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作者:邱莲女
浙江省人民医院
一.简要病史
患者,男, 68岁,主诉:发现血小板减少10余天。
现病史:
患者10余天前因双下肢水肿当地医院就诊,实验室相关检查:
2024-07-2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4x109/L,红细胞计数3.74x1012/L,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4x109/L;
2024-07-25 血液、骨髓检验报告:巨核细胞量中等,功能差。有核细胞量偏少,必要时换部位穿刺;
2024-07-24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免疫分型:骨髓中个群细胞比例大致正常,粒细胞分化成熟,未见明显增生的原始细胞群,该免疫表型不具特征性,考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2024-07-30血小板抗体:阴性。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拟“全血细胞减少”收入我科。
既往史:患者过去体质体健。无高血压史,无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居住浙江省宁波市68年,无疫区居住史,无冶游史,无饮酒史,无吸烟史,无放射物、毒物接触史。
家族史:家中无肿瘤患者,父亲已故,死因不详,母亲已故,死因不详,兄弟姐妹健康状况良好,子女健康状况良好。家族中无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卫,肝脾肋下未及,未及明显腹壁包块,肠鸣音正常,移浊(-),双肾区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二.实验室相关检查
01
血常规
02
血小板抗体
03
凝血
04
肿瘤标志物
05
EBV DNA
06
细胞因子
07
生化
08
血涂片细胞形态分析
09
骨髓报告
10
免疫分型30项(骨髓)
11
组织免疫分型30项(组织块)
三.辅助检查
1.辅助检查—胸片
2.辅助检查—PET-CT
3.辅助检查——组织病理
四.最终诊断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肝功能不全
肝囊肿
噬血细胞综合征
五.知识扩展
NK/T细胞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瘤(ENKTL)是一种侵袭性强和异质性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0%,结外淋巴瘤的30%,是最常见的T细胞和NK细胞肿瘤。NK/T细胞淋巴瘤在中国、中美洲、南美洲较为高发,5年生存率(OS)通常低于50%。中位发病年龄40~50岁,男性好发,男:女 = 2~4:1。约70%~90%的患者分期为I期或II期。根据WHO 2022版指南,NK/T细胞淋巴瘤主要原发于结外,临床上以好发面部中线伴有毁损性病变为特点,>80%病例原发于上呼吸消化道,以鼻腔最常见;发生于鼻外者可表现为皮肤包块、溃疡、肠穿孔等,部分伴有B症状,部分甚至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
[1]Xie C, Li X, Zeng H, Qian W. Molecular insights into pathogenesis and targeted therapy of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 Exp Hematol Oncol.
2020;9(1):30. Published 2020 Nov 13.
成熟NK/T细胞淋巴瘤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
大颗粒细胞淋巴瘤(T-LGL、NK-CLPD、 ANKL)
慢性NK细胞增殖性疾病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瘤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
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ATCL/L)
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
(Alk+and Alk-)间变大T细胞淋已瘤(ALCL)
原发肝脾Y6T细胞淋巴瘤(HSTCL,y-6T)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癌(TATL)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LT)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NK/TCL))
NK细胞淋巴瘤
致病机制:
NK/T细胞淋巴瘤是与EBV感染相关的侵袭性淋巴瘤。多种分子信号通路异常参与了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其中最重要的是JAK3-STAT3、MAPK及NF-κB 信号通路。
