半天。


其实课程的内容有干货,老师也是名师。但唯独受不了的,是那种压抑的氛围。


班主任和助教就像管小学生一样,把所有人的手机全部没收,规定穿统一的衣服,每个人还必须戴着胸牌才能进教室。


一瞬间,我感觉我似乎回到了中学时代。那个压抑的、毫无人权毫无自由的、被严厉的目光紧盯和管控的时代。


那是我一辈子都不愿意回想的噩梦。


迟到一分钟,就会被警卫在校门口登记名字,接下来在班会上又会受到班主任的训斥。 

政教处的人,每天在窗外转悠,甚至拿着望远镜,在对面的楼上,看这边教室里的情况。


那场课程,所有人都坐得整整齐齐,要么大声喊口号,要么齐声朗读课文,我只待了不到一小时,就感觉身体里面被限制的灵魂马上就要冲出来了。


当晚,我就买了第二天最早的航班,迫不及待地逃了回来。


后来,朋友们还向我推荐了其他国学课堂。依然没去。


但凡要像小学生一样,正襟危坐待在教室里的,我一概不愿参加。


是的,我是一个特别崇尚自由的人。


我所经历过最好的一次课堂体验,是在岳王亭。


那是一个4月的吹着微风的下午,我们上的课是《社会心理学》。


研究生导师微笑着走近课堂,告诉我们今天可以不用带课本。大家怀着欣喜而激动的心情,来到岳麓山下,岳王亭里。


我们或盘腿而坐,或倚栏而立,像古代先贤那样,围绕着某些宏大的学术论题,尽情地讨论交流。


老师在一旁微笑的看着我们,并不评判,只是给予引导。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忘不了那天的风,忘不了同学们脸上愉悦的表情。


我们不再觉得自己是学习的工具,而是首先被当做了一个人。一个被尊重的、活生生的、有独立人格的人。

期末那门课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做了几十页ppt。这并不来源于老师的规定,而来源于我们发自内心真正的动力。


这种自由,这种热爱,才是真正的学习。


没想到,在多年以后的金秋,我居然又体会到了一次被管控的感觉。

不过这次管控,并不来源于外界,而是来源于自己。


上半年的某一天,头脑一热,买了一门有效期只有半年的课程。


之前太忙,直到这个国庆,才有时间坐下来认认真真补补课。

然而,落下的太多,即使用两倍速在听,依然感觉补得很吃力。


其实,对于我这种崇尚自由的人来说,听课并不是一个适合我的方式。

跟随老师安排的节奏,认真做作业,打卡,完全不符合我叛逆桀骜的调性。


我喜欢在特别轻松的氛围下,带着好奇去学习;喜欢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时,带着疑问去学习;喜欢在繁重的工作生活之外,带着享受去学习。


唯独不想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打卡而学习,为了证明自己而学习。


在这个知识付费盛行的年代,我却清晰深刻地感知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式,和流行趋势背道而驰。


但我依然想做个逆行者。


在学习方面,其实应该也要有“知足常乐”的思维。


知识不等于智慧,并不是越多越好。


人脑不是电脑,知识是学不完的。

我们应该做大脑的CPU,而不是硬盘存储器。


在填鸭式的疯狂学习中,你有没有具备判断局势的能力?有没有知识迁移的能力?有没有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如《庄子·养生主》所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学海无涯苦作舟,你在知识的海洋里,是溺水,还是遨游?

为了让自己不落后于时代,不落后于他人的学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还是一场充满较劲的苦差?


《论语》也阐述了相似的道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学习变成一种流行的时尚,打卡变成一种炫耀的资本,我们是否可以扪心自问:


我们投入其中,是为了自己好,还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好?


故此,立帖为证。

我,不买课,不上课,不打卡,解除掉宇宙间所有别人给过我的,或是我加给自己的限制。


同时,也希望看到文章的每一个你,永远为了快乐而学,为了幸福而学,为了自由而学。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终身成长abc
中医和心理学:关于身心健康的探索与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