目前针对NKTCL提出了逐步的发病。机理模型:EBV感染被认为是早期事件,导致人类NK或T细胞易受其他基因组改变和影响,可能共同导致NK/T细胞淋巴瘤致病。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原发于淋巴结外的具有特殊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个独立病种,占NHL的5~15%。
√原发于鼻腔;
√原发于鼻以外的淋巴结外部位,皮肤,软组织胃肠等。
流行病学:多流行于亚洲和中南美洲,西方少见;
形态学:血管中心性浸润,血管破坏和坏死;
病因:与EBV感染有关;
患病年龄和性别:男多于女,中位年龄43岁。
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如形态学、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和T细胞受体(TCR)重排研究。活检标本坏死通常会导致组织病理学诊断延迟,而切开或切除活检可增加初始诊断的准确性,只有当切除活检不可用以及确认复发时,才选择芯针活检。细胞通常为细胞毒性分子(穿孔素、颗粒酶B、T细胞内抗原1、TIA1)、CD2、CD3ε和EBER表型阳性。对于怀疑患者应进行TCR重排检查以明确细胞来源。
临床表现:
1.鼻塞和/或鼻出血是诊断时最常见症状。另外,常常发生颊部和/或眼眶肿胀、咽痛、声嘶;
2.全身症状如发热和体重下降常见;
3.中线部位破坏是其突出的面部特征,如鼻中隔穿孔、硬腭穿孔、鼻梁洞穿性损伤,甚至累及面部皮肤等;
4.易发生恶病质表现,即“嗜血细胞综合征”;
5.结外部位病变
★好发于鼻腔和鼻窦,很少累及眼眶/眼
★其他部位侵犯:皮肤(58.8%)、肝(41.2%)、淋巴结、软组织、胃肠道、睾丸、肾、上呼吸道等;
√皮肤,可表现为结节、溃疡和黏膜红斑等;
√胃肠道,可引起腹痛、肠梗阻或穿孔等;
√肺部可有咳嗽、咯血和肺部肿块等症状;
√多数鼻部症状与全身体征分离,即鼻面腭中线大片坏死溃疡,而全身精神状悉及一般状况良好。
影像学表现:
普通X线平片:无特异征象,仅见鼻腔软组织肿胀,鼻窦腔混浊或粘膜增厚,腔内多无积液;
√CT: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显示肿瘤的形态、位置和范围,有助于治疗计划的制定;
√原发于面部中线,双侧或单侧,以鼻腔和口咽部为主;
√鼻腔或咽部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无明显实质强化;
√病变进展则侵犯广泛,可发生骨质破坏,最多见于鼻中隔、鼻甲和上颌窦骨壁;
√多无颈淋巴结肿大。
病理学检查:
血管中心生长模式,伴有血管破坏和血管周围透明样坏死(血管壁纤维蛋白样改变),以及地形性坏死(图 A, B) ;
免疫组化:胞浆CD3和细胞毒性颗粒(颗粒酶b,TIA-1,穿孔素)阳性,大多数表达NK细胞标志物CD56(约84%)(图 C~E);
EBV原位杂交(FISH)阳性是确认NK/T细胞淋巴瘤诊断的必要条件,有助于与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性(NOS), EBV阴性)进行鉴别(图 F)。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慢性NK淋巴细胞增多症:以外周血中成熟NK细胞的慢性扩增为特点。当外周血中sCD3(-),CD56(+/-),CD16(+)NK细胞数>0.6×109/L,并持续至少6个月时可作出诊断。该病多见于成人,不具有侵袭性临床病程,大多数患者无症状。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该病常累及外周血、骨髓、肝和脾,淋巴结累及罕见。大多数病例呈惰性的临床病程,偶见进展到可转化为大细胞组成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伴有或不伴有贫血的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一个常见的特征。大颗粒淋巴细胞具有成熟的T细胞免疫表型,约80%的病例表现为:CD3(+),TCRαβ(+),CD4(-),CD8(+)。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该病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病程进展迅速,常伴有肝、肾、心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大部分患者诊断后数日或数周后死亡。突出特点是NK大颗粒淋巴细胞系统性增生,肿瘤细胞表达CD2+,sCD3-,CD7+,CD16+,CD56+,HLA-DR+,TCR-。多在中青年发病,中位发病年龄30岁。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end~
公众号平台稿件征集:细胞、细菌、结晶等形态相关医学专业类作品。[知识集锦][看图识细胞][病例分享]等内容不限,形式可参考往期公众号推文。
作品要求:内容真实,原创首发,视频图片高清,请勿一稿多投。
投稿邮箱:972260172@qq.com(标题为:作品名+作者姓名、单位、电话”)
往期回顾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编辑:赵梦鹤-杭州市中医院
责编:刘朝红-德阳市人民医院
仁爱丨卓越丨奉献丨创新
让学习成